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针灸理论视角下老旧城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与提升策略

2022-06-17石君

新型工业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针灸空间

石君

山东恒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

0 引言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曾经说过,“城市的生长,并不是单纯的疆域扩张,而是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的过程,使其焕发出全新的时代能量。”改革开放40年,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17.9%增长到2021年的64.72%。城市化发展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是土地资源紧缺、耕地减少的残酷现实,城市更新的概念也在这一进程中被不赋予不同深度的意义。

初期阶段(1979年-1991年)西方国家早在1958年荷兰城市更新大会上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概念。当时国内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城市发展阶段的需要,城市更新的力度非常小。1979年开始,国内城市旧区的基础设施不到位、土地利用率低下、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日益明显,为了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更新开始得到重视。这个阶段一些新的城市更新思想开始萌芽。

中期阶段(1992年-2012年)在前期拆建重构的过程中,我国累积了诸多旧城区功能改造和价值提升的实践经验。面对诸多问题,城市更新开始倾向从整体功能性、整体发展角度出发。2004年的国土资源部令之后,旧改模式变更,实行净地出让招拍挂新模式,旧区拆除和安置工作由政府机构来负责。2007年《物权法》对城市更新中的拆迁工作进行了规范。这个阶段由于政府资金量有限,拆迁难度比较大,整体城市更新进度变缓,城市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在重塑空间的同时,兼顾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保留人文底蕴等元素。城市建设总体已经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阶段。

当前发展(2012年-至今)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城镇化发展更加强调质量。在城市更新实施上,引导投融资的方式更加丰富,开始注重城市有机更新,强调项目对城市整体环境的优化作用,进一步体现了城市文化与有机更新的和谐共生。2022年开年以来,超过30个省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及施行城市更新相关行动,内容涵盖老旧小区、街区的综合整治提升,城市道路与管网改造升级,旧公园改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等传统项,城市核心区旧城改造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形象、重塑城市特色有重大意义。

1 理论基础-城市针灸理论

纵观历史,城市经常被比喻为生物体。城市和人体之间的类比已经由柏拉图、维特鲁威和莱昂纳多-达文西等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城市组织、城市的心脏、动脉和肺,这些术语包含了大量的城市规划词汇,这些词汇是通过将城市的碎片与人类的器官或元素相比较而产生的。人体一直是描述城市复杂功能的隐喻,疾病常常是用来说明城市功能障碍的隐喻。从60年代开始,各国规划学者都意识到大拆大建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小规模渐进改造的城市更新理论。1961年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是对城市更新早期研究的代表作,他提出“追求连续,逐渐地,复杂和精细的变化”。1975年亚历山大在《俄勒冈校园规划试验》对大规模推倒重建提出批评,主张城市更新应小规模,包容多样,逐步改造。20世纪80年代,“城市针灸”这一术语被提出,“城市皮肤”或“表皮”被理解为“丰富的和敏感的城市有机组织”。而针灸是对城市皮肤组织的具体穴位作出诊断和刺激,“城市针灸”是一种以小尺度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它不需要大量且昂贵的方法,通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点切入”的方式进行小规模的改造,高度聚焦和针对性重塑被忽略的空间,从而触发其周边环境的变化,最终起到激发城市活力、改变城市面貌、更新城市的目的。

公共空间是“城市皮肤”的一部分。公共空间是专门用于流通的空间,是在城市结构中对车辆和人有直接影响的空间。它具有在城市活动中不断变化的敏感性。约翰·西蒙兹在《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指出的:“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1]”20世纪80年代,西方规划师和建筑师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进行了数百次干预。作为一种新的理解城市复兴的方式,80年代的巴塞罗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就是“城市针灸”的典型案例,它的出发点就是为市民营造一个交往聚会的“会客厅”,因此设计了大量宽敞的场地,这些场地成为市民根据自己喜好自发地进行各类活动的场所,丰富了城市活动的多样性。尤其在旧城区的改造中,巴塞罗那并没有大规模拆除重建,而是局部拆除,延续了城市肌理和历史风貌。巴塞罗那这一系列空间设计获得了国际声誉,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城市针灸”一词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能够激活公共生活的概念。同时作为一个抽象的隐喻,唤起了无数的具象和精神上的城市复兴行动。

2 老旧城区公共空间针灸策略

我国正处于大范围的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改造规模大,速度快,有很多老旧城区的历史肌理和风貌代表着历史记忆,有着不可再生的传统和文化价值。城市街道风貌改造符合我国文化建设需要,其提升是城市文化表现的重要环节[2]。我们要珍惜这种传统精神,时至今日,值得在新的条件下加以创造性地发展[3]。“城市针灸”疗法因其针对性更强,更加灵活,改造尺度规模小,以小博大提升城市整个地区的活力。

首先应选择易于识别的公共空间或建筑作为更新改造对象,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调动城市活力[4]。大部分老旧城区缺乏对公共空间的使用,大量非人尺度及缺乏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存在于城市中。例如空旷的广场、破旧的空地、公共设施的狭窄而无趣的停留空间等等。在一些相对易于识别、人流相对集中的公共空间更容易发挥空间改造提升带来的激活城市活力的作用。其次,一般老旧城区改造资金来源不足,功能利益关系复杂。公共空间的针灸策略是一个试验大量合作的领域,尽管目前这些针灸策略仍处于开拓阶段,但能够基于低价的方式,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果。这使得不同的行动者倾向于介入公共空间针灸战略,包括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政治家、艺术家、市政管理者、城市社会学家、公民团体、居民协会等。城市公共疗法的比喻也可以包括临时干预措施,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有丰富的公共生活。公共空间针灸理论更加体现了在城市更新实践中具有灵活性与高效性的优势特点,在老旧城区的更新中更关注人的尺度,同时也是对老旧城区历史肌理和文脉的有力保护。公共空间的针灸策略并不仅仅具有审美目的,它们更倾向于回应社会需求或改善城市生活的特定方面的愿望。

术语“干预”一词指的是与公共空间针灸策略相关的具体行动。干预可能包括现有的公共空间中临时安装街道设施元素,建造一个开放的小广场,组织居民参与种植植物,通过举办活动邀请居民使用公共空间甚至是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合作。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干预措施都是在现有的城市环境中进行的。现有的公共空间被添加了新的内容,在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领域的实施增加了新的用途和意义,为市民创造了聚会和各项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公共传播。干预实验的主题多种多样,理论也在不断得到实例的补充。

3 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案例

公共空间针灸策略的特点是在公共空间领域的文化多样性不断增加。基于其公共性的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城市的活力在具有催化作用的干预措施中被实现。这些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直接的积极效果,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发展。这种策略不是颠覆,不是毁灭,是修改现有元素产生新的活动。

3.1 公共空间功能的多样化-活动的多元性、多变性以及自发性

维也纳的博物馆广场在经过多年的规划后于2001年开放。新建筑的高成本、加上残疾人通道的问题和相关公共空间的城市生活的缺乏导致了新的文化综合体的在公众心里的负面形象,使其难以吸引游客,阻碍了其成为城市新的活动中心的目标。政府通过一个向年轻建筑师开放的设计竞赛改变了这一困境。设计师设计了一个基于多功能和有吸引力的城市家具系统与多样化的活动结合的方案。由发泡聚苯乙烯(EPS)制成116个模块元素,可以很容易地在院子里移动。它们可以有多种可能的组合,以创造不同的空间配置。很快,游客们就对这个策略充满了热情,他们使用这些模块元素来放松自己。使该区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聚会场所。同时,组织者制定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议程,包括音乐会、舞蹈表演、时装表演和冬季运动,将博物馆广场转变为维也纳文化界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因此,该战略的设计并不是要把它变成一个新的、特殊的空间。而是作为一系列的介入、干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成为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策略。通过引入新的活动或特殊事件,不断恢复城市生活的活力。

3.2 公共空间的短期干预-装置艺术的引入

“绿窗”是“2009年洛桑花园节”期间在洛桑公共空间实现的34个临时干预项目之一。由于该战略的目标是改善洛桑新的M2地铁线的新基础设施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因此干预的地点被限制在格兰西地铁站周围。该干预地点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洛桑的山地缆车是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该缆车建于1877年。它将海拔451米的洛桑火车站与海拔373米的日内瓦湖附近的奥希站连接起来。M2地铁线项目主要是对老旧的缆车进行现代化改造,历史上的单线轨道的缆车被一组平行轨道的地铁所取代。新的线路改造在沿线车站广场建立了两座混凝土和玻璃制成的塔楼,以容纳两部电梯。连接公共广场和新的格兰西站台(如图1)。

3.3 新型公共设施对公共空间的塑造意义

有些公共设施如公交车站、地铁入口、自助取款机等由于缺乏公共空间而变得非常孤立。这类微型公共设施中植入公共空间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触媒作用的,融入更多活动可能,一改原本机械的功能。增加的公共空间在多功能微型公共设施的触发下将变得充满机会[5]。其次,个别大而不当的城市广场的公共空间亟待公共设施的更新。比如常以公共广场或绿地形式出现的公共空间,由于缺少公共设施的界定而缺乏空间感,让人无法停留。北京798艺术区内一个设计独特的售货亭同时也是城市家具,入口处的木凳、小型吧台或木地板,树干穿过木地板自然存在着,使售货亭所在的广场都增加了舒适度,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

3.4 闲置空间的转变-三角地、街头绿地等微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提升对环境的催化作用

许多老旧城区存在人口多、面积小的问题,但同时老旧城区也存在大量微型街头闲置空地,在这些闲置空地上有些堆满垃圾,有些荒草丛生,没有被规划设计的空地、三角地虽然面积不大,但严重影响了老旧城区的景观风貌和城市形象。微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提升对环境的催化作用,可能远远大于人们的预期。在萨拉戈萨历史中心的某些区域,可以看到大量明显被遗弃的空地。鉴于这种情况,萨拉戈萨市政府制定了一项名为“这不是一块空地”的战略。该策略为该地区失业者制定了一项就业计划和一项清理空地的计划。该计划后来转变为使这些废弃的土地能够被公共使用的战略。通过这种方式,萨拉戈萨市密集的历史中心的许多公共和私人废弃地周围的墙壁和围栏都被拆除。土地被清理,许多被改造成小型公共广场、儿童游乐场和社区花园,并纳入城市公共空间网络。这样一来,在公民参与的基础上为每个干预项目选择具体用途,每个干预项目平均在四周内完成。整个战略已被规划为一项长期战略。

一片街头绿地、一个新颖的公交车站、一个设计巧妙的屋顶花园、街角公园一隅的露天影院、街头艺人、写生的艺术家、围观的市民等等都将成为令人感动的城市精神,当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参与,公共空间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

通过以上的案例,以及对上个世纪西方国家“城市针灸”手法的总结与借鉴,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的城市更新活动,遵循了现代城市的特性与发展规律,通过渐进式的、缓慢的更新的策略与手段,朝着增加城市多样性、公共性与持续活力的方向发展,其核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路与“循序渐进”的灵活策略。

4 展望与不足

城市针灸策略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激发城市活力的方法论,是基于多学科的设计主导的方法学的大众创新实验室[6]。本研究对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方面的部分影响因素考虑不足,仅从景观提升改造的角度对老旧城区活力的激发作出探讨,但城市针灸理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单靠建筑和景观手段或出色的公共设施设计就能解决的,对城市设计之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城市活力各个方面的影响机制,亦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针灸空间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空间是什么?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创享空间
针灸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