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供给侧改革下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2022-06-15王振华吴波李栋伟鲁圣鹏查文华
王振华,吴波,李栋伟,鲁圣鹏,查文华
(东华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一 引言
教育供给侧改革旨在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1]。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型复杂工程日益增多,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管理沟通能力要求更高。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双创实践人才培养离不开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当前,高校如何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实践,营造相应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更多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是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基础,创业潜能的激发离不开创新能力的积累,创新能力的积累又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有助于系统化地开展实践教学,同时有益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东华理工大学土建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际建设情况,结合双创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特点,分析了我院工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前存在的不足。
(一)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前缺乏整体规划
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内在联系,没有建立有层次、全方位、循序递进的有效衔接。为了突出对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综合分析、统筹规划,考虑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从而构建独立且完整的新实践教学体系。
(二) 改革之前缺乏相适宜的实践教学支撑环境
改革之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第一,没有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第二,拥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不足,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实验室建设不健全;第三,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先进性,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针对这些不足,急需营造实践创新的环境,从而满足工程管理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 研究内容
针对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主要从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从而构建分模块、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 统筹规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程体系,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之间各有侧重点。它们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彼此交叉渗透。根据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及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重新修订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培养这一主线,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实践课程群中相关联的内容,重构彼此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并聘请企业导师和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作相应指导,以确保培养方案满足当前社会和企业所需,使培养的学生更具有专业竞争力。修订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2]。
图1 人才培养方案
(二)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的分层次梯度实践教学模块
通过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差异化进行毕业设计,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阶梯变化,来搭建“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的分层次梯度实践教学模块[2-3]。
1.课程设计一体化整合
根据调研结果和文献资料,结合我校及学院设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本专业教师近年来指导学生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将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内容整合。以一个完整的建设项目全过程为例,在投资决策阶段,让学生在完成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过程中,编制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之后,进入设计阶段,继而进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设计建筑部分时候,需要考虑后续的结构设计方案;在进行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时,需要沿用前期建筑设计的创意成果,让学生感受到结构设计的内容需要与建筑设计的内容相配合,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完成理论上的计算而已,由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全局意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工作实践能力。
设计阶段完成后,进入招投标阶段,此阶段要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和招投标课程设计。学生根据前面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内容,出来完整的施工图纸,进行相应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招投标阶段,结合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以及当前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的实际工作程序,模拟整个工程的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的全过程,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快适应招投标岗位的工作。进入施工阶段之后,进行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训练以及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同时拓展BIM5D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最后进入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相应的工程竣工结算和决算的编制。具体的课程设计一体化整合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建设项目全过程一体化整合课程设计内容
2.因材施教,差异化毕业设计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单一,内容结构相似,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问题,改革毕业设计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校外导师,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同时结合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设置多种毕业选题方向,以满足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岗位的需要。毕业设计指导采用“双导师制”,使毕业生具备“能力强、素质高、爱创新、能创业”特质。
(三) 以双创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构工管专业双创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工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将创新创业与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来重构阶段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而言,新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创业训练这四大模块, 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从大一到大四形成一个层层递进、彼此衔接的培养过程。新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4-6]。
图3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四)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一方面,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需要安排年轻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还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注册类工程师考试,系统化重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5]。
(五) 努力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实习实践效果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双创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工程实践。学生在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为实践教学的正常实施提供了支撑环境[7-9]。
四 建设成效
本项目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以及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经过院领导及项目组的不断努力,近2年成功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江西省和行业知名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咨询单位等企业共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及产学研合作基地”12个,详见表1所示。
表1 工程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
东华理工大学土建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本位,深化校企合作,不断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同时,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中核五公司以及其他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对接、联合攻关实现成果转化。通过此项目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 为学生提供了开展工程实践的平台
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为我院工管专业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工程实践平台,解决了学生假期和课外工程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实习环节,让学生进入基地实践,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通过邀请合作企业的导师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广度与深度,使毕业设计内容更切合生产实际。
(二) 行业精英进校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推动“行业精英进校园活动”,实行校内外教师共同给工程管理专业开展实践课程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了解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科学技术的研究领域,同时通过行业专家的工程案例分析及其工程实践体会的分享,让学生受益匪浅。企业工程师进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具情景化,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 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工程素养
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通过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充实教师队伍以及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大大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大力支持下,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近3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十五余篇,获立项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二十余项。
(四) 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间教学科研相长
经过院领导及项目组的不懈努力,多次与多家企业进行专业对接、业务交流,洽谈合作事宜,成功与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这里主要介绍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进行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学院及课题组针对当前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对BIM项目管理人才紧缺的程度,与中核五公司成功建立了BIM技术应用联合研发中心,实现了校企间的教学与科研相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近3年学生参加全国BIM技术应用大赛以及省级BIM技术应用大赛获得二十余项奖励。通过研发中心的建立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益处。学生在专业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我们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定向培养输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大大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老师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来讲解专业主干课程,适时改变教学方法,提高了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督导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项目组的老师所讲主干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都为优秀。此外,项目组的老师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拓宽了自己的研究思路,授权十余项BIM技术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而且这些专利的技术方案都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后期将会为企业创造效益。
(五) 强化了实践环节,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一体化综合改革后,在理论课期间,利用多媒体等途径,对施工工艺进行初步的了解;实习期间,提前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和任务,并利用现场教学,更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课程设计中,结合实际工程,查阅资料文献,充分利用实习中的经验和课程中的理论进行设计。总体而言,通过课程设计一体化整合不仅促进了学生建立整体的宏观工程概念,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因此,课程设计一体化整合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和重要的推广价值。
(六)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了毕业设计模式,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
针对原有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积极与施工企业、咨询公司等相关单位建立联系,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以及产学研合作基地,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毕业后想从事的岗位工作,安排学生去相应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毕设效果,同时学生毕业实习也给企业注入新鲜力量。通过安排学生在施工企业和咨询公司进行毕业设计,可以把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实践工程的某个项目中,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以外的实际工程知识,对学生将要进行的基于企业模式的毕业设计有很大帮助。通过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在人才培养、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生和老师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幅度提高,验证了该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效果。其研究成果对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将起到一个参考或借鉴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极大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五 结语
教育供给侧改革核心是提供更多优质教育,切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石,创业是创新基础上的升华。结合行业需要、学校的优势以及企业的岗位需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以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构建了“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的分层次梯度理工类专业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教学与科研共同促进的良性格局,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研究成果成效明显,可供同类高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