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研究

2022-06-17吴玉杰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背景学习者个体

吴玉杰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0 引言

各种网络技术汇集形成的高度网络化“互联网+”时代,使教育开始变得开放,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与方式和接受教育的范围得到了极大拓展。在“互联网+”时代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已成为现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关键要素之一的高等创新教育。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与理念转变为“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网络技术为商业生产“定制化”概念应用于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

社会发展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最大的改变体现在生产方式上,在高等学校教育中体现得也尤为明显。不同于工业时代追求的教育规模的扩大,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育方式是“互联网+”时代的追求,以往教育同质化的弊病在这种背景下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从关注学习者群体和数量转变为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变革,实现了定制化教学取代大规模批量式教学。

高校教学改革依托“互联网+”背景,从技术变革、行为变革、思维变革等多个维度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规模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有效解决,使教学规模与个性化两者之间实现融合创新。

1.2 大规模定制化

定制思想最早由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Hart和Taylor为大规模定制从生产操作的视角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大规模定制通过采用弹性组织结构和弹性过程以提供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不同的用户有完全不同的个体需求是多样性的典型体现[1]。

大规模定制化是一种在个性化消费与市场竞争中寻求科学平衡的有效途径,并且是一种以不牺牲效益为前提的全新生产模式,它将传统大规模生产的高效率、低成本与现今定制生产的独特性、个性化结合起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产服需求。

1.3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3.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在本质上承认人类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并且相互独立的认知方式和能力。霍华德·加德纳及其团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个体拥有不同的能力结构和智能。多元智能的存在使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也为高校开展定制化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利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每个学习个体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使个体得到极大程度的成长[2]。

在支持和指导定制化教学设计上,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因智能存在的差异导致每个学习个体的需求倾向各不相同,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给每位学习个体,为每种智能转变成学习个体智慧提供可能。另一方面,注重智能的整合,每个学习个体都存在8种不同的智能,通过学习训练可以改变智能,并能以组合的方式进行运作解决。

1.3.2 个性发展理论

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决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学习个体个性发展。个性发展理论主要从3个方面对高校定制化教学提供启示:一是为定制化教学提供时间和理论依据。二是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助推学习者个性的成长,不科学的教学设计会扼杀学习者的个性发展。三是在定制化教学初期需对学习个体进行个性评估,开发挖掘学习个体的优势,优势的强化就是学习个体个性发展的目的所在,使独特优势得到发展和展示。

2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定制化教学可行性分析

2.1 高校定制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颠覆式的教学改革出现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就是“互联网+”作为全新的发展形态出现并提供技术保障,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集中在关注个体需求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定制”范式。高等教育应重视关注学习个体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亟需加强基于高校教学改革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定制化教学的关联程度。高校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定制化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以物联网、云计算、安全存储、量化自我、学习分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为学习个体提供个性化和自适应的模式,对现有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力补充。

高校之所以以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定制化教学作为高校教学方式变革的可行方向,是因为学习个体的自觉性在以学习个体为中心的高校基于“互联网+”背景定制化教学的激发下,得到极大提升,增强了学习个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高校定制化教学关键支撑技术

2.2.1 量化自我技术

量化自我是指利用设备和技术追踪自己的情况,并进行量化的过程。实现自我的发现、了解、意识和进步是量化自我的目的。运用量化自我相应技术和相关工具,将学习个体对学习周边环境感知以及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作为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智能分析,应用于高校定制化教学中。学习个体也可以通过应用高校定制化教学中的量化自我技术把握自身特征定制方案,真正实现以学习个体为中心。

2.2.2 大数据及教育数据挖掘技术

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分析、传输、存储以及可视化等关键技术为大数据优化指导教学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在“互联网+”背景下,依靠大数据技术从多个渠道收集学习个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整合,寻找价值和规律,能够帮助教师和学习个体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决策[3]。

2.2.3 学习分析技术

学习分析是指分析与学习个体相关的数据来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评估学习情况并对学习个体未来学习情况做出预测。学习分析通过收集数据,基于数据以每位学习个体为中心调整教学设计,是不断重复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伴随式信息采集与分析的过程。在学习分析技术的保障下,有助于进行高校教学改革,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优化教学[4]。

2.3 高校定制化教学的困境

现今,在获得充分的教育权利之后,学习个体将自身受关注程度和获得的教育质量作为关注的焦点。开展以学习个体的特征为依据的高校定制化教学面临以下问题:一是高校定制化教学与高等教育质量,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与普遍期望存在不少差距;二是高等教育对定制化教学的大众化势必造成学习个体需求的多元化,加大了开展定制化教学的难度;三是高校定制化教学个性化与学习者全面发展悖论,由于发展规模等问题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四是大规模实施推行定制化教学,对当前较高的教育效率势必构成影响,高校定制化教学的实施对学习个体以及社会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3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系统构建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校定制化教学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实现重构与整合教学模块,以满足学习个体需求。高校定制化教学设计在技术支撑下对当前高校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以学习个体为中心的重构整合。

3.1 定制化教学要素的角色转换

3.1.1 学校转变为交互发生对话场所

网络化、扁平化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是受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影响下的发展趋势。学校的管理效率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提升,进而影响高校的组织结构。在教学活动中高校、网络教育提供者、社会教育服务提供者组成了教学服务群体,高校还承担着统筹管理教学服务和整合资源的职责。高校已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渠道,更多的时候提供的是教师与学习个体、学习个体之间直接对话的场所。

3.1.2 技术将贯穿教学全过程

互联网和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习个体成为定制化教学的中心及开展活动的基础,由原本的教学对象转变成教学的中心与起点。以前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是为了丰富呈现方式,现今信息技术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和基础支撑,在教与学中的责任越来越重要。信息网络技术促成教学系统的模块化,使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成为可能。网络技术解决了教与学活动中重复性的机械运动,并能够为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2 高校定制化教学系统设计

高校在进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定制化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学习个体对高校定制化的需求和高校教学标准化的矛盾,凸显了模块化的重要性,是实现高校定制化教学的基础。“互联网+”高校定制化教学系统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高校定制化教学系统设计

3.2.1 学习个体评估

学习个体全面的自我评估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的自我认识,促进学习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才能定制出来。传统的教学评估数据在形式、标准、评估类别等方面设计不对称,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个体的主体需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有必要了解学习个体的智能及其优势。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技术保障,全面把握学习个体特征,进行学习个体评估,从而构建学习个体模型。

3.2.2 专业选择模块

在高校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起点是学习个体对专业的选择。富有灵活弹性的专业选择是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专业选择趋势,多次选择将是学习个体在这种模式下的灵活性[5]。学习个体通过专业的定制化可以获得专业选择机会,在时间安排上也获得了相应的自由和空间,学习个体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能够掌握自主规划专业学习的主动性。

3.2.3 课程模块设计

平台根据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的整合和划分、数据分析以及专业选择,为学习个体提供可供选择的课程集合。对课程按照学科、专业、通识进行整合重构与划分,让学习个体有选择的导向。虽然具备了充分的选择权,但不能违背定制化教学的本质,通过必修和选修模块的设置,对学习个体的课程选择进行控制,进而更加符合学业要求[6]。高校在开展定制化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课外学习时间,充分调动发挥优势智能。

3.2.4 资源模块设计

资源模块设计部分主要包括资源选择流程设计、学习者个体资源库的设计和资源组织结构设计三部分。

在互联网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资源选择通过资源平台实现,学习个体就像在超市中购买东西一样,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选择开展相应的教学自愿活动。上述资源库的建设应是不断科学化完善的,学习个体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数据记录及分析,进行资源存储,进而建立学习个体资源库[7]。专业、课程选择是资源整合调整的重要途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扁平化、网络化的资源结构体系实现效率的提升。

3.2.5 技术支撑的定制化教学平台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成为现实,支撑着高校定制化教学的开展和重塑。技术支撑的定制化教学平台设计主要包括伴随式评估体系设计、“云、网、端”一体的智慧教学环境构建和数据支持的学习者知识建构、分享平台。

伴随式评估体系设计对学习个体教与学一切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模型构建,在匹配机制下实现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提升,学习个体的每一个选择将是伴随式的全过程。为实现定制化教学而建设的“云、网、端”一体的智慧教学环境,使得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得以被记录,并作为数据支撑促进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8-9]。

4 结语

当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低、教学过程和结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个体和社会需求、教与学无法促进学习个体的能力提升和智慧升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高等教育改革,从满足学习个体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的设想,并详细论述了高校定制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内涵,同时进行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的系统构建。

猜你喜欢

背景学习者个体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