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市丰收渠带状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2022-06-16马丽萍孙甜甜赵孟婷张静文刘继成

南方农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园路公园景观

马丽萍,张 娜,孙甜甜,赵孟婷,张静文,刘继成

(1.衡水市园林中心,河北衡水 053000;2.韩国又石大学,韩国全州565-7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问题已成为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针对城市生态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的理念思路,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特色和活力,从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衡水市的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2019 年全市召开的“三深化、三提升”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黑臭水体整治。衡水市的绿地系统布局是以水系绿廊为网络,以衡水湖湿地为核心。丰收渠作为衡水市南部发展的重要脉络,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廊道,由于缺乏有效治理,河道杂草丛生,河道边坡起伏不定,河流的行洪能力也受到影响。要打通衡水水系,改变河流现状,应着力恢复丰收渠的行洪排涝能力,提升丰收渠生态环境,这也是对政府“三深化、三提升”工作的积极回应。

1 公园概况及存在问题

1.1 公园概况

丰收渠带状公园位于衡水市城区南部,中华南大街西侧,北与滏阳河沿河绿道相连,南至滏阳一路,东侧与市政道路(城市主干道)相连,西侧为新建居住区。丰收渠带状公园南北长1 300 m(跨两个街区),宽96 m,总面积12.48 hm2,紧邻滏阳河,是城市景观系统重要的生态绿轴,也是衡水市南部新区重要的公园节点。改造前公园内滏阳河南至南外环段已有园路、广场,但是景观空间单调,缺少变化;绿化植物比较丰富,以月季为主,南外环至滏阳一路段绿地内以绿化为主,成排种植乔木、花灌木,绿地与便道高差较大,便道处有完整的道路绿化带,设有小的园路和广场。

1.2 存在问题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丰收渠带状公园内多种植大花月季、树状月季等品种,已形成“月季花海”特色,但主题延展和功能配套不足;滏阳河南至南外环段绿地形成了一定的景观空间,但其景观空间只停留在主干道附近的地方,西侧种植背景林,游人无法进入,景观空间需要拓展,该段虽然设有广场,但广场空间稍显单调,缺少空间变化;南外环至滏阳一路段绿地以绿化种植为主,此地块需要与北侧有机结合,在主题、形式和功能上统一设计,优化空间格局。

调研发现丰收渠河道杂草丛生,边坡已不存在,河道的行洪能力缺失,亟需治理恢复,需按规划重新实现丰收渠的排涝功能,并且结合园林景观,使丰收渠在实现排涝功能的同时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2 改造提升策略

丰收渠带状公园改造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周边用地现状,结合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明确特色定位,与全市其他公园形成差异化发展。公园现有的绿化植物品种丰富,已经形成“月季花海”景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丰收渠带状公园改造策略。

1)突出公园主题——月季花海特色。延续已经形成的月季特色景观,突出“月季花海”特色,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公园,营造甜蜜浪漫的缤纷空间,打造衡水首个以爱情为主题的公园。基于场地内已形成的月季景观,以及场地内最具代表性的风车景观,将此绿地提升改造成以爱情为主题的公园,以“幸福花间,丰收爱情”为设计主题,同时把表现爱情主题的景观元素融入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形成网红打卡点,使公园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2)对公园重新进行功能分区,形成“两轴、两线、九分区”的景观结构(见图1)。公园周边居住区较多,人口密度较大,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活动需求,打造不同功能分区,设计不同活动空间,满足周围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两轴、两线、九分区”的景观结构。“两轴”是指以爱情为主题的风情轴及以丰收渠和滏阳河绿地形成的复合景观带,依托丰收渠带状水系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亲水空间的滨河生态轴;“两线”是指公园内的爱情幸福体验线和爱情时光印记线;“九分区”包括邂逅舞台区、许愿湖滨区、浪漫花海区、情定空间区、幸福之林区、无动力乐园区、爱情纪念区、光影长廊区、全民活动区,通过多种分区设计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需求,提升公园的综合活力,服务周边不同人群。

3)结合周围人群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频率,合理设置游览路径,加强各空间的联系性,提升游人体验的丰富度[3]。

4)提升丰收渠的行洪、排涝功能,使其与衡水水系相连通。

5)增加和完善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对公园内的设施和铺装进行统一规划和替换,满足游人游园需求。

6)补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丰富植物品种数量与季相变化,增加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复层植物群落。

3 改造设计措施

3.1 优化道路系统设计

在保留原有道路、广场的基础上,结合公园内的水渠景观,增加环形园路和广场空间,将公园“幸福花间,丰收爱情”这一主题贯穿公园设计的始终,将“花间”“爱情”主题演绎成具象元素,“花间”通过“花瓣”形状来表现,在公园入口、广场处设置“花瓣”形状的绿地进行空间分隔,“爱情”通过“心形”的形状来表现,在公园内通过设计“心形”的园路、广场,突出公园的主题。

全园道路系统设计中,在保持原有道路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层级的园路,丰富公园的游园路线,同时为了满足周边居民跑步健身的需求,设置1.5 m宽的环形健身步道,结合公园西侧居住区和东侧主路,设计多个公园出入口,提高了公园的可达性。

3.2 增加以“爱情”为主题的景观节点

丰收渠带状公园的主题为“幸福花间,丰收爱情”,为突出公园的主题,在园内设计多个以“爱情”为主题的景观节点,同时增加了让人们进行互动的一些小品设施,比如“心形”小品拍照打卡点(见图2)、爱情邮箱、花瓣花架、“心形”景观灯柱(见图3);同时对场地内现有的风车建筑进行外立面装饰,使其风格更加浪漫;在夜间增加了浪漫的花瓣灯光,在广场中设置寻找爱的记忆的一些小品,结合园路设计爱心廊架。

图2 “心形”拍照打卡点

图3 “心形”景观灯柱

3.3 完善公园内的服务设施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将园内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如在公园中心位置设置公园服务中心和雷锋志愿服务站;结合场地特征,在公园内根据厕所布置规范增加厕所两座;结合园路、广场增加亭廊花架,为游人提供遮风避雨的设施,同时丰富公园的景观层次;设置树池坐凳,增加亲水观景平台、休闲平台、公园导视牌等设施;在公园出入口位置设置机动车和非机车停车位,方便游人停放交通工具。

3.4 重新进行功能分区,增加儿童活动区

根据景观结构轴线,对场地进行功能分区,从北向南依次为幸福之林区、情定空间区、浪漫花海区、许愿湖滨区、邂逅舞台区、无动力乐园区、爱情纪念区、光影长廊区、全民活动区。在公园的南端和北段各增设儿童游乐设施一处,满足周边儿童活动的需要,并在儿童活动区周边设置老年活动区、青年健身区和休闲等待区;同时在其他区域设置儿童活动场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需求。

3.5 恢复丰收渠的景观及排涝功能

丰收渠承担着中华大街两侧居住区的排水功能,其承担的排水面积有滏阳河堤至南外环约0.68 km2,南外环至滏阳一路约0.72 km2。丰收渠的设计收水断面根据片区排水面积和暴雨强度进行计算。公园内有丰收渠的部分流段,考虑景观的需要,设计时将丰收渠的排沥功能和景观功能结合起来,即无水时湖景上下游溪流为旱溪景观,雨水集中时可以突破旱溪宽度,变成景观水渠,旱溪景观既丰富了公园景观,也满足丰收渠排水排涝功能,结合植物设计,大部分无水时期依然保持良好的旱溪景观效果;对接片区雨水管和汇聚的雨水径流,使中央湖景保持水位不变。整个区域水流方向为由北向南排至滏阳路后,继续向南排水,通过市政道路(南外环、沁香路)时通过暗涵相连。

3.6 增加应急避难场所

根据《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按照公园实际体量及有效避难面积综合考虑,将丰收渠带状公园定位为短中期避险场所;以公园服务中心为核心,结合其他服务设施打造公园防灾避险场所;协调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与常态功能,应急供水、供电、指挥管理、医疗救护场所都由公园中心服务站承担,应急厕所结合绿地配套设施或设置可移动公厕,公园其他空地可以作为应急宿棚区,应对短中期防灾避险的需要。

3.7 完善铺装设计

公园内的铺装整体简洁,以透水的“可呼吸”生态材料为主。入口广场使用深灰和浅色石材形成对比;公园新建园路主要是采用特色拼贴图案透水砖;现有园路铺装(红色烧结砖)已损坏,全部更换面层与公园内铺装统一;健身步道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夜光跑道,结合健康和爱情元素设计荧光标识。

3.8 绿化种植设计

3.8.1 植物种植现状

滏阳河堤至南外环段,充分利用场地内长势良好的乔木,点缀开花植物,营造林缘景观;局部迁移法桐、速生白蜡、金叶国槐,增加常绿及开花植物,营造有季相变化的植物群落;保留现存树阵法桐、月季,局部迁移白蜡,增加开花及色叶类植物,大量运用月季、蔷薇植物等突出公园主题,营造月季花海氛围。南外环至滏阳一路段种植乔灌木片林,在保证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对现有树木做到应用尽用。

3.8.2 植物种植策略

以爱的路程为植物线索,月季为主题,植物搭配其他蔷薇科植物,穿插甜蜜花境,打造甜蜜浪漫的植物景观。

尊重现状,保留现有植物,迁移部分植物再合理利用,改善景观空间。整体塑造,呼应设计主题,营造全新的绿化系统。突出特色,以月季为主题花,增加各种形态色彩的月季。

在公园内还设计有甜蜜花境、多彩花田,结合水系设计湿生植物组团。甜蜜花境主要品种有丰花月季、蒲苇、芦苇、芒草、细茎针茅、彩叶草、木槿、大花金鸡菊、萱草等,选择多花多色叶植物,营造浪漫气氛;多彩花田主要品种有荷兰菊、墨西哥鼠尾草、花叶美人蕉、松果菊、黄花鸢尾、桔梗、欧石竹、火炬花、金光菊、大花月季等;根据花卉的花期不同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可观、可触、可闻的植物景观。

4 小结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对丰收渠带状公园进行了改造设计,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公园内现有的植物做到应用尽用,利用公园内已形成的月季花海景观,营造一个以爱情为主题、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市公园[4]。设计者立足现状,在延续公园特色景观的前提下,对场地重新进行了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设计,增加主题景观节点,完善公园内的基础服务设施,按照《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增设应急避难场所,并对道路铺装和植物种植重新进行了调整;恢复公园内丰收渠的排涝功能,并对其进行景观美化,充分体现该区域的景观特色。通过对丰收渠带状公园改造设计的探索,公园改造设计需要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从设计主题、功能分区、景观结构等方面入手,对场地重新定位,进行功能分区,根据公园设计规范等相关指导性文件,完善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对园路铺装、植物配置与公园景观统一考虑,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形成极具辨识度的特色景观,重新激活该地块的活力,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提升城市景观质量[5]。

猜你喜欢

园路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园林景观中园路的应用形式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