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飘十里
2022-06-17李佳璇
李佳璇
儿时,我生活在乡野,那里有一条小溪,夏季,有很多鱼儿活跃在那里。
夏日的午后,我们一群“野”孩子拿着大竹筐和竹竿,沿着铺满石子的小路,穿过阳光微透的林间,带着欢声笑语和满载而归的信心,在溪边留下印记。
我们挽起袖子,撸起裤腿,双脚扎进清凉的溪水中。午后的风轻拂着我们微红的脸颊,脚下扬起朵朵水花,我们稳稳地踩在石头上,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清澈的溪水,等待鱼儿出现。只要鱼儿一露头,我们就熟练地用竹竿叉住它,三下五除二,一只活蹦乱跳的鱼儿便到手了。
我们抓到鱼,总会兴奋地将鱼高高举起,欢呼雀跃,仿佛想让这份喜悦传到乡亲们的耳朵里。
阳光下,鱼鳞如水晶般闪闪发光,斜阳洒下光和影,落在树梢,也落进我们眼里。
我们背着满满一竹筐“胜利果实”,有说有笑地回到家,争先恐后地向自己的母亲“邀功”。这时,我的母亲总会伸出大拇指夸赞我,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晚饭的时候,母亲会拿着剪刀仔细地刮着鱼鳞,然后清理鱼的内脏,最后把鱼里里外外洗得干干净净。接着,母亲操起菜刀,将鱼头和鱼身剁开,鱼身放在装有葱、姜、蒜的盘子里蒸,蒸熟后淋上热油和蒸鱼豉油;鱼头则和白菜一起狠狠地炖。每每这时,我总是垂涎欲滴地趴在灶台边巴望着、期待着。
终于等到开饭,我先舀了一大碗鱼汤,吹着腾腾升起的热气,让它飘出很远很远。一口鱼肉下肚,满足极了,新鲜的鱼肉滑嫩紧致,没有一点儿腥味,只有鲜香的气味和满屋子的欢喜……
后来,那条小溪没了鱼,但我的乐趣依旧在,因为小溪里早已留下了我童年生活的幸福印记。
(广东潮州市湘桥区联正实验学校听潮文学社)
点评
文中,小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给读者勾勒了一幅夏日孩童捕鱼图与一幅母亲做鱼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的種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童年的一个个有趣的场景。
此外,小作者还善于调动多种感官,紧紧围绕“鱼香”行文,让人仿佛闻到了浓郁的鱼香味儿。结尾紧扣主题,进行升华,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曾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