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幼儿视角,聚焦主题教研

2022-06-16沈雯洁

教育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归属感幼小教研组

沈雯洁

主题教研,是一个深入学习、坚持研究、不断反思、逐步提高的过程,有助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通过科研引领教研,不断调适与创生已有课程,使课程更具时代性和独特性。

幼兒园大班教研主题、教研方向的选择,与时代发展、教育动态是息息相关的。大班处于幼小衔接重要阶段,我们围绕“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归属感培养的实践研究”主题实施教研;围绕主题、主线、主体,分别阐述大班教研组在践行主题教研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主题确立要有据。第一,注重自上而下的园所发展需求。幼儿园所实施的课程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自主性发展课程”。围绕课程理念,幼儿园确立了课题“国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归属感的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研究”,聚焦课程实施各阶段的主要问题,探索可操作的策略。幼儿园课程发展与课题研究需要为大班教研组确定教研主题把准方向。

第二,关注自下而上的“真问题”。教师要从幼儿的行为、语言、情绪中获得信息,通过分析、梳理、提炼,形成具有研究价值且对应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的教研主题,凸显“真问题”。

第三,聚焦教师实践。教研伊始,教师多方收集证据,寻找理论依据,为教研主题的确立提供理论支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由此,教师结合幼小衔接课程,设计归属感培养系列活动,在提升幼小衔接相关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增强幼儿的归属感。

主线规划需清晰。教研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综合性探究,我们可以适当分解教研主题,以若干有关联的小教研落实教研目标。主题教研就是从幼儿发展出发,将一系列问题有序地串联在线索中。小主题之间互为关联,层层递进,通过将每一次的教研逐一研究并寻找对策,推进主题教研有条理、有序地开展,使教师在遵循幼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

主体地位应突显。作为教研的主体,主题教研使教师的视角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以“北京周”活动为例,作为新创生的归属感活动,同步生成了“小小志愿者”角色。研讨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由幼儿担任志愿者?担任志愿者的幼儿当天无法体验活动室内容,如何满足这一类孩子的体验需要?……经过多次思辨、碰撞,最终教研组达成共识: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依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为志愿者提供服务他人的机会。从“教师视角”转向“儿童视角”,体现了教师儿童观的转变。

主题教研力求以团队的共研带动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深度思考。

第一,信息化手段支持。一方面,教研组采用视频教研的方式,与区教研员远程互动,在合作研修中获得具体指导;另一方面,组员借助微信不定期在大班组群内发布归属感研究相关信息,便于组内同伴自由地选择需要的内容。

第二,数据实证,聚焦核心。我们引领教师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证据包括真实案例、调查数据、客观的分析或结论、实物材料等。主题教研关注主题内多次教研的前后逻辑关系的梳理,前一次教研梳理的经验是下一次教研的依据,后一次教研是前一次教研的延续,真正体现了主题教研是一个具有逻辑关联、不断深入、持续发展的过程。

第三,主动反思与分享。每到教研的尾声,每位组员都需以“一句话感悟”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收获,这一过程有助于重温教研重点、共享信息,捕捉细节,推动组员共同提高。

主题教研改变了传统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推动了课程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主题教研,让幼儿以更加舒展的姿态成长。

猜你喜欢

归属感幼小教研组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苦恼的“幼小衔接”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甜蜜欢颜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