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扔石头诱敌等

2022-06-16

少男少女·校园 2022年6期
关键词:峭壁手榴弹印军

战争的历史值得阅读,是因为这种历史能够催生伟大与光荣。

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又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

扔石头诱敌

1962年,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在瓦弄地区重创印军,歼敌1200多人,史称“瓦弄大捷”。中国军队打仗讲究战术,善于运用智慧,瓦弄战役中的解放军也不例外。

敌指挥官瞎指挥

1962年11月14日,印军11旅旅长席尔瓦命令印军对解放军防守的06高地发动进攻。

印度第11旅是参加过二战的“王牌部队”和“荣誉部队”,号称击败过“沙漠之狐”隆美尔。此战之前,11旅以07高地为核心阵地,在瓦弄地区修筑了大量的工事,扬言“两年之内,中国军队别想攻占瓦弄”。

但印军指挥官考尔中将认为,光防守并不能展示印军强大的战斗力,应该把中国军队防守的06高地给攻下来。

为此,考尔中将亲自乘坐直升机来到前线。他用望远镜看了一会06高地,问席尔瓦旅长:“上面有多少中国士兵?”

席尔瓦说:“一个连。”

考尔说:“只有一个连?攻下这个高地!一周之后,是尼赫鲁总理的生日,我们要把这个高地当成礼物,献给尼赫鲁总理。”

席尔瓦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又咽回去了。

作为一线的指挥官,席尔瓦心中清楚,依靠密布的地堡和险要的地势,等中国军队主动进攻,对印军是最为有利的。现在考尔让印军放弃有利地形,去进攻06高地,纯属瞎指挥。

席尔瓦也知道,考尔是个没打过仗,凭借和尼赫鲁的私人关系升上来的将军,除了会在地图上划圈外,什么都不懂。夺取06高地,明显是想继续向尼赫鲁献媚。

但考尔是自己上级,自己能怎么办呢?只能依令行事。

于是,席尔瓦命令罗兹中校负责指挥,动用两个连,于14日对06高地发动猛攻。

神枪手打死督战官

当时,印军11旅刚换上美国援助的武器。炮兵装备美国150毫米榴弹炮,步兵装备美式卡宾枪。进攻命令发出后,印军炮兵先用榴弹炮对着06高地一顿猛轰,高地上顿时火光冲天,地动山摇。接着,两个连的步兵端着卡宾枪,发动了冲锋。

06高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高地左侧是峭壁,右侧是陡坡,正面是一片洼地。守卫06高地的,是54军130师388团4连。

印军大炮一响,4连指战员们就做好了防守准备。除了组织好正面火力外,还有三名神枪手顶着炮火,摸到阵地前沿的一棵大树下,悄悄地猫了起来。

干什么?大家很快就会知道了。

印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哇哇怪叫着冲到了06高地前的洼地。当印军离阵地前沿还有40米远时,4连的机枪、冲锋枪一齐开火,印军像被割的麦子一样,倒下一大片。

但前面的印军倒下了,后面的印军又冲了上来,可以说是“前仆后继”。为何如此英勇?原来印军队伍后面,有一个少校举着手枪督战,几个往回跑的印度士兵,都被少校给就地枪毙了。

这时,猫在那棵大树下的神枪手王祖明已经发现了督战的少校。这个少校离自己大概60米,有把握干掉他。王祖明端起自动步枪,屏住呼吸,瞄准,开枪。

“砰”的一声,督战的少校仰面倒在地上。

正在进攻的印军见后面督战的少校被打死了,且惊且喜,拖着枪,一窝蜂地撤退了。

目睹此状,07高地上的罗兹中校皱起了眉头。他命令集中高地上的迫击炮和重机枪,对06高地上的4连阵地进行密集轰炸、扫射。轰炸、扫射了好一会后,印军再次组织优势兵力发动冲锋。

4连阵地上,树木被炸秃头,茅草被烧焦,石头被掀翻,但4连战士死死守在阵地上,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战至下午5时,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4连战士已经打退了敌人的14次进攻。

罗兹用望远镜不停地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忽然,他的脸色变明朗了,眉头也舒展开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攻克06高地的妙招。

敵人上当了

罗兹发现06高地左侧峭壁下是中国军队机枪射击的死角,可以先派一部分印军冲到那里,然后再伺机而动,或者配合正面部队牵制,或者想办法爬上峭壁夹攻。

罗兹命令机枪集中射击,掩护一股印军士兵冲到左侧峭壁下。

这时,4连指导员佘阳春也洞悉了印军的企图。因为机枪打不到,他命令战士们朝峭壁下扔手榴弹。

峭壁顶端有一片凸起的石头,保护了这股印军。4连战士手榴弹扔下去后,只要印军贴紧石壁站立,手榴弹就炸不到。而等手榴弹一停,印军就跳出来,端枪朝峭壁上扫射。

印军不敢往上爬,4连战士也拿他们没办法。双方对峙着,眼瞅天快黑了。

这时,机枪班长高德礼灵机一动,想到个好办法,附耳对指导员佘阳春一说。佘阳春大喜,命令战士们不要再扔手榴弹,也不要开枪,改朝峭壁下扔石头。

石头一块接一块地被扔到峭壁下。刚开始,印军士兵见到上面有东西扔下来,以为还是手榴弹,赶忙把身体紧贴在石壁上。可上面扔了半天,一个都没爆炸。印军士兵们仔细一看,原来扔下来的都是石头。

印军士兵大喜,解放军这是没弹药了!其中一个军官用英语欢呼:“冲啊,中国人没弹药了!”

印军士气大振,蜂拥而出,奋勇向峭壁上攀爬,向高地上冲锋。

可当他们刚爬到峭壁中间时,高地上的机枪、冲锋枪忽然吼叫起来,子弹像雨点一般打来。印军士兵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剩下的十几个人连滚带爬,再次躲到了峭壁下面。

直到天黑,这十几个印度士兵都保持着身体紧贴石壁的姿势,不管中国士兵开枪,还是扔手榴弹,说啥也不出来了。

夜色降临了。

解放军的“寿”礼

当晚,388团1营长张鹏年来到06高地,向4连传达了发动反击,并攻占敌人07高地前沿无名高地,为主力部队打开进攻道路的命令。

接到命令后,2班长徐绍初带领尖刀组,趁着夜色摸下石壁,去消灭还躲在石壁下的十几名印军士兵。

夜很黑,伸手不見五指。徐绍初摸黑前行,忽然枪管顶在了一个软乎乎的东西上。定睛一看,眼前竟然是一个睡着的印军士兵。这个士兵把身体紧贴在石壁上,站着睡着了,这也是厉害。

那还客气啥!徐绍初扣动扳机,其他战士也对石壁下那一串黑乎乎的身影猛烈开火。

峭壁下的印军士兵被惊醒了,但还没等他们举枪反抗,就全被歼灭了。

全歼了这股印军后,4连战士们向07高地前的无名高地冲去。这座无名高地上,印军构筑了5个火力点,配备了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火力非常凶猛,4连牺牲不小,被压制在一片洼地里。

营长张鹏年见4连陷入苦战,便调集炮火压制敌人火力,并命令4连撤退。4连指导员佘阳春接到命令后,感到非常为难,因为当时4连有不少战士受伤,如果撤退的话,一些伤员就得扔在这里。这时,如果无名高地上的印军冲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还能战斗的战士们听,想听一下大家的意见。战士们都说:“坚决不能抛弃受伤战友,宁可前进死,绝不撤退生!”

见大家都不愿撤退,佘阳春向营长报告,说:“战士们都不愿撤退,再给我们一点时间,坚决攻占无名高地。”

张鹏年同意了,命令炮兵给4连更强大的支持。瞬间,天空中一串又一串的火光飞向无名高地,无数炮弹在高地上炸裂,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将正面敌人的机枪打哑了。

佘阳春抓住这个机会,重新组织攻击。他命令6班班副周承华从侧面佯攻,吸引敌人火力,剩余的战士从正面冲锋。

周承华答应一声,端着枪从侧翼冲了上去。敌人发现了他,朝他扔手雷。周承华眼疾手快,把两枚手雷扔了回去,然后端枪和敌人对射。

敌人的注意力都被周承华吸引了过来。佘阳春见时机已到,端起机枪带头冲锋,嘴里喊着:“为了祖国,冲啊!”

战士们从正面冲了上去。

4连战士们越过堑壕,冲到敌人面前,双方展开了白刃战。这时,支援4连的两个排也赶到了战场,投入了战斗。

无名高地上杀声震天。最终,高地上一个连的印军被歼灭。

4连战士夺取无名高地,为后续主力部队攻占印军核心阵地07高地打下了基础。11月16日4时,我军发动攻击,经10多个小时的激战,夺取07高地以及印军其他阵地,随即攻占了印军号称“两年也打不下来”的瓦弄。

考尔中将和第十一旅旅长席尔瓦准将见势不妙,在这一天下午乘直升飞机逃走了。

发生在瓦弄的这次战斗,是我军指战员善于“智斗”的一个缩影。其实,不仅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指战员都是特别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的,比如“扔石头诱敌”的战术,在抗美援朝草下里南山战斗中,志愿军就用过。

那我军指战员们为何这么善于智斗呢?

其实,这和我军一直提倡发扬基层指战员智慧的优良传统有关。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人民军队就特别注重发挥基层指战员们的智慧。战斗前一般都会开“诸葛亮会”,仗该怎么打,怎么能打赢,集思广益。

这个传统长期坚持下去,既让指战员们养成了打仗爱动脑子的好习惯,又充分发挥了指战员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打仗时,我军的指战员们都爱动脑筋,战术非常灵活,经常出现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战例。

巧用泥鳅战术

1951年3月17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已经进行一个多月了,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吾野平北山一带激战正酣。

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首长决定,派二营四连夺取美军阵地后,就地坚守,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以七班副班长于廷起为首的战斗小组,进展最为迅速。他们一顿猛冲猛打,竟然连续从美军手中夺取了三个山头。

不幸的是,于廷起在激烈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昏迷不醒,被卫生员从战场上抬了下去。

此后,又有几名战士壮烈牺牲,整个战斗小组只剩下曾南生(湖南长沙人)和李克先(辽宁沈阳人)两名战士了。

美军很快就要大举反扑了。而七班阵地上,不但没有重武器,弹药也不多了。更何况曾南生只有18岁,李克先只有21岁,两人入伍时间都不长,形势对于他俩来说,极其不利。

接下来的仗怎么打,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只能随机应变。

经过商量后,他们只能退守最后一个山头,收集阵地上散落的枪支弹药,准备迎接敌人的反扑。

没过多久,美军果然杀了过来。他们先用炮火对三个山头一顿猛轰,炸得到处面目全非,这才让步兵发起冲击。

李、曾二人看到大约一个排的美军从他们的山头两侧摸了过来,但还是决定不要轻易暴露目标,等敌人凑近了再打。

由于整个山头上到处是弹坑,再加上炮轰过后,硝烟和尘土仍飘散在阵地上,以至于两名志愿军战士隐藏在弹坑里,美军却很难发现他们,还以为阵地上已经没有志愿军了。

有那么几次,曾南生准备举枪射击,都被李克先制止住了。因为李克先发现,美军可能产生了阵地上没人的错觉,表现得非常大意、懒散。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两名年轻的战士竟然真的一次又一次地克制住了一跃而起对敌人开枪的冲动,就那么静静地趴在弹坑里,眼看着一个个美军快走到跟前,又吹着口哨转身走开。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曾南生和李克先又气又笑——一个排长模样的美军军官,以为占领了这个“空无一人”的山头,竟命令士兵们都围坐在一起,听他训话,大概是要重新构筑防御工事之类。

李克生一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杀敌机会啊!他通过眼神和手势与曾南生沟通好,两人抱着冲锋枪、揣好手榴弹,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无声无息地接近了敌群。

二人首先送给敌人的“见面礼”是五颗手榴弹。可想而知,敌人围成一圈,那五颗手榴弹扔在正中央,真是一点杀伤力都没浪费,把那個排的美军炸得当场死伤大半。阵地上顿时响起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

紧接着,李克生和曾南生一跃而起,手持冲锋枪,把早已经压满弹匣的子弹全部射向那些没被炸翻的敌人。

就在二人追杀敌人时,山上的美军炮兵听山头上枪声不断,误以为是志愿军部队正在反击,竟对着山头开炮猛轰,还出动飞机投弹、扫射。

炮声一响声,李、曾二人就机警地隐蔽在弹坑中,美滋滋地欣赏着这出美军自相残杀的好戏。

没过多久,美军的炮火和飞机就把他们自己的一个排和正准备到山头上支援的另外二十多名敌人全部消灭了。而李克先和曾南生却非常幸运,只是受了点皮肉伤。

轰击停止后,美军又派出两个排来攻占山头。曾、李二人知道装死战术不能再用了,于是就利用地形复杂、人少目标小的特点,采取“移形换影”的办法,跟敌人打起了游击。

他俩就像稻田里的两条泥鳅,忽尔朝东,忽尔向西,这边打上几枪,那边甩一个手榴弹。

有时,二人各打各的,分头牵制敌人;有时,又隐蔽在一起,商量一下攻击路线的打法。

这两个年轻的战士,似乎找到了童年时,跟小伙伴玩捉迷藏的乐趣,竟化身为两个顽童,把你死我活的战场,当成了戏耍敌人的游乐场,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奇效。

美军被两名志愿军战士灵活多变的“泥鳅战术”耍得团团转,完全搞不清楚这个山头上到底有多少志愿军,只好漫无目的地胡乱放上几枪。

曾、李二人就这样游走阵地,与敌人周旋了将近三个小时,直到他们打光了自己带来的弹药,又打光了从阵地上捡拾的弹药,这才“恋恋不舍”地准备转移。

不凑巧的是,李克先就在这时,腿部中弹,无法再行走。

曾南生立即给他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准备背着他马上转移。可他个头太小,实在背不动大个子李克先。

李克先一看,敌人全都往这边扑过来了。为了不连累战友,他坚决不肯让曾南生背。

曾南生的态度也很坚决,誓死不肯抛下队友。但李克先的毅力惊人,推开曾南生,拖着重伤的腿爬向正冲过来的敌人,最后用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数名美军同归于尽。

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已完成,曾南生最终回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队。

当首长得知李、曾二人凭借灵活多变的“泥鳅战术”,竟与一个连的敌人周旋了五个多小时、歼敌数十名时,不禁为之感动落泪,称赞此战太奇特,堪称是机动灵活、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

李克先烈士和曾南生均被荣记特等功,并获“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猜你喜欢

峭壁手榴弹印军
如何顺利通过悬崖峭壁上的独木桥
真实版“土豆雷”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热卡扎,岩峰深处的秘窟
大峡谷历险记
1967年,解放军一个月内两次打退印军入侵
父亲
重保龄球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