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历代人物故事纹镜选粹

2022-06-17何锦

东方收藏 2022年5期
关键词:五子登科童子铜镜

何锦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铜镜纹饰丰富多彩,有花鸟纹、动物纹、人物故事纹等。这些纹饰的出现是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集中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可谓中国青铜艺术中的瑰宝。其中,以人物故事为主要题材的纹饰,还表现得十分突出。

一、唐代的神仙人物故事纹镜

与动物、植物和几何纹饰不同,一些唐代铜镜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题材作为装饰纹饰,这类铜镜称为神仙人物故事镜。从艺术角度看,这类铜镜的许多装饰纹饰就像一幅幅绘画,大大突破了传统铜镜装饰纹饰重复、对称的限制;从画面内容看,这些纹饰图案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远大于一般的纹饰。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是唐代铜镜的巅峰之作。而根据装饰题材,其还可分为月宫镜、真子飞霜镜、三乐镜、狩猎纹镜、击鞠纹镜、飞仙镜等。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嫦娥玉兔菱花镜”(图1),就是典型的月宫镜,取材于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故事。其为八瓣菱花形边缘,镜缘饰蝴蝶、花朵与云纹。伏兽钮。镜背为“月宫图”。镜钮的右上方饰枝繁叶茂的桂树一株,左上方则饰一手托盘、一手托蝠(福)的嫦娥,其身姿飘逸,左手所捧托盘有“大吉”二字。镜钮下方中央有池水一潭,其左侧有正持杵捣药的玉兔,右侧为一只跳跃的蟾蜍。此镜的构图十分新颖别致,且整体纹饰亦突出了“月宫图”的主题。

真子飞霜镜是唐代铜镜中十分著名的镜类。这面湖南省博物馆所藏的“唐代真子飞霜纹铜镜”(图2),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下方饰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莲叶,即为钮座。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该图实为俞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再现,所以又称“伯牙奏琴镜”。关于该类镜的用途,有学者研究认为,从单人抚琴及孤鸾独舞等场面透露出的寻找知音和伴侣的信息看,它是一款唐代常见的婚嫁镜。

在唐代十分流行的“王子乔吹笙引凤”故事镜,与唐代道教流播的社会背景相关。这面现藏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的“唐代吹笙引凤纹葵花镜”(图3),是在洛阳出土的。该镜为八瓣葵花形,圆钮。钮上为竹枝,下为重叠山峦,左为一人头戴幞巾,着长衫,端坐吹笙,钮右一只硕大凤鸟展翅而舞。此镜表现的是春秋周灵王太子王子乔修仙的传说,镜背纹饰中的吹笙仙人正是王子乔。

而这面“唐代高士引鹤纹葵花镜”(图4),现藏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配龟形镜钮,荷叶形钮座,八瓣葵花形镜缘。镜左侧为一位抚琴高士,右侧有一只仙鹤正在随琴声起舞。镜下方为一个水池,一荷叶从水里长出并承托着龟形镜钮。镜上方为山峦云气,气象万千,并有“候谨之”的印章。

有着“中国最美铜镜”之誉的螺钿镜,成镜后精致细巧、华丽秀美,且黑色的漆地、白色的螺钿黑白分明、光彩莹润。而其主题纹饰中就有人物故事。这面“唐代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图5),是1955年在河南省洛阳市唐墓中出土的。铜镜中人物的衣饰、禽鸟的羽翼都刻画得极为清晰,加之螺片本身光泽莹润,艺术效果十分别致,是唐镜中难得的精品。

河南省洛阳市扶沟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唐代狩猎纹菱花镜”(图6),为圆钮。主体纹饰为四组骑士策马奔驰狩猎纹,表现古代山间狩猎的真实场景;间饰山峦、树木、鸟雀、蜂蝶、蜻蜓及折枝花纹,精美绝伦。镜缘饰折枝花纹、蜂蝶纹一周。

马球是唐代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此面“唐代打马球画像菱花镜”(图7)就生动反映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这面扬州博物馆的藏镜是在当地的金湾镇出土的,其为半球形钮,内外两区间以葵花形凸线分隔,葵花与镜缘菱花的花瓣交错。镜中心画面为四人两两相对,各持曲棍,争夺小球,骏马飞驰,场面激烈,富有情趣。

二、宋代的神仙人物故事纹镜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可知宋代的神仙人物故事铜镜内容丰富、种类众多。属于神仙故事题材的,有飞仙镜、仙人降龍镜、二仙渡海镜、罗汉过海镜、嫦娥奔月镜、月宫镜、牛郎织女镜等。而人物传说故事题材则更加丰富,涵盖了蹴鞠纹镜、梳妆镜、王质观弈镜、宁戚饭牛镜、龟鹤齐寿人物镜、轩辕镜等。

“王质观弈”的故事,取材于南朝梁任坊的《述异志》:“信安郡宝石山,晋时樵者王质逢二仙人弈棋,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置斧坐而观,仙人曰:‘汝斧柯烂矣’,质归乡间,无复时人。”这面“宋代王质观弈故事纹铜镜”(图8),画面为山坡上有二人对弈,中间一人正在专心致志地观看;钮右侧为一株参天大树,枝叶茂密;钮下河岸上,左右各有二人着短褐衫站立,似乎在谈论山坡上对弈和观弈的人。

“许由巢父”则是指上古传说时代隐士的故事。许由结志养性、悠游山林,听到尧让位给自己,认为耳朵受到污染,因而临水洗耳;巢父更以许由洗耳的水为秽浊,不愿让牛在其下游饮水,晋人皇甫谧《高士传》中为其二人立传。该面“宋代许由巢父故事纹铜镜”(图9),整个画面采用高浮雕手法,上方是起伏的山峦,下方是河岸。镜钮左侧树下坐有一人,手抬至耳边,作洗耳状;右侧一人牵牛而立,右手指向对方。

这面“宋代达摩渡海纹铜镜 ”(图10),右侧有一身披袈裟、手持斗笠形法器的高僧乘风踏浪而行,这个高僧就是达摩。其取材于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于梁大通元年(527)泛海至广州,后至嵩山少林寺的故事。

而这面“宋代仙人龟鹤齐寿铜镜”(图11),钮右侧有一仙人端坐石上,仙人束发,背后有头光,着对襟宽袖长衫,双手平抬至膝上,举止端庄文静;左侧竹树下一女侍童,双手托盘,盘中有仙桃。空中一只仙鹤翱翔,地上一只灵龟伸颈挺首,蹒跚前行。其纹饰体现了人们祈求长生、升天圆满的愿望。

这是一面“宋代‘潭州官场造’铜镜”(图12),图案中一道士模样的人物置身于丛林中,仰望着空中的日、月,似在呼吸作吐故纳新状,其旁有象征长寿的灵龟与仙鹤。这与《遵生八笺》中的气功术式“服月精法”,以及“服日月光芒法”有相似之处,属于道士修炼生活的反映。正中方框内还反书“潭州官场造”(潭州即今长沙)字样。

铜镜上出现足球纹饰,与宋代社会喜爱這种活动紧密相连。《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徽宗每年祝寿时都要进行足球表演。比赛时,乐队吹奏优美的笙乐,笛鼓齐鸣,球门架上绸带飘扬。宋徽宗看完比赛后,乘酒兴大肆赏罚,把价值不菲的银碗、锦缎奖给获胜的球队;输者则罚吃麻鞭,然后用黄白粉涂脸。而这面“宋代足球纹铜镜”(图13),只见一对青年男女迎面踢球,小球介于起落之间,旁边有裁判和观众,这便是文献记载中的“蹴鞠”,即现代足球的前身。

这是一面“宋代‘刘氏七娘’铜镜 ”(图14),镜面有线刻刘氏七娘常课观音图,是供人们礼拜的镜子。镜中观音相貌端庄慈祥。

三、金代的人物故事纹镜

这一时期的铜镜以历史故事为主要装饰题材,常见的人物故事内容大多能在史籍中找到相关记载。而金代常见的人物故事镜,有柳毅传书故事镜、童子攀枝镜、许由巢父故事镜、吴牛喘月故事镜等。

如湖南省博物馆所藏的“金代柳毅传书纹铜镜”(图15),画面为树下一男子拱手于前,面向左侧。左边有一女子,亦拱手面向男子。钮下有一侍者牵马站立,其下河水波浪翻腾。该画面表现的就是唐代李朝威小说《柳毅传》的内容。柳毅为唐朝人,在仪凤年间(676—679)赶考未中,回家路上行至洞庭湖畔,遇一女子牧羊。女子对柳毅说:“我是洞庭君的女儿,拜托你带封信给我父亲。”数年后,洞庭女隐名嫁与柳毅,以报答柳毅解难之恩。

童子攀枝镜的装饰图案,则由童子和花枝构成。常见两童子或四童子,童子之间装饰花枝纹饰,童子和花枝的形态各不相同。这面于长春市出土、现由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金代四童戏花纹葵花铜镜”(图16),即其中的代表作。圆钮,周围浮雕四戏花童子,神态各异,空隙处浮雕花枝纹。

而这面“金代龟鹤人物纹铜镜”(图17),则出土于吉林省榆树市,现藏于榆树市博物馆。画面为松树下石上一老者站立,后有侍童。左上有一轮圆日,下有一童子骑鹿,鹿前有灵芝、仙鹤。下方水波荡漾中,有鱼、龟浮游。

四、元代的人物故事纹镜

元代的铜镜纹饰,逐渐改变了以往图案化和神秘化的风格,无论题材、形制或表现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中的人物故事镜,更是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动人的艺术美感。这一品类的铜镜,在内容取材方面极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绘画、体育、建筑、服饰、铸造等领域。当我们触摸一面面古镜,就像是在与古人对话,进入了遥远的过去。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缥缈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这是一面取材于此的“元代洛神画像菱花柄镜”(图18),为长春市文管委藏品。其形制为菱花形,有柄。镜背中心刻铸洛神飘游于洛水之上,上红日高照、彩云满天,下洛水滔滔,镜缘以凸棱作边饰。此镜出土于吉林九台市八家子村,纹饰少见。

这面“元代人物故事纹铜镜”(图19),则是1981年在吉林永吉出土的,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其长柄,左侧置一树,树下一人手擎华盖,前有一人推小车,车上坐一人,侧旁一人席地而坐,另有一只卷尾小狗。前有两人手持三角旗开道,远处一妇人凭栏而望,树旁栏侧各置一块山石。

这是一面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元代‘寓居长沙’故事纹铜镜”(图20),镜面右边一老翁身着宽袍,头梳高髻,长须飘飘,端坐于盘根虬枝的松树下,旁有一仆恭立,托物待侍。左侧一人捧宝瓶,瓶口烟气袅袅上升,跟随一只背驮物品的鹿过桥走向老者。左上山石重叠,洞门半开,一只大鹤引颈探看。图案间共有铭文三处:鹿前“洪都章镇何德正造”、门中鹤上“至顺辛未志”、松下翁前“寓居长沙”。“洪都”为今江西南昌,“至顺辛未”为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二年(1331)。元代至顺年间,洪都人何德正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镜匠,所铸铜镜乃元镜中的珍品。

八仙是道教神仙思想在民间流传发展演绎的产物。此面“元代八仙祝寿纹铜镜”(图21),为湖南省博物馆藏品。镜上方饰两只展翅高飞的仙鹤及流云,其下是波涛滚滚的连天大海,八位仙者手持不同的法器飘然过海,一起前往位于昆仑山的瑶池,祝贺王母娘娘的生日。

五、明清的人物故事镜

明清时期,铜镜制作显现衰势。但在纹饰上也有一些变化,除传统式样外,包括双鱼纹、双龙纹,尤其是人物故事纹如五子登科、百子图等,都是较新颖的式样。但这一时期的铜镜制作粗糙,较多的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特别是明代,仿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仿制铜镜一般形体较小,纹饰模糊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日风采。

其中的五子登科镜流行于明清时期,形状各异,重量、厚薄不等。大的如筛盘,小的不及盈寸。从纹饰题意上来说,其最早的来源取材于《三字经》的“教五子,名俱扬”之句,后来则成为长辈教育孩子的标准。“登科”是考试及第之意,而民间传说中的“五子登科”又别称“五子高升”。明代更是将学校教育、科举取士与铨选授官结合起来,使科举入仕的思想深入人心,这种思想也就相应地反映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子登科镜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必不可缺的用具,因此一些吉祥、喜庆用语被大量地运用到铜镜的装饰上,成为一种时尚。如“五子登科”“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连中三元”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盼望。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一面“明代‘五子登科’纹铜镜”(图22),其镜背面中间有一圆形钮,围绕钮有四字铭文“五子登科”,且每字内侧铸一“喜”字,均套以方框。另外“五”字两侧长方栏内还铸有“胡聚盛号青铜明镜”八字,“子”字两侧则饰有莲蓬,十分有趣。

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另一面“清代‘百子图’铜镜”(图23),圆钮,钮上铸“湖州薛晋侯自造”七字,镜背饰32个形态不同的天真稚童,表现出意义不同的吉祥含义。其中有五子夺盔,意为“五子夺魁”,还有三重三元、莲生贵子、榴开百子等,皆体现于童子身上所饰之物。

细看该铜鏡上方,两位童子高举莲花,寓意连(莲)生贵子。铜镜右方,是两只石榴,有着多子多福的象征。铜镜左侧,是一株被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寓意的牡丹;铜镜右侧,是一株灵芝,寓意着吉祥如意、长寿福禄、祥瑞长寿,也体现人们追求富贵吉祥、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铜镜左下方,一位童子手持桂花,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铜镜左方有一位童子,手持一把戟。戟,其基本字义是指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因与吉同音,常被用来代指吉(戟)祥如意。同样,在铜镜的中间,有一位童子,手持如意,含义也应如此。

而铜镜右侧的一位童子持弓,两位童子在观望;铜镜右下方一位童子手持棍棒,面前摆着笔墨纸砚;铜镜最下方一群童子正在书写文章。这些画面的取意象征着他们将来的文韬武略。铜镜正上方有五个孩童在争夺一件盔甲,它的含义应为五子夺魁(盔),表达了士生们“魁星点斗,金榜题名”的美好期望。这里的“五子夺魁”来自“五子登科”的故事,说的是五代时有一个人叫窦禹钧,官居右谏议大夫,他热衷于办教育,同时,十分重视家教。因此,五个儿子相继登科,很有出息。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从而形成了“五子登科”这个成语。

同时,镜钮的下方有三个童子手捧物件呈三角形分立,周围有三个童子在观望,它的含义应该是“三重三元”。旧时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合称“三元”。明清也以殿试前三名为“三元”。常用的三元吉祥图案有:连中三元、喜报三元。连中三元图多由三童子、三圆球或三花等多种寓意“三元”的元素组成。此三重三元图是通过三个儿童及手中的三个物件体现出“喜报三元”的主题。镜的左方一位孩童手执团扇,南北朝时期,南方士流出门已常持此物以纳凉遮阴,后来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已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此图应暗示童子将来可以出相入仕或成为名流文士。

当然,中国历代的人物故事铜镜远远不止这些,以上馆藏的代表作仅是沧海一粟。但窥一斑可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它们足以让我们了解到那时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知晓古人对内在涵养和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品赏人物故事纹铜镜的独特神韵和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五子登科童子铜镜
谁的节日到了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熊童子
“五子登科”让人大宣传锦上添花
五子登科
山童子和一串红
书中有童子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