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儿童零食安全现状及对策浅析

2022-06-16赵宁宁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零食添加剂合格

赵宁宁,刘 冰

(新乡工程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根据团体标准《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T/CFCA0015—2020)中的定义,儿童零食是指适合3 ~12 岁儿童食用的,除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1]。《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显示,近些年儿童零食的消费总量占食物总消费量的21%左右,3 ~5 岁、6 ~12 岁儿童每天吃零食的占比分别为71.8%和64.7%[2]。由此可见,儿童零食已经成为儿童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儿童零食消费量的日益增加,儿童零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不断被报道。儿童零食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两点:①内因,零食本身高糖、高脂、高盐,可能引发儿童肥胖、糖尿病、龋齿等问题;②外因,如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过量、重金属污染、包装及内置玩具污染等[3]。高频率食用含有安全隐患的各种儿童零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国务院近年来也连续发布了多份与儿童健康相关的文件,专门列出儿童健康问题。其中,《健康中国行动(2019 ~2030 年)》就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十五项重大行动之一,提出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4]。

1 我国儿童零食安全总体情况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不合格食品清单,没有引用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虽有一定局限,但政府抽检覆盖面广、检测指标系统,而且是国内目前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参考候美玲[5]的研究,本文综合考虑后选择了上述数据作为分析和比较依据。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这3 年间食品抽检合格率在97%以上,总体安全性较高。从公布的不合格食品中筛选,发现不合格食品中共有不合格零食340 批次,其中线下实体店抽检不合格113 批次,主流电商平台抽检不合格227 批次。从零食类别看,不合格零食主要集中在肉制品、糕点、水果制品、炒货及坚果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制品、薯类及膨化食品、饼干和饮料等17 类,其中肉制品比例最高,占16.8%,达到57 批次,其次为糕点(54 批次)占比15.9%。从抽检项目看,不合格项目中微生物污染问题共178 批次,占比52.4%,其次为食品添加剂问题、质量指标不达标、有机物污染以及重金属超标等,详见表1。

表1 2019—2021 年我国儿童零食抽检主要不合格项目汇总及批次

2 我国儿童零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微生物污染问题

2019—2021 年间抽检的儿童零食中存在微生物污染问题的有178 批次,占不合格零食总批次的52.4%,问题较为突出。具体零食类别见图1。肉制品的微生物污染问题最严重,3 年内共出现40 批次不合格,其次分别为方便食品30 批次不合格和糕点28 批次不合格。微生物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常规指示菌超标,如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数、酵母数和霉菌数等,暂未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对零食的原料获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保存等各环节进行侵害。儿童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零食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重则危害生命安全。

图1 2019—2021 年间抽检儿童零食各类别中微生物污染情况汇总

2.2 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

食品添加剂在限量范围内使用,可以赋予食品一定的色香味形,因此备受生产企业喜爱。但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时,轻则影响正常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导致腹泻、呕吐等现象发生,重则对肝、肾等代谢器官带来危害,影响人体生命健康,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解毒能力较弱的儿童而言。2019—2021 年儿童零食中因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使用而抽检不合格的共71 批次,具体情况见表2。不合格产品所涉及的主要食品添加剂为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乳化剂和膨松剂。涉及防腐剂问题41 批次,其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及二氧化硫超标问题较为严重;涉及着色剂问题20批次,其中以混合着色剂超标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剂超限量使用中涉及2 批次铝盐超标的膨松剂,儿童长期摄入铝盐后会使铝在人体内蓄积,一定程度上引起儿童记忆力减退、神经传导受阻、贫血和骨质疏松,甚至损伤大脑,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同时,根据统计发现水果制品、糕点、肉制品是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使用的重灾区,其中水果制品(主要是蜜饯)超标32 批次,主要为着色剂和防腐剂超标;糕点主要为防腐剂、膨松剂和乳化剂超标;肉制品主要为防腐剂超标。

表2 2019—2021 年我国儿童零食中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情况及批次

2.3 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

2019—2021 年间抽检的儿童零食中存在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的有65 批次,占不合格零食总批次的19.1%。质量指标中酸价、过氧化值不达标问题较为突出,占不达标总数的95.4%。酸价和过氧化值都是油脂化学性质评价指标,其中酸价可以衡量油脂水解程度,酸价高说明油脂酸败严重;过氧化值可以评价油脂氧化初期的氧化程度,过氧化值高意味着油脂氧化开始。食用含腐败油脂的零食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其中某些酸败产物也可引起急性中毒,造成儿童某些器官损伤,危害极大。饼干、炒货及坚果制品、糕点、薯类及膨化食品等油脂含量高的儿童零食中,出现质量指标不达标的情况较严重,占问题批次的83.1%,详见图2。

图2 2019-2021 年间抽检儿童零食各类别中质量指标不达标情况汇总

2.4 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问题

近3 年抽检的儿童零食中出现有机物污染问题的共11 批次,主要在水产制品中检出,主要为N-二甲基亚硝胺污染。N-二甲基亚硝胺毒性较大,人体吸收可致死,接触会引起肝肾损伤甚至增加患癌风险,已被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列为人类可疑化学致癌物[6]。近年来大众也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敏感,特别是铅、镉等易蓄积的金属,均会对儿童身体健康产生不可逆影响。对重金属超标问题进行统计发现,共有不合格零食5 批次,涉及水果制品、蔬菜制品、水产制品及肉制品。

2.5 非法添加及非食用物质问题

近3 年涉及儿童零食的非法添加问题仅出现1批次不合格,为水果制品中检出匹可硫酸钠。匹克硫酸钠属于处方药,能够润肠通便,故不少商家会在食品中添加,但其存在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属于非法添加物。因非食用物质检出不合格儿童零食2 批次,为肉制品中检出了氯霉素。氯霉素属于抗生素药物,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抑制抗体的形成,我国规定所有食品动物中均禁止使用氯霉素。非法添加及非食用物质问题虽然从量上看不突出,但性质较为恶劣、后果严重。

3 我国儿童零食安全问题管理建议对策

3.1 源头把控,提高市场准入

食品行业从业门槛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及某些城乡交界处,存在许多无证经营单位。针对行业的特殊性,结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及各省食品“三小”相关管理条例,监管部门需要严把源头,提高市场准入,对申请办证的单位要认真审核材料、需要现场核查的严格实地核查,对不符合管理规定的单位要坚决拒之门外,需要整改的必须整改通过后,才可发证。此外,要充分利用好年检、换证等节点,把好“二次登记”关口,对于生产经营条件达不到规定的单位要坚决取缔。经营者在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核过程中,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相关法规要求,也从心理上提高了对食品生产经营的认识。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泊有关,通过对单位安全负责人定期的专项培训,可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

3.2 风险分级,加大市场监管

各级市场监管局每年都会开展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短期内的专项整治一定程度上能集中处理某一类食品安全问题,但难以达到常态化治理效果。因此,《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根据不同企业风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因素综合考量,确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程度进行每年1 ~4 次日常监管。此外,也可以对儿童零食危害组合进行风险预测,根据零食危害因子高低以及儿童对各种零食的消费情况进行组合,对于儿童消费密集并且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零食,列为优先监管对象,每个月监管1 次;对于儿童经常消费并且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零食,列为第二监管对象,每两个月监管1 次;对于儿童偶尔消费并且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零食,列为第三监管对象,每3 个月监管1 次;对于其他情况可列为第四监管对象,每半年到1 年监管1 次。经过风险预测进行监管分级和监管优先次序设置,可以增强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意识,也为监管部门的优先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3.3 信息公开,提升消费者认知

儿童零食安全出现问题有以下原因:①儿童零食类型琳琅满目,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等监管力量薄弱的角落常能见到“三无产品”;②儿童对于零食的鉴别能力有限,食品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被动画IP、内附玩具等吸引选购;③儿童所能支配的零花钱有限,自制力也有限,容易在“三小店铺”购买“三无产品”,特别是“辣条”等极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方便食品。因此,家长和学校需要联合起来开展针对儿童的零食安全知识教育,既教会儿童食品营养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零食有害健康,又要教会儿童分辨假冒伪劣食品,以此进一步提升儿童食品安全意识。此外,政府、公众也应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不是简单的宣传教育、拉条幅、发传单而已,更多的是将正确有用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特别是各级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信息,如果只是公布在监管部门网站,很多家长和学校并不知晓,如果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学校,通过家长群等家校联合的方式传递给家长,效果会更好。

4 结论

儿童零食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本文聚焦了儿童零食安全现状,发现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状况整体安全,但仍存在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食品质量指标不达标、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及非食用物质添加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源头把控,提高市场准入;风险分级,加大市场监管;信息公开,提升消费者认知等建议管理对策。以此希望能提升公众对儿童零食安全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儿童零食安全家校社会共治氛围,切实提高儿童零食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零食添加剂合格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零食知识知多少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零食不能乱吃!
做合格党员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会变魔术的添加剂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零食,也要悠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