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的游戏之趣成就教师的专业之美

2022-06-17于雪萍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材料游戏幼儿

于雪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应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等组织游戏活动。但有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存在“怕游戏”“教游戏”“记游戏”等问题,不能真正发挥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现结合案例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从“怕游戏”到“爱游戏”

【问题】教师害怕组织游戏活动,每到游戏时便手忙脚乱。教师虽然在理论上早已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及意义,但实践中轻视、忽视甚至害怕游戏。

教师A:刚毕业到幼儿园工作时,满脑子都是备课、上课,主要精力都用在“如何上好一节课”上,特别害怕组织幼儿游戏,因为幼儿的游戏行为难以掌控,他们有的跑、有的跳、有的拖桌子、有的搬椅子、有的跑到活動室中央或犄角旮旯,还有的在室内外来回跑动,我生怕他们磕磕碰碰,有种脑袋别在裤腰上的感觉。

【对策】游戏中“乱七八糟”的事情特别多,常常让教师手忙脚乱,甚至无法有效地施展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让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有兴趣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为此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树立幼儿游戏的组织榜样

在教研中我们让擅长组织游戏的教师通过现场示范、专题讲座等方式讲授游戏组织经验,并请他们讲述游戏中幼儿的趣事,以激发其他教师组织游戏的兴趣和热情。

糖糖和同伴念念、童童、彤彤在玩娃娃家时商量着怎么搭建床。彤彤说:“咱们搭建一个高低床吧,和我家的一样!”糖糖说:“高低床,太高了吧,我们可没有办法弄!”彤彤说:“我家里的高低床是有楼梯的,咱们搞个梯子吧!”念念:“梯子太危险了吧,会摔死的!”童童说:“我觉得可以用桌子呀!”说着,她们把美工区的桌子抬到教室的正中央,念念爬上去躺在上面说:“太硬了。”糖糖便和彤彤跑到教室外面拿来垫子,糖糖主动把垫子铺在桌子底下。彤彤正要给桌面铺垫子时,童童说:“稍等,还没铺床单呢!”她到布艺材料框中拿来很多丝巾铺在桌面上,然后彤彤将垫子铺在丝巾上。最后,糖糖抱了几块纸砖来当枕头。

听完讲述后,教师们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怎么都想不到幼儿会用桌子当高低床、用丝巾当床单,他们太有想法了!”游戏趣事让教师感受到幼儿游戏的魅力,认识到幼儿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从而萌发组织幼儿游戏、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逐渐从“怕游戏”变成“爱游戏”。

2.组织新老教师对话

我们鼓励和支持教师主动与游戏组织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进行对话,请资深教师解答他们在游戏中经历的问题、困惑,使他们逐渐理解和认识到幼儿游戏为什么是这样的,并学会组织幼儿游戏。

教师B一脸担忧地对园长说:“‘警察局’游戏一开始,幼儿全在抢材料。我真害怕出危险,需要把材料收起来或者做些什么吗?”园长说:“恰恰相反,你应该提供充足的材料。幼儿见到新材料肯定好奇,材料数量不足往往会导致他们去争去抢。幼儿适当的争抢行为并不可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学会交换、协商、合作等社交策略,这恰恰体现了游戏对幼儿的价值。”教师B还是有些担心:“小警察跑到各个区域以抓坏人为由打断其他幼儿的游戏,已经影响到别人了。”园长说:“幼儿游戏中的冲突是经验上的问题,游戏结束后的集体讨论中可以问问小警察为什么要抓其他区域的人,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教师B说:“我问去奶茶店抓人的小警察了,他说奶茶店的人往杯子里面放脏东西,可是奶茶店的人明明没有放。”园长解释道:“幼儿的游戏富有假想性,他们往往在假想的情境中进行游戏。为了引导幼儿不去干扰别人的游戏,你可以让奶茶店的人说一说被人打断游戏是什么样的感受,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教师B又问:“为什么幼儿总是在不停歇地跑呀跑的,却不想着建构警察局,这可怎么办呢?”园长说:“别着急!等幼儿跑够了,有建构警察局的需要时,他们新的游戏行为就会出现了,耐心等待一下。”

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能够发现幼儿游戏的特点、看到幼儿游戏的趣味、明白幼儿的游戏是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反映,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表达。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学会等待——等待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充分表达,等待幼儿的交往问题在游戏中发生,等待幼儿的认知冲突在游戏中出现……在观察与等待中学会处理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如当幼儿出现“哄抢”“争夺”等行为时,不过于胆战心惊或过早介入、干涉,只要这些行为不危及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就交给幼儿自主解决。这对幼儿来讲是一种别样的游戏体验,能丰富他们的游戏经验,提升他们的游戏能力和水平。

二、从“教游戏”到“看游戏”

【问题】教师角色定位不当,不能正确处理游戏中的主客体关系,没有认识到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以指挥者的身份高控着幼儿的游戏,如要求幼儿必须按照自己所演示的方式来操作游戏材料,擅自为幼儿分配好游戏角色,煞费苦心地为幼儿布置“自以为是”的游戏环境……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等。

教师C:刚进入幼儿园生活的小班幼儿还不了解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我和配班教师就事先用桌椅、小床、布娃娃、餐具等布置好了娃娃家,在开始娃娃家游戏之前,我先带着幼儿一起认识材料,介绍材料玩法……在游戏中当他们的行为与我的预想不一致时,我总是煞费苦心地去创设各种条件,甚至手把手地去教他们,让他们知道这是什么、该怎么玩等。不管是玩娃娃家游戏,还是到医院看病游戏,似乎只有幼儿照着我说的做我才安心。

【对策】教师总是担心幼儿不会使用材料、不会扮演角色、不知道怎么玩……于是就费心费力地教幼儿如何游戏,使幼儿成为游戏的被动接受者。但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师需要做的是相信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水平,学会放手,鼓励他们自主游戏,在了解和相信的前提下给予适宜的支持。

1.学习幼儿游戏知识,提升游戏理论素养

我们精选幼儿游戏方面的书籍或文章,让教师通过自读、名优教师领读或结成游戏部落共读等方式获取幼儿游戏方面的理论知识。

名优教师D引领教师们阅读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教授主编的《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一书,教师E在跟读后说:“原来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当相信幼儿的游戏能力。”游戏部落的教师们在共读了瑞吉欧有关游戏的教育理念后,明白了“任何会使幼儿停顿与阻碍其行动的问题就是一种‘结’,游戏活动中包含着很多‘结’,就像线团中打结的地方。”

通过阅读与游戏相关的专业书籍或文章,教师知道了应放手让幼儿自己计划游戏进程、规划游戏环节、构思游戏情节、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与冲突等;知道了应帮助幼儿亲自发现游戏中的“结”、以主角身份掌控活动进程,以维持幼儿持续性的游戏兴趣;知道了如何解决游戏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推动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唯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游戏理论素养,更好地组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成长。

教师F:我开始改变自己的身份,逐渐从一个爱指手画脚的老师变成旁观者,从一个为幼儿想游戏主题、规划游戏内容、准备游戏材料、布置游戏场地忙不停歇的老师变成了“懒老师”。我调整了游戏材料的提供方式,打破了固定的格局,把材料按照材质、基本功能等进行了分类,还改变了先教后玩的游戏组织方式,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游戏材料和场地,然后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行游戏。现在,我一直记着专家所给出的建议:“只要孩子不发生安全问题,老师就不过多地去干预打断孩子游戏。”

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都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经验水平来决定的。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耐心,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发现、体验、感受等。只要没有危险,教师就应把游戏还给幼儿,让他们自主地享受游戏的快乐。

2.静待花开,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发现幼儿

幼儿有着自己的经验逻辑,他们在游戏中有多样化的行为表现,教师只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才能发现游戏中的幼儿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令人惊叹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发现他们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学习品质。

教师G组织幼儿玩“警察局”游戏,他对幼儿说:“大家自选材料和场地去玩吧!”幼儿一拥而上,抢到材料就在走廊、教室、户外到处跑,场面非常混乱。教师G仔细观察和倾听,及时预防和控制幼儿的危险行为,在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并适当增加了警服、警帽、警车等材料。幼儿争抢材料的行为不见了,他们疯跑一会儿后逐渐安静了下来,开始四处寻找“坏人”。“小警察”飞飞来到水果摊,把水果摊上的仿真水果放进警车里。水果摊老板炫炫生气地说:“为什么?你干什么?”飞飞理直气壮地说:“你随地摆摊,没有许可证,没收!”面对飞飞和炫炫之间的冲突,教师G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密切关注他们自主解决冲突的进程。炫炫自制了许可证,对飞飞说:“我现在有许可证了,你不能没收我的水果了。”看到证件,飞飞二话不说,将没收的水果还给了炫炫。

游戏的快乐来自自由和自主,教师要相信幼儿能靠自己的力量成长,静待游戏中的花开时刻。教师应通过观察和倾听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在哪里、幼儿能做些什么以及幼儿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学习行为。对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发生的冲突等,教师不要急于干涉,要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困难和冲突的时间和空间,以提升他们的游戏能力和水平。只有当幼儿的游戏存在安全隐患,或遇到难以自行解决的冲突或困难,致使游戏停滞不前时,才应提供适时、适度、适宜的指导和支持。

三、从“记游戏”到“会游戏”

【问题】不能充分发挥游戏观察记录的作用,不会分析、解读幼儿的游戏。观察、分析、解读幼儿是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也是必备的看家本领。但有些教师不能将游戏中捕捉到的信息变成分析、解读幼儿的依据,因而也就不能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幼儿也就难以在游戏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对策】为了提升教师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能力,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学会观察游戏,发现幼儿游戏背后的想法

观察幼儿游戏,并不只是单纯地去看他们如何游戏。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要“看”到幼儿游戏中的表征行为、构造行为、社会性行为、表达表现行为等;要“听”到幼儿游戏前的计划交流、游戏中的语言表达和讨论;要“问”出幼儿行为表现的缘由、表达的确切含义;要“思”考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规律、价值……从而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想法等,为分析、解读幼儿做好准备。

2.学会分析、解读游戏,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游戏观察记录进行解读分析,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幼儿游戏发展水平如何,包括游戏空间、游戏材料、游戏主题、交往水平及游戏的态度等;二是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的要求,分析游戏中幼儿的已有经验、需要学习和发展的经验以及蕴含哪些学习和发展的契机。下面是教师M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分析与解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其相应的专业能力。

幼儿的游戏表现:琪琪带宝宝来到医院,医生说宝宝发烧了需要挂水。于是,医生拿出盐水瓶想给宝宝挂水。琪琪忽然拿过盐水瓶,将它举过头顶,并看着医生给宝宝扎针。在这一过程中,琪琪用手调了一下滴液的控制器,然后继续看着宝宝。不一会儿,她对坤坤(爸爸)说:“你来拿着,我先回家拿点东西。”说着就将手里的鹽水瓶递到坤坤手里,只见坤坤也学着她的样子,将盐水瓶举过头顶。但我仔细一看,瓶子口是朝上的。

教师M的分析与解读:琪琪在游戏中角色意识明确,做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她的情感发展都是围绕“妈妈”这个角色进行的。从活动中能看出,她将生活中妈妈在孩子生病就医时做的事情都在游戏中反映了出来。这说明她平时对妈妈的一举一动观察得很细致。在她需要离开时,没有把瓶子放下而是交给坤坤(爸爸)继续举着。坤坤在游戏中比较顺从,当琪琪吩咐他照顾宝宝时,他也学着她的样子将盐水瓶举高,但是他并不完全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在模仿同伴的行为。

教师M能客观记录和描述医院游戏中幼儿的行为及语言,能在分析、解读中阐释幼儿游戏情节内容的来源、角色表现及对幼儿游戏中看病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并能发现两名幼儿在有关挂水经验认知上的差异以及幼儿善于模仿学习的特点等。

3.利用记录回应游戏,拓展幼儿游戏经验

游戏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利用游戏记录资料和幼儿一起分享彼此的游戏经验,能够帮助儿整理游戏中的零散经验,提升游戏能力和水平。

教师M在游戏分享环节出示了琪琪在游戏中的活动照片,问:“照片上琪琪在哪里?”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在医院。教师M问:“她在医院干什么呢?”媛媛说:“她带宝宝去看病。”豆豆说:“她到医院给宝宝挂水。”……教师M说:“我们请琪琪来说一说。”琪琪说:“宝宝生病了,我就带他去医院,医生给他挂水,我就给宝宝拿着吊瓶。”教师M问:“你是怎么拿的呢?”琪琪说:“我一开始看到医生把瓶子放在架子上的,后来我就把瓶子举得很高。”教师M接着问:“为什么要举得这么高?”琪琪答道:“因为举高,瓶子里的药才能流下来,爸爸说这是一种压力。”教师夸赞道:“你知道得真多,如果挂得过低,血管里的血就会回流到管子里。”教师M指着琪琪用手调节滴液控制器的图片问:“为什么要调节滴液控制器呢?”琪琪说:“我把药水调得慢一些,宝宝太小了,不能挂太快。”教师M表扬道:“你真是个称职的‘妈妈’!”

教师M用图片记录了琪琪的行为,并抓住滴液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分享活动,让幼儿感受其中的科学原理,也让幼儿感受到妈妈对宝宝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更拓展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加深了他们的游戏体验。

游戏是儿童期的工作,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的方法。教师要将游戏融于幼儿的各项活动之中,使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緒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材料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