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育儿:要“少为”,更要“善为”

2022-06-16韩丽丽田国秀

教育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养育育儿信息

韩丽丽 田国秀

当前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教育困惑和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经济差距增大、社会竞争激烈、教育回报率增加等因素变化增加了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过度养育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愈发流行的养育方式。然而,“越多越好”的养育方式不仅内耗着父母,使其养育负担和压力倍增,也导致孩子缺乏独立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等。基于此,家长开始反思并积极寻求新的养育模式,与过度养育相对应的简约育儿模式开始显现。

那么,何为简约育儿?很多家长认为育儿只要无所作为即可,“无为而治”就能 “静待花开”,这种理解存在某些错位。“无为而治”是道家主张的理念,倡导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但这里的“无为”不是真正的毫无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父母应当在家庭教育中做减法,减少孩子物质和精神的杂乱,摆脱可能扰乱他们专注探索、情绪调节以及安全感的养育行为,满足孩子生命成长的底层需求,给孩子们留出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简约育儿遵循顺自然而为。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生长规律,孩子的成长当然也不例外。简约育儿倡导保护孩子童年时期缓慢且必要的发现自己的成长环境,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父母不妄为、不乱为,反对家长将过多的物质、信息、欲望填充于家庭养育过程中,反对过早地用成人世界的知识、视角和情绪去“催熟”孩子。

简约育儿强调“少为”。“无为”的真谛是适度的少为。简约育儿强调在家庭教育中做减法,挖掘“少为”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如果父母为之过多,可能导致家庭教育偏离正常轨道,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将教育导向反面。

简约育儿需要“善为”。简约育儿强调简化而不简单的养育方式,简化具有选择性,关注考量孩子的兴趣点、关注点、特长点,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善为”,判定简化方向和简化内容,才能得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厘清概念后,父母该如何践行简约育儿?

第一,简化父母期待和欲求。父母需修正自己的认知,卸除加诸孩子身上的期待,接纳并遵循其成长规律,与孩子一起成长,也不用“别人家的孩子”或统一的标准来规训和塑造孩子。此外,在后物质时代,父母要学会减少因爱子心切而产生的无节制物质满足的欲望和补偿心理。

第二,简化家庭环境空間。太多的物品和刺激会让孩子感官超载,抢走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不利于孩子建立内在的安全感与平和的情绪。家长可以清理孩子房间中泛滥成灾的玩具、书籍和衣服,仅留下孩子喜欢且富有创造性的玩具、几本爱看的书籍和几件舒适的衣服,为孩子创设简单舒适的环境。

第三,简化家庭时间和节奏。参与过多的活动容易让孩子陷入感官疲劳,缺少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还会限制他们自我指导、打发时间、追寻方向的能力。一方面,家长应配合孩子的步调,让他们把握自身的成长进程,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增强日常生活的规律性与可预期性,安排相对固定的家庭聚餐时间、周末亲子计划和伙伴游玩时间等,让孩子对生活有预期,增加孩子对生活的掌控感。

第四,简化资讯信息侵袭。有些父母为拓展孩子视野,主动将新闻话题带入每日生活之中,但过度的信息和情绪输入,容易让孩子在内化信息的过程中感受到过多的压力和紧张,一些不适合孩子的资讯还会使他们对成人世界感到害怕,尤其是低龄子女。考虑到孩子的信息接收能力,父母需要在孩子面前过滤一些成人的话题,减少讯息输入,多围绕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消息展开对话,在讨论中深化亲子感情。

猜你喜欢

养育育儿信息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