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17王玉龙胡巧凤刘瑞峰张华敏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成渝生源医学院校

王玉龙,胡巧凤,刘瑞峰,张华敏,陈 建

成都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成都 610500)

健康素养水平是反映居民健康意识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制定并实施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要求,在提高全国居民健康相关素养的同时要提升学校健康教育普及力度[3]。医学院校学生是推动国家未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健康素养状况对家庭及社会健康教育和促进有重要影响[4-5]。2020年川、渝两地卫生部门签订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2020-2025年)》,携手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事业一体化发展[6]。在成渝经济圈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优质医疗卫生人才供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备受关注,但关于成渝地区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的文献较少。本研究于2021年6-8月开展了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旨在调查医学生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政府优化健康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推动成渝卫生一体化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21年6-8月面向成渝3所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 098份,有效问卷1 042份,有效回收率为94.9%。其中,男368名(35.3%),女674名(64.7%);汉族占94.1%,少数民族占5.9%,生源地为城镇、农村的分别占46.6%、53.4%;低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分别占59.7%、40.3%。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制的“2020版《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7],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大学生素养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个人基本特征和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根据“知信行”理论分为3维度: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将健康素养划分为6类健康问题素养(科学健康理念、健康信息、慢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安全和急救)。健康素养状况指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价包括健康素养总体水平、3维度和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1.2.2 评分标准 问卷计分方法参考2019版《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计分标准:判断题、单选题均为答题正确即得1分,多选题每题2分,多选或少选均得0分。所有题目答对率≥80%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若每个维度答对率≥80%视为具备此维度健康素养[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问卷星”收集数据,R 4.1.1软件分析数据,定性资料采用例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水平及3维度健康素养水平

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46.9%。不同生源地、年级、家庭月收入、自评健康等级的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学生健康素养3个方面看,具备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的比例为54.3%,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比例为47.0%,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为33.4%。结果显示,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与大学生的年级、专业、自评健康等级有关(P<0.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和大学生的生源地、年级、家庭月收入、每月生活费、自评健康等级有关(P<0.05)(表1)。

2.2 大学生6类健康素养状况

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6类健康问题的知晓率中,安全与急救(67.3%)、科学健康观(66.9%)、慢性病防治(50.4%)素养水平较高,而在基本医疗(41.2%)、传染病防治(40.6%)、健康信息(29.9%)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科学健康观素养与专业、自评健康等级有关(P<0.05);传染病防治素养与生源地、年级、家庭月收入、自评健康等级、选修过健康课有关(P<0.05);慢性病防治素养与生源地、年级、家庭月收入、自评健康等级、选修过健康课有关(P<0.05);安全与急救素养与性别、专业、每月生活费、选修过健康课有关(P<0.05);基本医疗素养与生源地、年级、专业、家庭月收入、自评健康等级有关(P<0.05);健康信息素养与年级、选修过健康课有关(P<0.05)(表2)。

表2 大学生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n(%)]

2.3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以大学生健康素养总水平为因变量(具备率≥80%为1,<80%为2),χ2检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生源地、年级、家庭月收入、自评健康等级)为自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与大学生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不利因素(OR=0.667)(表3~4)。

表3 Logistic回归变量赋值

表4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3 讨论

3.1 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本调查显示,2021年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为46.9%,高于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水平23.2%[9]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0.0%的目标,也高于2017年河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36.6%)[10]及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44.6%)[11],说明近几年成渝高校及政府的健康促进工作卓见成效。

城镇学生健康素养总水平(51.2%)稍高于农村学生(43.2%),与张华等[12]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可能与城市经济更发达、医疗可及性与健康教育普及性较好有关,提示提高农村学生健康素养仍是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低年级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比高年级高,与如吉等[13]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可能是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秉承了较强的自律性及健康意识,而高年级大学生即将面对实习、毕业、求职的压力,导致对健康知识疏于积累,且较少关注身体健康。家庭月收入水平为10 001~20 000元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在健康产业上的消费越多,也更倾向于了解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的健康素养更高,考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与健康素养水平有关。

本研究还提示,从3个方面健康素养看,大学生健康技能的知晓率仅为33.4%,说明该群体对健康知识掌握较好,而对健康技能的掌握还不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较差[14]。从6类健康素养知识看,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基本医疗(41.2%)、传染病防治(40.6%)和健康信息(29.9%)的知晓率较低,说明大学生对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了解,对健康相关知识获取不足,提示卫生部门可在辖区内的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宣传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作用,普及卫生保健知识。由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常态化,而高校食堂、教室等场所人员密集,增加了传染病防治难度,因此高校需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健康科普,有效避免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3.2 展望与建议

2016年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3]明确提出:学校应增强健康教育力度,把加强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广,学习能力强,且大学阶段是获取健康知识和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高校对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有极大的社会意义[15]。而医学院校大学生不仅是国家医疗卫生人才的后备力量,且担负着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使命,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将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健康发展。为推动成渝卫生一体化,提升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政府和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健康素养薄弱的重点人群,包括户口为农村、高年级、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发放健康手册、开设健康选修课、举行健康知识比赛等;高校可以定期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监测以评价干预效果。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重要的途径之一[16],高校也可充分使用互联网,采用手机彩信、校园APP、微信推送等成本低、效果强的干预方式[17-18],增强大学生健康意识,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成渝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较好,其健康素养总水平与生源地、年级、家庭月收入、自评健康等级有关,因此可重点针对生源地为农村、高年级、家庭月收入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大学生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1)拓宽大学生的健康知识面,培养其生活所需的重要健康技能;2)加强高校对传染病知识的重点讲解,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控意识,增强预防保健能力;3)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讲解,增强大学生对营养知识和医疗卫生事件等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应积极制定措施并开展行动,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进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成渝生源医学院校
活色生香新成渝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成渝双城到同城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