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思考

2022-06-16陈剑

成功营销 2022年5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陈剑,(1970.1.29),男,汉族,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农业在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性与协调性发展。基于此,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实现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的协调性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性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全面挖掘生态经济的价值作用。本文主要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化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渠道。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促进农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性发展,需要加大对两者融合发展的重视力度,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态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和利用,构建农业产业的系统化、多元化发展,为三农问题的有效性解决提供创新性思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共处,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途径,也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性发展

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诉求。促进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发展,可以有效发挥生态经济的内在价值,既可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引进实现经济的合理性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持续性与协调性发展,获得最佳的发展效益。通过生态经济价值的挖掘与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经济、技术的一体化协调发展,体现其增益效应,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化发展。所以,要结合新时期农业市场的发展需求,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性增长,并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大力发展农业绿色市场,加大对农业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力度,为农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的持续性发展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物质支持。因此,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促进生态经济的创新性发展。要实现理论基础创新,围绕生态经济学理论,把经济与生态进行有机结合,一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也会对经济造成连带性影响;要实现技术体系的创新,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性发展,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效益,应该将其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看待;创新经营方式,实现循环利用、协调、持续的集约化经营模式,突出体现生态經济的优势价值。由此可见,通过理论、技术、经营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助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程度上挖掘农业资源的价值,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的持续性发展。

1.3实现农业社会效益的持续性发展

社会持续性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标之一,长久以来人类经济增长往往是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的,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较为紧张的关系。因此,要加大生态经济的发展力度,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性发展,促进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人类高质量生活的持续性发展。生态经济背景下,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得到全方位控制,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生态经济的发展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生态经济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第三产业高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

2.1技术落后

农业科技落后,是限制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在生态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资源的支持,尤其是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生产规模、产品类型逐渐拓展,但是产品销售方式较为传统落后,缺乏精细化深加工,不能体现农产品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增值价值;此外,专业化人才严重匮乏,没有健全的人才发展体系,导致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力度不足,没有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与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差距较大;人才发展环境较为落后,对人才、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足等。

2.2劳动人民素质不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性途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以本地农民为主体,其劳动力素质严重不足,缺乏生态农业发展理念,这是因为农业知识水平不足,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效果;农民对市场发展态势缺乏敏感性,难以掌握市场需求,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发展严重脱节;在农业生态发展中,缺乏对农业生态理念的科学性宣传,农民认识不到农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真正应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去;对新型的农业科技的应用率较低,农业基层技术服务质量不高。

2.3政府缺乏科学的引导

在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协调发展中,政府部门的引导、指挥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对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制度支持力度严重不足。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干部考核基础,农业生态发展中忽视生态环境承载力因素,这种现象导致政府基层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缺失,不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忽视对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的科学性考核;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化发展的优势,地方政府在该方面的协调管理作用不到位,往往出现各个区域独立发展的现象,不利于农业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地方政府对农村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农村旅游经济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

3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3.1积极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

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动力。农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业贫困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由此可见,在发展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过程中,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并加大产学研融入力度,构建一体化的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科技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实施中,要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积极转化,对在农产品的品种培育、安全生产、深加工等方面进行全面性应用,促进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1)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环境,吸引深加工企业的参与。优化投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拓展外资引进规模;加大与境外企业的合作深度,为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如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资金支持。

(2)加大对人才发展的重视,农村经营性人才少且质量低是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素,因此,要积极实施农业人才战略,加强管理人员对人才展开的重视,认识到农民企业家、产销大户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进行创新与优化,在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的同时,加大人才建设的重视,从而为项目规划与基地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优化用人环境,提高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参与农业经济发展,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引进高质量的农业企业家。

3.2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养

(1)要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力量,拓展科技人才队伍,加大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优化农业人才工作环境,提高农业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创建稳定的工作环境,为农业发展技术难题寻找出路;要大力推动农业技术体制改革,创新技术推广机制,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大力建设农业技术研发基地,促进农业产业经营场地的完善;要促进农民精神文明的建设效果,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多样化的道德文明活动,选举文明村、模范户等,丰富业务生活等。

(2)要注重引导当地居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拓展宣传渠道,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宣传角度活动,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与生态意识,把环境保护效益与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相关联,使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实践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模式。

3.3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1)加大干部考核力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承载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需要加大对该因素的关注力度。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逐渐树立良好的生态发展理念,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但是总体而言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基于此,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发挥自身的智能作用,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引导基层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并在日常工作开展中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经济、资源的协调性发展;对干部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并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效果与干部的晋升、奖励等相挂钩,激发其内在的工作动力;同时要把污染物排放量、空气质量指标等纳入到干部考核体系中,全方位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促进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

(2)政府要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并与经济发展有效性对接。当地政府需要对自身所在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掌握全年的数据信息,包含经济发展情况、环境承载力等,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包含经济发达区、经济走廊、生态经济区等,实现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的协调性与统筹性发展。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区主要包含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开发区等,促进现代化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大力发展城市郊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全面拓展都市农业的功能范围。要加大对农业示范区的投入力度,促进其向现代化、高质量化发展,加大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形成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品牌形象,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经济走廊主要是对农业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建设,结合当地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加工优质的果蔬、肉类、粮油等农副产品,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创新集约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区,重要是对绿色农业产品进行优质发展,包含果蔬、药材、牲畜等,同时加大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绿色中药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生态区的高质量化发展。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关注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并进行深度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强农业生产力。结合市场经济发展态势,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化的高新技术支持。同时政府要拓展农业问题的研究范围,尤其要对生产规模、市场环境、经济体制等要素开展全面性分析研究,优化农业发展方案和路径,使其更加契合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与需求,争取推动我国农业走向国际发展道路,提升其国际市场影响力。此外,政府部门要对农业问题的解决给予积极的资源支持,包含财政资金、政策优惠等方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为其创建良好的政策性环境,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助力农业发展过程中难题的有效性解决,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量。

(3)政府要积极引导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大力支持。农业生态与旅旅农业经济的发展较为系统性和复杂性,涉及到很多影响因素,只有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旅游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指挥引导,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才能保障两者的协调性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当地乡村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市场调查力度,对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各类优势条件信息进行全面性收集与分析,包含资源、交通、市场等,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为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和合理性布局提供依据;要保障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环境生态保护的协调性发展,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等特点,完善环境保护体系,为乡村旅游的健康、科学、合理性发展提供正确指引,并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完善乡村旅游项目审批、环境评估机制,并对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进行实时跟踪监督,加大管理制约力度;促进宣传教育力度,拓展宣传范围,尤其要加大节能环保生产技术的推广效果,促进旅游经济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加大对当地污染排放的整治力度,完善基础性排污设施建设,并安排专业机构与人员进行监管和指导,实现环境保护与乡村旅游的有效性对接。树立绿色经营环保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同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营者要自觉学习更多的环境保护知识,实现对绿色资源、绿色技术的合理性开发与利用,实现乡村旅游企业与当地整体乡村旅游产业发挥规划的统一性协调性,积极引导绿色、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要加大对旅游活动行为的监督与引导,张贴环保标语,引导游客自觉遵守环保规范,减少乱丢垃圾、破坏景观等行为的出现;同时要对当地农村旅游的客容量进行合理性控制,避免游客数量过多,对当地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可以促進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持续性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没有解决,如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支持力度不足,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生态农业发展意识,政府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引导与支持力度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效果。基于此,需要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力度,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量,同时要注重提高劳动力素质,引导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加大政府对生态农业经济的积极引导和指引,为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长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0(08):62+64.

[2]张红英.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探索[J].商讯,2020(05):185.

[3]王敬芳.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1):26-27.

[4]徐晓莉,外力·依米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9(10):9-11.

[5]胡铭焓.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问题及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2021,41(5):114-119.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