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絮凝处理高浓度含聚合物废水中的聚丙烯酰胺

2022-06-15刘志伟张慧超安众一

净水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极板电流密度电解

高 梅,李 欣,刘志伟,张慧超,安众一,*

(1.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2.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

目前,聚丙烯酰胺(PAM)在油田的三次采油过程及水处理技术中被大量使用,致使含聚废水排放量巨大,且其中PAM的浓度不断增加[1-2]。含聚废水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CODCr高、黏度高、聚合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此外,含聚废水中残留的PAM可以在自然界光照作用下分解为丙烯酰胺(AM)单体,毒理学研究表明,AM会损害人和其他动物的神经系统,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3-5]。目前,含聚废水处理工艺主要为微生物法和混凝沉淀法,这些工艺耗时长、易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差,无法满足快速处理日益增多的含聚废水的要求。因此,如何快速处理高浓度含聚废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6]。

近年来,电絮凝工艺因无需添加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处理速度快、出水效果好等优点,在处理含油废水、纺织废水、含重金属废水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侯韦竹等[7]构建了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通过电氧化-电絮凝的耦合,可以实现垃圾渗滤液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步去除。Aoudjehane等[8]以铁板为阳极处理油乳胶,最优条件下CODCr、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2%、98%。Papadopoulos等[9]使用电絮凝工艺处理实际印刷油墨废水,结果表明,电絮凝在多数操作条件下都具有明显去除效果。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在72.03%~85.81%和98.7%~100%。Zaroual等[10]采用铁板为阴阳极处理纺织工业废水,发现电解时间在3 min、电压为0.6 V时,色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別为100%和84%。已有研究报道将电絮凝技术运用到含聚废水处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王蓉沙等[11]用铁电极处理高含油的废水,除油率可达100%。马敬环等[12]采用电絮凝法处理油田三次采油污水,以铝、铁为阳极,石墨为阴极,最终确定最佳试验条件为聚合物质量浓度在270~290 mg/L、电流密度为7 mA/cm2、极板间距为2.0 cm、pH值为9.1、处理时间为40 min,此时聚合物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9.7%和68.5%,Liu等[13]探究了电流密度、初始pH、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油田污水电凝处理性能的影响,发现pH为中性时效果最好。

近年来,含聚合物废水量不断增加,而石油类废水排放标准中CODCr<150 mg/L (DB 61/308—2003)。目前研究中,考察的PAM质量浓度普遍较低(<500 mg/L)[14-15],对于高质量浓度(>500 mg/L)含聚废水的电絮凝研究较少。PAM在实际废水中存在的浓度不断升高,如一些钻井废水中的CODCr质量浓度已达到10 381 mg/L,PAM质量浓度已达到715.52 mg/L[16]。在自然水体中由于生物降解作用,高浓度有机废水会使受纳水体缺氧甚至厌氧,多数水生物将死亡,从而产生恶臭,恶化水质和环境,同理,使用生物法处理此类废水意味着高耗能(曝气)、低效率,因此,更高效、环保的电絮凝技术更适合作为此类废水的处理方法。为探明电絮凝对高浓度含聚废水的作用效果,本文以电絮凝中的电极材料、电流密度、极板间距、聚合物浓度、电解时间为因素,以PAM、CODCr及黏度去除率为指标,探究电絮凝技术对质量浓度为600~1 000 mg/L的PAM的去除效能。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原料包括分子量为1 200万的阴离子PAM、氯化钠(分析纯)、液体石蜡(分析纯)、淀粉碘化镉(分析纯)、溴水饱和溶液、碘化钾(分析纯)、重铬酸钾(优级纯)、硫酸汞(分析纯)、浓硫酸(优级纯)、硫酸银(分析纯)、邻菲啰啉(分析纯)、硫酸亚铁铵(分析纯)、醋酸钠(分析纯)。仪器为旋转黏度计(上海昌吉:NDJ-8S)、分光光度计(Thermo AquaMate 8000)、磁力搅拌器(新瑞仪器:HJ-6)、COD消解仪(Thermo-奥立龙165),直流稳压电源(UNI-T)、高纯铝、铁电极板(志诚金属:纯度为99%)。试验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废水为实验室模拟高浓度废水,在1 L去离子水中加入0.2 g液体石蜡(模拟石油类物质)、5 000 mg氯化钠、800 mg的PAM,经磁力搅拌器以150 r/min搅拌24 h,配置PAM质量浓度为800 mg/L的均一溶液。经过检测,模拟废水中CODCr质量浓度为690~720 mg/L,PAM质量浓度为810~820 mg/L,黏度为2.67~2.80 mPa·s。

1.2 试验装置、分析方法

该反应装置主要由直流电源、电解池、电极板3个部分组成(图1)。反应容器尺寸为140 mm×100 mm×100 mm,壁厚为5 mm,装置有效容积为1.2 L;极板尺寸为50 mm×50 mm,板厚为3 mm,极板入水面积为20 cm2,通过铜线与鳄鱼夹连接直流电源。极板固定于有机玻璃支架(高为60 mm,宽为40 mm)上的凹槽中,每个凹槽相距10 mm,共5槽,磁力搅拌器转速为120 r/min。每次试验,在反应器中加入1 L模拟废水,将铁、铝电极插入反应器中,每块极板在每次使用前用砂纸打磨后,再用0.1 mol/L的稀盐酸和去离子水清洗。试验中定时接取水样,过滤后测黏度、PAM及CODCr。

图1 电絮凝反应装置

试验中CODCr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消解法[17],主要步骤为取2 mL水样于消解管中,加入0.04 g硫酸汞掩蔽Cl-,加入1 mL重铬酸钾溶液(0.25 mol/L),加入3 mL硫酸-硫酸银(催化剂),放入消解仪消解120 min,消解完成后经冷却至室温倒入锥形瓶中,用去离子水清洗管壁,加入1~2滴试亚铁灵,用硫酸亚铁铵(0.1 mol/L)于滴定管中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由黄经蓝绿至红褐色为滴定终点(30 s内不褪色),记录数值。计算如式(1)。

CCODCr=(V0-V1)×C×8×1 000/V

(1)

其中:CCODCr——溶液中CODCr的质量浓度,mg/L;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mg/L;

V——水样体积,L;

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L;

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L。

PAM采用淀粉碘化镉法[18]测定,主要步骤为用移液管移取5 mL醋酸钠缓冲溶液于50 mL比色管中,加入2 mL水样及20 mL去离子水,混匀后加入1 mL饱和溴水,反应10 min后,加入1%甲酸钠溶液5 mL,摇匀静止,反应5 min后,加入5 mL淀粉-碘化镉试剂,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溶液,静止10 min后,使用1 cm比色皿在580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如式(2)。

CPAM=[(A-A0)/K]×50

(2)

其中:CPAM——溶液中PAM的质量浓度,mg/L;

A——样品吸光度;

A0——空白样吸光度;

K——校准曲线灵敏度。

黏度由黏度计测定[19],主要步骤为在室温下(20~25 ℃),取水样30 mL,并在零号转子下测定。

本试验中试验指标以去除率表示,去除率计算如式(3)~式(4)。

R1=[(C0-C1)/C0]×100%

(3)

R2=[(η0-η)/(η0-η水)]×100%

(4)

其中:R1——测定污染物的去除率;

C0——污染物的初始质量浓度,mg/L;

C1——出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mg/L;

R2——黏度的去除率;

η0——初始黏度,mPa·s;

η——出水黏度,mPa·s;

η水——同条件下去离子水的黏度,mPa·s,取0.9 mPa·s。

2 结果和讨论

2.1 电极材料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铝-铝、铁-铁为电极材料,极板间距为1 cm,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解800 mg/L的PAM溶液60 min,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PAM与CODCr去除方面,以铝为电极的电絮凝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去除效果。电解60 min对PAM、CODCr、黏度的去除率为97%、72%、91%。在黏度降低方面,铁电极表现更为出色(5 min时去除率比铝电极多出52%)。试验观察发现,铝电极电解开始便产生大量絮体,絮体体积大,不易破碎,具有极好的上浮性,铁电极在电解开始后25 min内没有明显絮体产生,25 min后产生大量絮体,絮体破碎细小,具有上浮性。由PAM的去除率可知,铁电极在前25 min的去除率基本不变,推测是因为使用铁电极时先发生了电氧化反应裂解了聚合物(5 min时黏度降低接近80%)。电解会产生原子态氢,原子态氢具有更强的还原性,同时阴极具有还原作用,这些都会减缓Fe2+的氧化,导致Fe3+生成较缓慢,减缓了絮体产生,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似[13]。

图2 不同电极材料对电絮凝反应体系的影响

2.2 极板间距的影响

极板间距与电解电压、电流及能耗有着密切关系。极板采用铝电极,极板间距为1、2、3 cm,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解800 mg/L的PAM溶液60 min,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极板间距对电絮凝反应体系的影响

极板间距为1 cm时,PAM、CODCr、黏度在反应60 min的去除率分别为97%、72%、91%;2 cm时,去除率分别为98%、70%、91%;3 cm时,去除率分别为98%、65%、92%。在5 min时,3 cm间距的条件下CODCr去除率仅为12%左右,远低于其他两组(1 cm为39%、2 cm为30%)。在PAM、黏度去除率中,极板间距的去除率排序为1 cm>2 cm>3 cm,因为初始施加电流密度过大,且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使溶液处于流动状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极板间距的影响,所以PAM与黏度的去除率总体差别不大。在CODCr的去除率中,间距为3 cm的处理效果明显低于1、2 cm,但在实际操作中,极板间距过小可能会引起短路现象,实际操作困难[20],并且会导致电解场和溶液接触减少,流通减慢,在高浓度的废水中更会加剧浓差极化,不利于电解效率的提升。因此,综合考虑,选取2 cm为最优间距。

2.3 电流密度的影响

电絮凝过程中,电流密度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不仅决定了絮体的尺寸和微气泡的形成速率,还决定了气泡的大小、产生过程以及形成羟基络合物的形态结构[21-22]。初始电流密度为20 mA/cm2,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能耗过高,因此,改变电流密度为20、15、10、5 mA/cm2,使铝电极极板间距为2 cm,电解800 mg/L的PAM溶液60 min,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电流密度对电絮凝反应体系的影响

反应60 min后,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装置对PAM、CODCr、黏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8%、68%、91%;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去除率分别为97%、70%、94%;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去除率分别为94%、68%、91%。在电流密度为10、5 mA/cm2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对污染物去除率很低,电解15 min时,PAM、CODCr、黏度的去除率仅为42%、18%、25%与22%、16%、19%。电流密度增大时,净化效果较好的原因主要是此时阳离子产生量增加,絮凝效果明显,同时阴极产生的气泡逐渐增多,增加了装置内的传质效果,促进了高聚物的快速形成,提高了处理效果[6],但处理后期过大的电流密度易形成细小且不易分离的悬浮絮体,导致测定时黏度略有增加(电流密度为20、15 mA/cm2时试验后期黏度开始上升)。电流密度在15、20 mA/cm2时不同反应时间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电流密度在10 mA/cm2下最终结果虽然与前两者相似,但过程中去除效果缓慢,耗时较长,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及成本问题,选取15 mA/cm2为最佳电流密度。

2.4 PAM浓度的影响

以铝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下,极板间距为2 cm,聚合物质量浓度设为600、800、1 000 mg/L,电解60 min探究不同聚合物的浓度对最终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减少聚合物的浓度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并不大(均能快速达到去除最大值),原因可能是聚合物质量浓度在800 mg/L以下时,中、高浓度试验条件均适用,降低到600 mg/L时处理效果并未有显著区别,但增大聚合物浓度处理效果下降明显。聚合物质量浓度达到1 000 mg/L,5 min时CODCr、黏度的去除率仅为7%、4%,更高浓度下处理效果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废水黏度过大,即使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也不能增加废水流动性,进而降低传质效果,另外,较高的黏度会使聚合物黏附于电极表面影响絮凝离子的生成。因此,本试验处理聚合物质量浓度为600~800 mg/L时较好,在聚合物浓度更高或更低时应重新确定其最佳操作条件。

图5 不同PAM浓度对电絮凝反应体系的影响

2.5 电解时间的影响

以铝为极板材料,极板间距为2 cm,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 mg/L,电流密度为15 mA/cm2,其他条件不变,探究最佳处理时间,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电解时间对电絮凝反应体系的影响

PAM在35 min时的去除率达98%,接近完全去除;黏度在35 min时的去除率达到93%;CODCr的去除率在35 min时达到69%。剩余部分CODCr为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电氧化作用将PAM分解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絮凝已无法有效去除,此时废水中大部分污染物已被去除,剩余部分可考虑结合生物法进行深度处理。35 min后处理效果增幅较小(35~60 min时PAM去除率仅增加2%,黏度去除率反而下降3%,黏度去除率下降原因见2.4小节),综合考虑实际工程中的效率,试验最佳处理时间为35 min。经过长时间电解后,电极阳极会遇到过度消耗且钝化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为电解一段时间进行阴阳极倒换,保证阴阳极损耗速度一致,而阳极形成的氧化膜会慢慢溶解恢复活性。

3 结论

文中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探讨了电极材料、极板间距、电流密度、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高浓度含聚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最佳试验条件为:极板材料为铝、极板间距为2 cm、电流密度为15 mA/cm2、电解时间为35 min、合适的废水处理质量浓度为800 mg/L。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含聚废水经处理后,黏度由2.8 mPa·s左右降低至接近同等试验条件下去离子水的黏度,去除率达到93%,CODCr质量浓度由初始676 mg/L降低至208 mg/L,去除率达到69%,PAM质量浓度由884.0 mg/L降低至15.6 mg/L,去除率达到98%。对于高浓度的含聚废水,电絮凝是一种快速有效去除其中聚合物以降低黏度的方法,但CODCr去除效果不理想,约30%的CODCr无法通过电絮凝去除,针对这部分CODCr可考虑采用物化-生化耦合工艺,利用微生物进行后续深度处理。

猜你喜欢

极板电流密度电解
基于电解食盐水的蚕用自动消毒机设计
碘酸钾催化电解葡萄糖制氢过程研究
考虑电化学极化的铅酸电池电流密度分布的数值分析
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DTMX 和DTMN 响应异常典型案例分析
水电解实验探究及装置创新
一种新型微球聚焦测量极板设计及应用*
轻轻松松学“电解”
铅酸电池管式正极添加四碱式硫酸铅晶种的研究
电化学刻蚀InP过程中电流密度对刻蚀深度的影响
电容器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