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言文教学的优化路径

2022-06-17王妹妹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处士白话文牧童

王妹妹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学生学习文言文,共有14篇文言文课文分散在不同单元中,与其他课文一道承载不同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文言文课文与白话文相比,具有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内涵深刻等特点,其阅读教学必然需要采取与它相适应的方法,如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语言积累上要多下功夫。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文言文,借互动演绎体会文本蕴含的真挚情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本的表达艺术。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很不习惯,众多单音节词、留白、省略等造成的不连贯常常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对此,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学情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阐释文言文丰富的内蕴。

在文言文学习中,有的教师习惯于把逐字逐句让学生理解意思作为教学重点,师生都围绕字词句的意思转圈,陷入死记硬背的陷阱中难以自拔。因此,教师要根据文言文课文的内容,选择关键节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在身临其境中去丰富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如教学《司马光》,这是统编教材安排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有许多留白、省略,仅有30字。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初学文言文的实际,抓住文中的留白处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大胆想象进入故事中,感受司马光的品质。课文开头“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既然是群儿在庭院中做游戏,除登瓮的一儿外,其他人在做哪些游戏呢?教师以此创设情境:假如你们就是“群儿”中的其他人,你们在一起会玩哪些游戏呢?试着用“一(群)儿______”的句式说出来。听到玩游戏,学生兴致特别高,纷纷举手用规定的句式说出自己玩的游戏。如此一来,文本中的留白成了学生的语言训练点。

二、互动演绎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要抓住文本的语言特色,尤其是一些含义深远、独特的词语,让学生抓住文言文中的关键表述,借助互动演绎的有效方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一要以形象演绎体现独特动作。小学生喜欢表演,对通过肢体语言演绎文本语言特别感兴趣。小学文言文课文故事性强,故事中的人物往往通过动作、语言来推动情节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抓住人物的一些关键性动作,让学生仔细揣摩和把握,并用自己的动作加以演绎,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感情变化。比如,教学《书戴嵩画牛》一课,文中的牧童有一个很特别的动作、神态——“拊掌大笑”。教师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表演,再组织学生议论谁的表演更接近原文中牧童的动作、神态。经过比较和讨论,学生达成一致的意见——文中的牧童自身不懂绘画艺术,但是,他对牛争斗的情形非常熟悉,见到画上斗牛掉尾而斗,觉得画家犯了低级错误,就不加掩饰地笑了起来,不仅声音够大而且还配上了“拊掌”的动作。这样一来,学生表演时,笑声率真,直爽,毫不掩饰,笑声和掌声一起发出,充分体现了乡野牧童的本来样子。

二要以多元演绎促进感悟升级。在以表演促进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演不可简单地以像不像为要求进行评价,还需要引导学生对人物从不同层面进行解读,遵循作者的想法和编者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仍以《书戴嵩画牛》的“笑”为例,课文中牧童“拊掌大笑”后,紧接着还出现了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一边演绎,一边仔细品味杜处士这一动作神态背后的内涵。在表演杜处士的笑时,有的学生面带微笑,点头赞许;有的学生吃了一惊,转而有些尴尬地笑;有的学生稍作迟疑,然后看着牧童开心地笑起来。对于这些不同的表演,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表演,学生都能够给出自己的理解:第一种表演的学生说,因为课文将“然之”注释成“认为他(牧童)说得对”,说明杜处士对牧童很佩服;第二种表演的学生说,杜处士平时当成宝贝的画作被牧童看出了破绽,说明他看走眼了;第三种表演的学生说,杜处士虽然看出牧童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画家的表达更具有艺术性,他欣赏牧童的表达。这些多元的感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言。

三、文白对照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课文,需要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进行意义建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文白对照的策略,引导学生突破学习文言文的障碍,进入古人的思维模式,进而深入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古人习惯于以古汉语系统进行表达,形成的文言文与其思维之间是匹配的。学生在使用普通话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学生的思维与古人的思维之间不再具有匹配关系。如教学《守株待兔》,学生仅仅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是不够的,还会遇到许多注释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采用文白对照的方法,提供《守株待兔》的白话文故事,让学生对照着读一读,学生就能够自主解决文言文词句理解上的许多问题,达成对文言文意思的理解目标。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一句,课文无注释,学生仅凭字面意思就难以理解寓言的寓意;如果借助白话文的表达“再也没有兔子撞死在种田人守候的树桩上,他捡不到兔子,田地都荒芜了,他因此成了宋国人笑话的对象”,学生理解文本的寓意就轻松了。在课文后的系列训练中,或给出了白话文寓言故事如《南辕北辙》,或点出学习过的白话文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在熟读白话文寓言后,出示相同内容的文言文版本的寓言,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一方面通过文白对照的形式,将文言文中难理解的字词从白话文中找到相应的意思进行注释;另一方面通过文白对照,找出文言文中的留白或省略處,然后再以白话文将留白或省略处讲述出来,进一步补充文言文的故事内容。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蕴,而且能够有效建构文言文的学习模式,为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聚焦文言文的特点,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探索引导学生开展文言文学习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54589D75-E9A9-4A51-BEFA-AECC6E77B342

猜你喜欢

处士白话文牧童
牧童与画家
西 湖
牧童
《杜牧 题元处士高亭》
寂寞的牧童
胡适妙解白话
胡适巧推白话文
胡适妙解白话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
趣味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