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视角下的学术出版发展趋势

2022-06-17武晓耕

出版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术出版元宇宙

[摘 要] 元宇宙正在成为一种风潮和趋势,学术出版作为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也需要积极应对元宇宙可能带来的冲击。在元宇宙条件下,学术出版技术、学术出版内容和学术评价方式或许都会产生深刻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元宇宙可能会成为中国学术出版追赶和超越西方出版集团的一个重要契机。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学术出版的角度对元宇宙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元宇宙 学术出版 出版技术 出版内容 学术评价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2) 03-0022-08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cademic Publis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verse

Wu Xiaogeng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Northwest Plo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Abstract] The Metaverse has become a trend and trend. A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academic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academic publishing also needs to actively deal with the possible impact of the meta univer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taverse, academic publishing technology, academic publishing content and academic evaluation methods may have profound changes. More importantly, Metaverse may become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academic publishing to catch up with and surpass western publishing group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k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meta unive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publishing.

[Key words] Metaverse Academic publishing Publishing technology Published content Academic evaluation

2021年10月28日,著名的国际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宣布改名为元宇宙(Meta),该公司负责人扎克伯格宣称,公司将在未来的5年内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元宇宙”的概念立刻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其实,早在2021年3月,游戏公司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其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到了“元宇宙”的概念,因此被誉元宇宙概念第一股。2021年9月29日,《2020—2021中国元宇宙产业白皮书》启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区块链委员会、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腾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电网、哈尔滨工业大学、京东、宜信等单位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基于业界的一系列行动,2021年也被人称为元宇宙元年。面对元宇宙的洪流,学术出版对于这一未来趋势也应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索。

1 元宇宙的源起

元宇宙的表述最早来自于尼奥·史蒂文斯(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Stephenson)。 “维基百科”将元宇宙定义为通过虚拟现实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实际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还有人指出:元宇宙是一种虚拟与现实无缝链接、深度融合的数字世界,其能够产生超越现实世界的显著价值[1]。北京师范大学喻国明教授也认为:“互联网界目前对于元宇宙的共识是:它是从互联网进化而来的一个实时在线的世界,是由线上、线下很多个平台打通所组成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和文明系統。” [2]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到,元宇宙借助一些软硬件设备,可以实现现实和虚拟世界的相互转化和互融互通。它不仅是互联网发展的未来,也很可能是人类社会的未来,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未来。

2 重构—学术出版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科技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且快速迭代,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为学术出版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种环境下,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学术出版之中。

2.1 学术出版对于新兴技术的探讨

目前,出版界对于各种新兴技术都有讨论。刘迪昱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数字版权的登记和交易[3]。付心欣认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机结合”,可以优化编辑工作流程、提高出版内容生产效率[4]。马磊认为,AR技术融合了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元素的新型出版模式。相比传统出版,其具有多媒体融合、交互强、娱乐强的优势,顺应了当代读者多元化需求的发展趋势[5]。沈锡宾等则认为,未来科技期刊的技术方向包括以人为中心、开放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获得性、互动性和融合发展这七个方面[6]。上述技术有些已经应用于学术出版实践之中。例如,XML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数据库和期刊编辑部的网站之中,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学术不端检测和参考文献校对之中。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目前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都相对孤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项技术之间的对接和互融。如果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出版技术开放和应用平台,将会进一步加速各种新兴技术在学术出版过程中“落地”。元宇宙的出现,为学术出版技术的整合与融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149EBCE7-DF8C-4BD7-93DC-60580D269352

2.2 元宇宙的底层技术

珠海市横琴新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认为,元宇宙的技术集群包括五个板块:其一:网络和算力技术;其二,人工智能;其三,电子游戏技术;其四,显示技术(VR\AR);其五,区块链技术[7]。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则认为,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几项核心技术: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解决手机解决不了的问题。二是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了一套经济体系[8]

通过这些论述可以看到,元宇宙的产生和存续既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也需要硬件系统的支持。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理念或概念,但它却可以对各种技术进行整合,可以实现虚实之间的交互与融合。

2.3 元宇宙下的出版技术新思维

元宇宙为学术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这个虚实结合的空间里,人们原有的思维将会被彻底推翻,我们需要为学术出版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技术发展思路和更具颠覆性的技术整合方式。

首先,学术出版需要在三维出版的模式下考虑技术发展路线。出版技术发明以来,出版的表现形式一直是通过二维模式进行表达的,纸张、屏幕都是二维平面。虽然在儿童出版等领域也出现过一些基于AR/VR技术的三维立体尝试。但是,总体而言,这些三维出版的尝试还处于零星的实验阶段,并未形成真正取代二维出版模式的潮流。在学术出版领域,虽然也有一些向三维出版靠拢的尝试,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的OSID码等。但也未出现真正的三维出版。在元宇宙之中,学术出版将形成完全的三维出版。在三维出版模式下,参考文献是否会以图像、视频或者虚拟现实的形式表达?编校流程是否会被算法、视频编辑、数字孿生等技术所取代?甚至论文写作是否也会采用多媒体手段?如果这些都将在元宇宙中成为现实,现有的二维出版模式或许很难适应三维出版的需要。那么,学术出版技术的思路是否也需要从“二维”迈向“三维”呢?

其次,投审稿流程将会被彻底重置。现有的投审稿流程对应的是当前的学术研究方式,在元宇宙中,学术研究的方式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与之对应的投审稿流程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目前,在现实世界中要得到一个实验结果,先要购买一系列昂贵的实验仪器建设一个实验室。同时,作者还要足够优秀才可能进入实验室,获得这些实验设备的使用权限。再次,还需要几十次、几百次乃至上千次的不断尝试,才可以获得实验结果。最后,得到实验结果后还要撰写成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然而,在元宇宙条件下,所有实验设备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轻松获得,实验过程也可交给算法自行模拟,这样,或许几分钟即可得到实验结果。在这种环境下,最重要的将会是实验的“创意”和“设计”,即“做什么实验”和“怎么做实验”。对于学术出版而言,快速、及时地出版最有创意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现有的学术不端问题或将不复存在。在元宇宙中,基于区块链的NFT技术将会普遍应用。NFT技术全称是非同质化通证,它的本质是一种数字权益证明。我们可以将它与同样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相比较,比特币相互之间没有排他性,每个比特币都是一样的,可以替代使用。与之相比,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NFT技术只有在完全的数字环境下才能施行,这在当前的出版条件下很难实现。但在完全数字化的元宇宙中。NFT技术可以对学术出版内容进行全覆盖,文字、图片、公式都可以在数字环境下具备唯一性。这种唯一性可查询、可溯源,也就是说,元宇宙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都可以查到原创者。这就在源头上阻止了抄袭和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术不端行为可以被彻底杜绝,NFT技术只能解决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但在元宇宙条件下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学术不端行为还不得而知。不过,NFT技术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在元宇宙条件下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路,为我们从技术层面解决学术不端问题提供了参考。

3 迁移—学术出版内容的数字化表达

元宇宙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是虚拟时空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活动也将在元宇宙中进行,学术出版内容也将以完全的数字化形态呈现。

3.1 学术出版内容的数字化

学术出版伴随着出版业的出现而兴起,纸媒时代,学术出版内容通过纸介质呈现和传播。后来,随着电子书和期刊数据库的出现,学术出版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更为丰富。学术出版内容开始以基础数据的形式呈现。读者可以以题目、关键词、作者、单位、基金、摘要等方式进行检索,学术出版的内容正开始以颗粒化的形态呈现,这都是学术内容数据化之后的必然结果。但是,目前的数据化的学术出版内容还存在一些瓶颈,例如投审稿系统、编辑系统以及各数据库还处于孤岛状态,相互之间并未打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利用效率。

在数字化时代,特别是在元宇宙中,学者将以单一的数字身份游走于各种平台和数据库。目前,大家进入每一个平台或数据库都要单独注册和认证,而在元宇宙中,单一的数字身份将会打通各平台之间的藩篱,数据获取量将会大大增加,数据的利用效率也将大为提高。

3.2 元宇宙的数字化生态

元宇宙的最终理想是自由地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进行社交、工作与生活,不只是复制一个孪生的数字世界,而是创造一个与现实同步且价值共享的数字世界。罗布乐思公司大卫·巴斯祖奇(CEO David Baszucki)提出了元宇宙的八个基本特征: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按照大卫·巴斯祖奇的标准,元宇宙=创造+娱乐+展示+社交+交易,人们在元宇宙中可以实现深度体验[6]。149EBCE7-DF8C-4BD7-93DC-60580D269352

近兩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大家对元宇宙有了更多的期待。2020年4月24日,电子游戏《堡垒之夜》与美国著名说唱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携手,在全球各大服务器上演了一场名为天文(Astronomical)”的“沉浸式”大型演唱会,共吸引了超过2770万名玩家在虚拟世界中观看了这场演出。其观众数量相当于305个北京鸟巢体育场,这种演出规模在传统演唱会中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一些严肃的学术会议也开始选择在虚拟环境中召开。2020年7月,算法、计算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ACAI) 选择在模拟生存游戏“动物森友会”的一座虚拟小岛上正式举行。虽然这场会议在虚拟环境里举行,但这种别开生面的举办形式燃起了人工智能社区的讨论热情,从规格、程序和人气来看,丝毫不逊于真正的学术会议。

可见,无论娱乐还是工作,元宇宙所依赖的虚拟场景体验都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

3.3 元宇宙中的出版内容呈现

元宇宙中的学术出版内容将会更加多元和丰富。作者写作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内容创作的过程。

首先,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即可同步记录该文查询、浏览、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可以实时进行学术社区的互动。其次,我们在投稿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每一篇所投书稿或文章的“目标出版社”或“目标期刊”,让学者们掌握所在学科的“首选出版社”和“首选期刊”。第三,现在的审稿意见都是由编辑部进行管理的,即审稿意见不公开、不对外,仅有审稿人、编辑部和作者可见。这样主要是为了保护审稿人和作者的个人隐私。但是,在元宇宙中,大家可以使用虚拟的数字身份进行投稿和审稿,可以更为客观地对文章内容作出评价。第四,在元宇宙之中,还会出现以图片或公式为核心的检索方式,甚至以某组图片和公式为核心组建一个全新的虚拟专题,供学者浏览和讨论。

总之,在元宇宙之中,一方面可以实现全链条的数字化内容呈现;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借用每一名学者的智慧,将现有的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排列组合,进而形成新的内容。

4 解构——学术评价的去中心化走向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破除学术评价中“唯SCI”和“SCI至上”的现象。这对于建立中国风格的学术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如何在破除“唯SCI”的基础上构架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评价体系,仍在讨论之中。本文认为,元宇宙的出现,可能会为学术评价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4.1 中心化评价体系的困境

学术评价涵盖了多个维度,包括学术成果评价、学术人才评价以及学术期刊评价等,但无论何种评价,都是由某个“权威”机构根据一些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所得出的。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SCI、SSCI和A&HCI由科睿唯安公司评定;EI和SCOPUS由爱思唯尔公司评定;国内的CSCD由中科院评定;《中文核心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评定。可以看到,当前期刊评价完全是中心化的评价方式。当然,中心化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开始显现出自身的不足。

目前的期刊评价是以引用数量为核心的影响因子为基础的。但是,西方学者发现,综述文章在引用次数方面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影响因子,多发综述文章逐渐成为一些期刊公开的秘密。据统计,1999年平均每份非综述期刊发表综述为1.33篇,但到了2006年,平均每份非综述期刊发表综述已达3.34篇[9]。综述文章数量过多,可能会压低具有创新性、甚至颠覆性论文的比例,这对于学术创新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术出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我国学者江晓原认为,以影响因子为核心的期刊评价体系更有利于美、英等英文世界国家,对于中国这样的非英语国家,SCI和影响因子游戏不仅很不合理,而且正在越来越成为一场学术灾难[10]。按照江晓原的理解,SCI和影响因子实际上是以英语世界为中心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国等非英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需要改变这种对于英语世界评价体系的依附,尽快发展适合自身学术出版现状的评价规则和标准。

可以看出,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对当前这种中心化的评价方式都有很多不满。但是,在现阶段似乎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一种更好的替代方案,即便有,也只是用一种中心化的评价方式替代另一种中心化的方式,很难真正摒弃中心化。

4.2 元宇宙的去中心化特性

元宇宙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技术,而区块链天然具有去中心化的属性。区块链实现了分布式记账,在区块链上产生的信息可以在区块链上所有节点同时记录,任何节点都不能单独修改信息。这样,不仅当事双方的信息完全公开透明,而且还会同时产生若干名第三方“监督者”,从而保证信息的完全可靠。

目前,对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应用更多是在消费、保险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用户交易信息、投保信息、咨询信息以及投诉信息都是垄断的,用户或消费者往往很难获得相关信息。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就更不可能获取这些信息了。但是在区块链模式下,这些信息却都是公开、透明、可获取的。

不过,当前对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商业领域,在学术评价的环境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学术评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普遍较少。

4.3 元宇宙环境的去中心化评价

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在学术评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在元宇宙条件下,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标记无处不在,任何一篇文章在撰写时即可开始标记。任何人都能对某篇论文和某种期刊进行评价和打分,且这种评价是对所有人完全免费开放的。

近年来,国际上正在出现一种公开评审意见的新型评审方式。开放评审(Open Review)就是这样一个开放评审平台。该平台的论文评审采用双盲机制,论文及审稿意见向大众公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同行对审稿过程的监督,提高了学术评价的公平性。该模式已经被部分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所采用[11]。149EBCE7-DF8C-4BD7-93DC-60580D269352

在元宇宙环境中,这种论文评审平台可以升级为论文评价的元宇宙场景,任何人都能对平台中的文章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且由于元宇宙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这些评价意见无法被更改。在元宇宙的环境下,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数字身份进行评价,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论对真实世界身份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元宇宙中无所顾忌的恶意评价,因为其数字身份在元宇宙环境中也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否则,数字身份也会在元宇宙环境下受到惩罚。同时,由于元宇宙世界和现实世界可以畅通地融合转换,因此,在元宇宙环境下的意见可以直接用于真实世界中对于论文和期刊的评价,进而形成一套去中心化的评价体系。

5 超越——我国学术出版的挑战和机遇

元宇宙意味着对原有秩序的颠覆和破坏。当前的学术出版产业是以美国、德国、荷兰等西方国家为主导,中国学术出版产业很难与之抗衡。元宇宙的出现或许能为中国学术出版提供一个弯道超越的机会。但是,西方出版巨头并未坐以待毙,虽然他们还未公开声明进入元宇宙,但与之相关的一些技术布局已经展开。我国学术出版要想抓住此次机遇,还需做出更多积极的应对。

5.1 我国学术出版在元宇宙环境下的挑战

元宇宙如果进入学术出版,必将带来一系列颠覆式的变革。这些变革也许能够打破现有的国际学术出版格局,消解西方出版巨头的垄断地位。但是,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现有西方出版巨头依托自身在资金、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拉大与中小出版公司的差距,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垄断优势。所以,我国学术出版产业想要在元宇宙的环境下成功突围,必将面临很多挑战。

一方面,我们从管理机制上要从以纸介质出版物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向以数字介质出版物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过渡。目前,我们在出版物审读、出版物评奖和评优等方面基本还是以纸介质为对象展开的。但是,根据《2020年中国图书市场研究报告》统计,46.5%的读者首选电子书,31%的读者选择阅读纸质书,22.6%的读者选择有声书。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会选择纸质图书[12]。可以看到,从传播和阅读的角度而言,电子书和有声书这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图书的影响已经远超纸质图书,因此,管理层面是否能够尽快转变思维,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对于我国在元宇宙条件下的学术出版是否得以顺利发展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西方出版集团的技术优势可能会对我国的弯道超车形成一定制约。目前,一批基于数字出版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可以对学术论文进行数字标识的DOI,可以对作者进行数字标识的ORCID,可以对审稿人审稿行为进行统计的Publons等均由西方创立和掌握。这些数字标识符在元宇宙的环境下很可能具有极大价值。它们很可能成为学术出版元宇宙,甚至整个学术元宇宙的入口。反观我国学术界,似乎还没有与之对应的元宇宙入口。如果这种情况不能改变,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使我国学术出版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当然,目前的数字标识码对应都是真实世界的人或论文,而在元宇宙中,数字身份与物理世界的身份应该是隔离的。所以,元宇宙中的学术出版入口到底是什么还有待观察。但无论“入口”是何种形式,对于我国学术出版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2 我国学术出版在元宇宙环境下的机遇

目前,国际出版产业链几乎都由西方掌控,我国学术出版与之相比,差距明显。元宇宙的出现,将有机会打破国际学术出版的现有格局,为我国学术出版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第一,元宇宙之中的学术出版格局将重新建立。元宇宙是一个与现实联通的虚拟世界,元宇宙中的学术出版也需要重新构建。当前,对于元宇宙的理解和应用,中国与西方国家几乎处于同一水平。所以,我们在元宇宙中布局学术出版,也会在客观上拉近我国与西方出版产业的差距,为我国学术出版赶上甚至超越西方学术出版提供契机。

第二,我国科技创新的大环境可以成为学术出版元宇宙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科技界和商业界对于新兴的技术十分敏感,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一批优秀企业。例如,手机领域的华为、小米、OPPO、VIVO;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理想、小鹏、蔚来。在元宇宙领域也有可能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大批元宇宙公司的出现,可以为我国学术出版提供底层技术的支撑。

最后,我国一些技术和软件可以支持学术出版在元宇宙的建立和发展。例如,数字人民币就可以成为元宇宙中的交换货币,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这些都可能会为元宇宙提供丰富的场景元素,同时也为中国学术出版在缔造元宇宙的过程中,提供丰富的交易和场景资源。

5.3 中国学术出版对元宇宙的应对

元宇宙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很可能颠覆人们对于媒介和出版的理解。中国学术出版如果要借助元宇宙改变现有学术出版格局,就需要政府、产业和资本的多方合力。

首先,建立数字化的管理思维。元宇宙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但目前我国对于学术出版的管理大多还以纸媒为前提。这种管理思维不仅不利于学术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更无法适应元宇宙环境下的学术出版管理。因此,建议相关管理单位尽快建立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出版管理思维,对于传统出版必须做到“断、舍、离”,数字化引领的学术出版新思维不是对传统思维的简单继承,而是在全新技术条件下的新物种,要保证对于新物种的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有全新的思维模式。

其次,打造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前面提到,西方出版界发布的一些标准可能会成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但与元宇宙的要求似乎还有差距。我们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着力打造以元宇宙为目标的数字化学术身份标识。因此,中国的出版领域也要着力打造学术出版的数字化标准,不仅能为未来的学术出版发展储备能量,也可以在当前的期刊数字化浪潮中扩大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影响力。当然,数字化出版标准的产生和建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政府、业界和學术出版工作者共同努力。149EBCE7-DF8C-4BD7-93DC-60580D269352

最后,学术出版需要资本的加持。数字出版如果要进入元宇宙领域,必然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所以,资本的注入对于学术出版布局元宇宙十分重要。资本不仅能为学术出版带来大量资金,推动相关标准和技术的持续发展;还可以在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带给期刊行业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广阔的视野。这种不同的视角,或许对我国学术出版的持续发展更为重要。

6 结 论

元宇宙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它的研究和分析还很不充分,大众对它的理解也还有待深化。目前对于元宇宙的投資或许也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不可否认,元宇宙代表着未来趋势,它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术出版作为学术交流和传播平台,也必然受到元宇宙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学术出版而言,元宇宙很可能成为“弯道超越”的契机。我们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元宇宙的到来,在管理方式、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期我国学术出版能够在未来的元宇宙环境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注 释

[1]刘革平,王星,高楠,等. 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在线教育的新方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6):12-22

[2]喻国明. 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J].新闻界,2021(10):54-60

[3]刘迪昱.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出版版权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编辑, 2021(10):68-71

[4]付心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给出版带来的变革[J].新闻传播, 2021(8):91-93

[5]马磊.基于AR技术的融媒体出版应用研究[J].出版参考, 2021(7):37-39

[6]沈锡宾,刘红霞,王海娟等.刍议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7大科技趋势[J].编辑学报, 2021(7):129-132

[7]赵国栋,易欢欢,徐远重.元宇宙[M].北京:中译出版社, 2021:5-6

[8]向安玲,高爽,彭影彤,等.知识重组与场景再构: 面向数字资源管理的元宇宙[J/OL].图书情报知识:1-10 [2021-11-2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085.G2.20211119.1637.002.html

[9]Ketcham C M, Crawford J M. The impact of review articles[J].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a Journal of Technical Methods and Pathology,2007,87(12):1174-1185

[10]江晓原, 穆蕴秋.为何影响因子崇拜是发展中国家的学术灾难[J].编辑学刊, 2020(3):6-12

[11]张明阳,王刚,彭起,等.学术论文公开评审平台数据分析[J].计算机科学,2021,48(06):63-70

[12]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图书市场研究报告[EB/OL]. [2021-11-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444664884717531&wfr=spider&for=pc

(收稿日期: 2021-12-01)

[作者简介] 武晓耕, 法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期刊编辑部副研究员。

出版科学,2022,30(3):22-29149EBCE7-DF8C-4BD7-93DC-60580D269352

猜你喜欢

学术出版元宇宙
“元宇宙”:正在数字化的宇宙观
“元宇宙”距离我们有多远?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转型探索
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研究
大投入 大制作 大产出
皮书与当代中国研究
出版社学术出版盈利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