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
2022-06-17刘美怡
刘美怡
【摘 要】本文运用项目式教学策略,以“新的伙伴机器人”单元知识点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在项目式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6-064-02
项目式教学立足于真实的情境,是一种围绕项目开展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学习理解重要的观念、概念并用于提升能力和指导生活[1]。信息技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在学生发展方向上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本文基于“新的伙伴机器人”单元知识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探索项目式教学的案例和经验。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五单元“新的伙伴机器人”。在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声音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编写程序,利用声音传感器等器材设计制作智能作品。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程基础,能够利用循环、条件判断指令来编写程序,并且已经了解了智能电子硬件的分类,具备基本的机器人调试能力。经课前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声音传感器可以感知声音分贝,但对于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不清楚。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描述性语言,再转化为算法流程图,最终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基于此,结合本单元知识点,本文设计了“助力智慧生活我能行”项目活动,该项目来源于真实情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声音传感器,感受科技的力量,并根据需求合理设计制作智能作品,解决实际问题。
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声音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原理,有意愿利用声音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在利用声音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的过程中,经历将创意转化为流程图,再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的过程,编写恰当的程序控制智能电子硬件,能根据生活实际,合理设计与修改完善程序,初步形成利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能够利用电子教材等学习资源,开展相互交流评价,解决程序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完成智能作品的制作;在利用声音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的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身边的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实施
1.问题分析,引入项目
首先,教师展示课前制作的声控小车,由学生尝试控制小车的启动与停止。教师提问:小车的启动与停止是由什么控制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通过拍手活动验证出:声音是控制小车启动的关键因素。通过演示、猜测并验证声控小车启动的原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引出本课项目主题——“助力智慧生活我能行”做好铺垫。教师接下来播放视频,展示生活中利用声音控制的智能产品,引导学生分析:智能产品是通过声音传感器这一设备来感知声音,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2.初步感知,学习新知
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学材料,并布置自学任务:声音传感器是如何收集声音分贝的,声音传感器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自学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声音传感器通过间接测量来感知声音,输出信号。接下来由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机器人的组成部分:感知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与声音传感器有异曲同工之处,大部分智能产品也由这三部分所组成。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智能产品是通过感知系统发送感知信号给控制系统,再由控制系统发送执行信号给执行系统来实现智能化运转的。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明确智能产品的运转机制,为接下来自主设计、制作智能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3.完成项目,巩固提升
教师播放课前制作的声控小车教学视频,带领学生分析、描述程序功能,画出程序流程图,借助流程图引导学生猜测声控小车程序需要的程序指令。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需求,使其能够将演示动作转化为描述性语言,再转化为算法流程图,最终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声音传感器结合现有器材还能设计、制作哪些家庭智能作品,助力智慧生活,完成项目活动。
首先,每个小组通过头脑风暴进行项目的确定与分析,确定各自制作的智能作品主题、用途等,并完成導学案中程序流程图的绘制。各小组介绍创意,展示其程序流程图,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解决流程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接下来进行作品的制作,各小组根据具体设计要求,找出相应器材,将流程图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完成智能作品,教师巡视并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最后进行项目展示,评选出既有设计亮点又能助力生活实际的智能作品,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开拓思维、取长补短,教师再对各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与建议。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将创意变成现实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项目总结,延伸拓展
师生共同回顾项目活动全过程,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收获,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融入学科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建设祖国的热情,为继续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1.增强了信息意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基于教师所提问题,从学习材料的大量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寻找问题答案,并亲自动手感知智能作品。学生经过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了解了声音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原理,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信息意识。
2.培养了计算思维
学生在学习声音传感器的相关知识以及对智能作品的感知后,进行智能作品的设计制作,完成项目活动。其中项目分析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旨在培养学生在“动手做”之前先进行“动脑思”。而项目制作过程的梳理也是在学生实践基础上,由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使得量规的“指引”性和过程的内化更具实效性。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将头脑中的创意转化为描述性语言,绘画算法流程图后编写图形化编程指令,最后进行搭建调试,实现智能作品的完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修改、完善,初步形成了利用编程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由此,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3.提高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生能够利用电子教材等学习资源自主探究,实现数字化学习。在项目活动中,通过头脑风暴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自主设计智能作品,完成创意、流程图绘制、图形化编程语言的编写等步骤,并能够解决程序设计与搭建调试中遇到的困难,最终完成智能作品的制作,培养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4.提升了信息社会责任
学生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解决设计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完成家庭智能作品的制作,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身边的人;另一方面进一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提高了运用科技手段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了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罗璇.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 求知导刊,2021(9):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