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现状及创新路径

2022-06-16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评价学校

曾 尘

(宁波开放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0 引言

2019 年11 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掀起了对爱国主义教育新的研究热潮,为研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供了理论化、系统化的指导。 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问题与新挑战,现将近年来,学界对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成果作一分析,以期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1 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1.1 有关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研究

学界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较为一致,均充分肯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别从国家与个人,国内与国际的角度进行阐述。 王易[1]认为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发展历史方位新变化的应然之举,还是实现“聚民心、育新人”使命任务的重要途径。 彭菊花、卢育强[2]认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是战胜风险挑战的内在需要,是推动人类朝着美好方向发展的现实要求。 张小枝,王泽应[3]认为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爱国主义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斗争的必然要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实要求。

1.2 有关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研究

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中介要素,是连接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界从活动载体、环境载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陈文娟、陈希[4]认为仪式教育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仪式唤起的情感体验能够长期凝结在人们内心深处,能让参加者反复回味和再体验。 可以从正确使用仪式符号、合理营造仪式情境、有效延伸仪式宣传三个方面发力,对高校爱国主义仪式教育进行优化创新。曲建武、张慧敏[5]认为中国传统和现代节日饱含着对家国和谐、幸福、追求发展的价值期盼,能够激励人们践行爱国主义;多样的节日仪式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清晰地感知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国民身份,从而肩负起使命担当;节日独特的时间属性让爱国主义内涵通过各种仪式、祝福等传播,不再带有“说教”标签,人们自然地视其为精神生活的客观需要,从而更容易被理解。 闫方洁、陶瑞[6]认为民众以互联网为依托发展出多样化的表达爱国情感的路径,创新了爱国话语的形式,大大增强了爱国舆论力量,应积极关注网络与爱国主义叠加的正效应,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场域拓宽至网络。 综上,学界在运用仪式礼仪、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等活动载体和发挥互联网载体作用方面研究较为丰富,这些教育载体在承担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时能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和集体情绪,自然地起到促进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发挥的作用。 但在如何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等现实载体和如何用好人物载体方面研究较匮乏。

1.3 有关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研究

学界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和当前我们所处的新的时代情境等视角总结了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杨涛[7]认为运用灌输理论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依然面临一些困境:教育主客体对灌输理论存在认识误区;灌输理论的教育介体有待优化;灌输理论的教育环体复杂多变。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要素角度分析当前面对的困境。 李博,贾晓旭[8]认为在“后真相”时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性境遇:意识形态纷争对国家价值体系的解构、资本逻辑对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挑战、新兴媒体的传媒伦理失范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冲击。 从“事实真相”与“情感认知”的关系讨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时代情境挑战。 郑洁、李晏沄[9]认为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负面信息动摇青年的政治价值观;西方文化不断侵入削弱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消解青年的民族自豪感。 从网络环境的角度剖析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冲击。

1.4 有关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践行路径的研究

骆郁廷[10]认为要正确处理好建设性与批判性、“立”与“破”的关系,以“立”带“破”,以“破”促“立”。着力破历史虚无主义,立历史唯物主义;破西方舆论诋毁,立中国国家形象;破崇洋媚外现象,立深厚爱国情怀;破精致利己主义,立使命担当精神。余莉[11]认为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四个着力点,一是全面,要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跟进,全方位育人;二是深入,既要植根历史,又要立足当下,把握时代主题,精准回应时代问题;三是持久,要厚植爱国情怀,加强政治意识、人民意识、世界意识;四是生动,要丰富教育内容,优化话语体系,创新方式方法。 梁超锋[12]认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发力、综合施策,形成“发挥政府保障作用、学校主导作用、家庭基础作用和社会依托作用”的协同机制。 综合来看,这些研究成果较具有代表性,分别从四组破与立的关系,四个着力点,“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个主体的角度,从宏观、中观、微观上梳理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路径,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1.5 有关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视域的研究

吴桐、金昕[13]从政治学角度认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明确创新发展方向,拓展国际视野与世界眼光;面向人类共同价值,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和责任教育;重塑话语体系,增强主体能动性和阐释力;严守国家主权与利益底线,防止国家安全危机。 胡金木、杨淑雯[14]从社会学的视域认为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将社会服务与学术学习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爱国主义教育中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与社会行动之间的鸿沟,促进学生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自主自觉行动。何明炳、杨淑萍[15]认为伦理学中的“人伦日用”思想是中国传统德性教化的重要教育资源,它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有重要价值启迪: 在人伦之间孕育家国之情,奠定爱国主义的情感根基;在日用之中实践报国之行,落实爱国精神主体的责任基地。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知识世界转向人伦世界,涵养爱国情怀;从机械化走向日用常行,厚植家国责任。任志锋[16]认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更加聚焦国家认同建构这个核心议题,着力优化和完善人与国家的历史关系、现实关系和理想关系;应更加注重厚植人文精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破除“人类学机器”的认识架构和将人的性质固定化永恒化的倾向,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含量和文明意蕴。 司忠华[17]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认为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认同塑造功能。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通过符号象征意义,通过传播扩大影响,从而明确“我们”的边界,塑造共同历史记忆,强化个体对民族和国家的情感和认同。刘丹[18]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宪法相结合,认为有必要紧紧抓住宪法这个“牛鼻子”,从“真知—真信—真行”三个方面推进以宪法认同为核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王易[1]从哲学的认识论角度入手,认为从认识论层面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正确把握“古”与“今”的辩证法、“显”与“隐”的辩证法、“情”与“理”的辩证法。 综上所述,学界从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信息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法学、哲学等多个视域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多学科交叉深入研究,切入点的多元化和视域的不断拓展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思路日益丰厚。

2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下,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层次性、系统性和评价体系科学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2.1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层次性不明

王先峰、牛建平[19]认为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过度解读、过度教育的情况,教育的内容层次不清晰,难易程度倒挂。王建新[20]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在时间安排上时冷时热、时紧时松,没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在内容安排上缺乏衔接和序列性。 当前,关于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协同体系、教学体系等有待完善,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层次性不明,衔接性、贯通性不够,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零散、重复、针对性不强。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在前一阶段基础上提升,因此,一名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化,是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持续、接力施教的结果,不是哪一个阶段单方面的功劳[21],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按照情感层次、理论层次和行为层次三个递进层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实现从知、情、意到行的转化。

2.2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性不足

王建新[20]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在空间安排上相关部门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在教育渠道上,学校向社会延伸不畅,效果无法互补;在教育支持方面,物力和财力上缺乏保障。 这些问题都来源于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整体观和系统设计。 白显良[21]认为一名学生爱国情感的生成,不单单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而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发力的结果,不能片面化、孤立化地看待。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存在差异,在学校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可在家庭中接受的却是个人幸福至上教育,在社会上接受的又是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教育,三者的反差使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的转变过程,是一项持久性、系统性的实践工程,其中涉及许多要素和环节,而某一环节的断裂或缺失,都会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成效[20]。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整体观和系统设计,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育人力量没有形成合力。

2.3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评价体系科学性不够

伍兴阶[22]认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形式主义的问题,仅衡量爱国主义教育的数量、规模等,但实际效果如何却不列入考核范畴,学生对参与此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感到厌烦,爱国主义教育应有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等弊端,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考察的是工作做了多少,学生参与多少,活动开展了多少,形式内容如何等,但实际效果如何却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监测与评价标准,单纯的考试衡量方法只能对知识认知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方面评价较少,不能检验是否将爱国情感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由于“考什么学什么”,导致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极度功利性。 另外,现行的教育评价主体较为局限,缺乏学生自我评价、同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学生被管理、被评价,制约了积极性和责任心、进取心,最终导致学习被动。 因此,当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评价体系还有待健全完善,只有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才能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3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否后继有人,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探寻符合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

3.1 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学段衔接

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3]。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规律,按照贯穿性原则,将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连贯成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整体系统,确保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分层次、分阶段、分对象,小学阶段应注重爱国主义情感的生活化启蒙,初中阶段应注重爱国主义思想的常识性教育,高中阶段应注重爱国主义理论素养的知识性教育,大学阶段则应注重爱国主义使命担当的实践践履,引导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爱国主义行动。 通盘考虑各学段教育目标,加强各学段统筹衔接,将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内容以“递进式”方式分布于大中小学各学段中,让不同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有差别,分层递进、循序推进,每一学段都跑好自己的那一棒,一棒接着一棒跑,努力实现各学段精准无缝衔接。

3.2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整体谋划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萌生摇篮,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政府起到指引、约束和规范的作用,需要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教育机制,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 政府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整体谋划和实践统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社会各界应发挥依托作用,运用各种形式和媒体,营造爱国主义良好氛围,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战场,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注重家校联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应给孩子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重视家教和家风。 促进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育人力量同向同行、协调配合,充分挖掘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潜力,促成育人合力,打造教育闭环,实现同频共振,形成全员育人环境。

3.3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科学评价体系

有教就有评,评价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一种普遍特性。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24],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专门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导向,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和“方向盘”,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迫在眉捷。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抽象化的文化思想教育,较难量化和标准化,在今后的人工智能时代趋势下,应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研发智能评价工具,建立教育评价新标准,构建综合、多元的评价新模型,改变唯结果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充分尊重不同评价主体的发展诉求,发挥其积极性,逐步探索建立起多维度、多领域、多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以精准的学习评价结果改善和促进学习,让指挥棒指挥得更稳,让教育评价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和公平。

4 结语

本研究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教育载体、面临的挑战、践行路径和研究视域等角度对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分析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未能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未来可编制关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调查问卷,调研得出当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探寻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