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化学》学案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6-17段云青段志青郭晓迪

云南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学案育人

段云青, 武 鑫,段志青,郭晓迪

(1.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山西 晋中 030801;2.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1],引发了全国课程思政改革的热潮。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社会性,可以也应该发挥其育人功能[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专业课程为基本载体,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强调要加强建设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专业课程能否体现出价值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学案教学”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4]。该理论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这也非常契合当前的“课程思政”主体认同理念。对于具备自学能力的大学生而言,相比于单纯的说教和灌输,他们更愿意相对自由、自主地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

《分析化学》是测定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信息的学科,是高校理、工、农、医等学科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通常在第二学期开设。该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技能、误差减免、数据处理、工作习惯、科学态度、责任意识等是从事后续科学研究和其它相关学科学习的基础,《分析化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元素和思政元素,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的辩证思维引导、科学态度养成及价值观引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5]。

1 《分析化学》实行学案教学的可行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谓“学案”,是指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知识的特点,精心设计的用来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材料体系,以实用为主。“学案教学”的定位是学生,故实施过程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进行自学探究、分组讨论、自我检测、课堂展示、归纳汇总等环节。

高等教育课程知识广度及深度远高于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必须由中学的精细讲解、面面俱到,向大学的自学为主、选择性吸收转变。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学正处于知识飞速更新与课时不断压缩的矛盾中。学案教学的特点契合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生制宜的教学理念。主体方面,大学生已具备了完全的自控、自学能力,更兼有自主学习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有利于学案教学的实施。客观上,科技发展为学案线上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和学习软件,如微信、QQ、学习通、钉钉、腾讯会议等,在手机端随时进行。所以,形式多样的“学案”教学,无疑是一个省时高效、师生双赢的教学方式。

《化学分析》知识体系主要为误差及四大滴定,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难易程度及要求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将简单的概念、原理、方法等以学案形式让学生课前学习,并将思政素材嵌入导学案中,让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节省课堂时间,利于课堂重难点讲解及思政融入。

2 《分析化学》学案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2.1 融合课程思政的学案教学

学案教学的效果有赖于学案的有效性。首先,学案编写要根据教学目的体现知识特点,兼顾学生层次,注明要点、重点,配备例题、习题,并适当拓展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要给予学生自主空间。学案中推介分享与《分析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热点、化学科普、分析案例、名人轶事、分析科学家事迹等思政素材,在知识传授中体现价值观的同频共振。这样的课前学案,既可作为增效剂增强学习效果,又可作为活化剂调剂课余生活,也可作为黏合剂拉近师生距离,还可作为润滑剂提高教师亲和力。其次,有效的学案学习也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利于室友的关系融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其后续发展也非常有利。

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合理利用各在线交流平台进行线上互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具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6]。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科学设计[7],使课堂充满张力,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使之不断创新与完善,真正把知识传授、人文关怀、思政教育、和谐教育,落实到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课前,通过班级群、学习通等平台将学案推送给同学预习。基本概念、一般知识点要求课下完成,课堂上主要进行解疑释难、归纳总结、讨论展示。如此有的放矢,可大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更有利于课程思政开展。同时,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合理利用各在线交流平台进行线上互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对学案编写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教师更多的学习信息、思政案例和素材,使学案也能及时改进、完善,更契合同学。

2.2 课程思政-学案教学的实施要点

在实施过程中,不必完全达到学案教学展示课的各项要求,应灵活对待:基础知识点自学,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综合应用可分组讨论或课堂展示,共性问题统一解答;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归纳总结和思维启发,利于学生梳理思路,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思政元素要渗入知识中,将知识传授、思维启发、思政育人一体推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知识与育人等几方面的关系,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各个环节,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取舍,使课堂充满张力,有模式而不唯模式。

3 《分析化学》学案教学+课程思政实施实例

酸碱滴定是四大滴定法的基础,该部分所涉及的平衡理论、滴定原理、滴定曲线绘制、突跃范围、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等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以酸碱滴定法为例,笔者根据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设置学案内容,并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依学生实际和课堂时间灵活选择无痕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学习、课堂容量、思政教育兼顾,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一体化推进,使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无痕育人。具体实施见表1。

表1 酸碱滴定中的学案设置与思政元素

4 学案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笔者从2017学年起在《分析化学》授课中引入学案导学,之后,逐渐增大学案教学的比例。2018年,积极践行立德树人,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通过五年的常态化的渐进教学实践,形成了学案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考核结果显示,学案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知识掌握度。2018学年,采取课程思政+学案教学模式的班级70分以上的人数占比明显多于传统讲授方式的对照班;2019学年,中高分段人数占比继续攀升,一方面归功于授课班级规模的减小,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对混合教学模式的驾驭能力提升有关;2020学年,部分内容采用线上进行,中高分段比例稳定,但不及格率持续下降,期终考核结果令人满意,2021学年,通过线上辅助,学案导学融合课程思政,学生的考核成绩持续稳定提升。不同授课方式的考核结果见表2。

表2 采用不同授课方式的学生考核结果比较

由表2可见,依授课内容灵活采用学案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同学的应试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对教师而言,因生制宜、因时制宜、就地取材,每次都是不一样的课堂,把一成不变的职业变成了实时更新的事业,更添了几分成就感。另一方面,由于学案教学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有利于专业课堂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功能。如此就形成基本知识点课前学案解决,重点难点课堂教学讲解,贯穿以辩证思维、职业素养、价值观教育的学案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9],促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由“厌学”向“愿学”,由“学会”向“会学”,由“被教”向“自学”转变,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5 结语

在高校课程教学时数压缩的大趋势下,广泛利用各种交流和学习平台,适当采用学案教学,适时融入各种思政元素的授课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科学的认识论。在教学活动中应立足本校学生实际,将思政素材有机融入,如盐入水,立足知识特点,兼顾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就地取材,因生制宜,有模式但不唯模式,使高校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学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