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为例
2022-06-16王桂萍
吴 瀚 王桂萍
(新疆开放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纲要》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及文学、历史学、哲学等7个专业类别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向引领。
《教师职业道德》是学前教育(新疆试点)专科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幼儿园、保教机构等从事幼教工作,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本身已具有浓厚的思政元素。该课程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等方面出发,着重阐述如何规范和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教师在讲授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适时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齐头并进的效果。
一、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根据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纲要》等文件指导下,将教师职业道德这一课程内容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模块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新疆开放大学(以下简称新疆开大)教育类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共同组建了教育类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围绕《教师职业道德》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融入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系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基本规范及其修养的一般策略;充分认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自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应对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增强教育能力奠定基础。根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要求,在原有课程的知识学习目标和技能学习目标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此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主要涵盖以下多个方面: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工作,教师的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专业发展意识,并且坚定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善于沟通合作和反思实践的职业素养[3]。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团队深挖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案例设计(表1)。
表1 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案例设计示例
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首先,专业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其次,教师需要拓宽思政知识面,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收集思政教学案例。再次,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走进学生群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当前学生关注的新闻热点问题来挖掘,这样的课程思政元素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被学生所喜爱。最后,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之间架起一架桥梁,促进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三)设计课程教学环节
为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新疆开大远程教育的特点,教学团队在教学实施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依托一体化在线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图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直播教学、线上答疑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初步学习、到深入理解与实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学习时间,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图1 线上教学实施流程图
二、基于微课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践探索——以“爱岗尽责”为例
开放教育的学生多为上班族,少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去课堂中接受系统化的教学。首先,相比其它全日制高校,开大学生多是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学习。微课以其“短、小、精、活”的特性,为学生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解决了学习量大的问题[5]。其次,微课多以影音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微课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及时弥补不足,学生在自学典型案例和教师的循循善诱中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满足多样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虽然微课只有5-15分钟,在深挖专业知识的同时,萃取专业课程章节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以课程第四章“爱岗尽责”为例,积极探索将“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元素递进式融入微课教学设计。
(一)明确微课主题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微课主题,一般选择课程教学中的章节重难点、章节易错点,以及贴近生活、实用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制成微课[6]。第四章的微课的主题为“爱岗尽责”。爱岗尽责是教师在看待和处理个体与职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反映了教师个体与教育事业的道德关系,倡导对职业工作的敬重和尽责。它不仅是教师在职业工作中能够有所作为的巨大能源和动力,而且还是重要的人生操守。因此,围绕“爱岗尽责”这一章节展开课程思政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的认识。
(二)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学前教育(新疆试点)专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从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思政育人目标这两个方面来确定“爱岗尽责”的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和把握爱岗尽责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境界,确立爱岗尽责意识。二是形成对教师工作苦乐的正确道德判断。三是体会爱岗尽责对做好教育工作的意义。四是了解掌握爱岗尽责精神自我强化的一般要求和方式。
(三)梳理知识点
知识点讲述是微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微课主题和教学目标将“爱岗尽责”这一微课主题细分为三个知识点:一是分析和揭示爱岗尽责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二是爱岗尽责对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意义。三是爱岗尽责精神强化及有效实践的一般策略。
(四)设计微课脚本
微课制作的前提是设计微课脚本,脚本是微课的支架,一节微课脚本设计的质量会对微课制作及最后的效果呈现带来最直接的影响。脚本的设计包含微课的总时长,每个环节教学时长,图片素材,音乐素材,思政元素等。在“爱岗尽责”教学内容中,采用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做为课堂导入,揭示学习主题。通过学习了解张桂梅的先进事迹,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爱岗尽责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确定微课内容后,依据学习内容开展微课制作工作。
三、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实践反思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优秀“四有”好教师的重担。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师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双向提高,最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首先,微课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内容更加简洁,解决的问题更加突出,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微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展开学习。最后,微课的制作呈现方式多样化,一节微课包括幻灯片、视频、图片、音乐等丰富的教学素材,形式多样、方法丰富,能推动课程思政“活起来”“动起来”,让课程思政无声无息地进入学生的头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实现润物细无声。
表2 “爱岗尽责”微课脚本设计
因微课时长有限,关于专业知识的思政案例、思政元素难以做到全方位的涉及,教学质量未必能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教师要不断积累收集专业课程知识的思政教学素材,形成关于本门课程的思政案例教学库。二是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使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在线上+线下,课前+课堂+课后等全方位、全程展开。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如何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自然融入该课程的教学,还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思考学习,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