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探讨
2022-06-15蔡纪平
蔡纪平
(汕尾市人民医院,广东 汕尾 516600)
胃肠息肉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腹胀、便血、腹痛等症状[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胃肠息肉主要且有效的方式。进行该手术时需要配合使用消化内镜,而消化内镜在置入的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导致其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可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2-3]。本文主要是探讨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7 月至2021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 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胃肠息肉的诊断标准;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病历资料完整且一般状况良好;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麻醉或手术不耐受;合并有其他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对进行消化内镜治疗存在禁忌证。按照“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37)。在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0 例、21 例;其年龄为33 ~76 岁,平均年龄为(55.41±9.22)岁;其息肉的直径为1.5 ~3 cm,平均直径为(2.36±0.22)cm ;其体重为45 ~87 kg,平均体重为(60.69±9.52)kg。在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0 例、17 例;其年龄为33 ~75 岁,平均年龄为(55.36±9.85)岁;其息肉的直径为1 ~3 cm,平均直径为(2.15±0.41)cm;其体重为45 ~86 kg,平均体重为(60.45±9.41)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并嘱其于术前8 ~10 h 开始禁食禁饮。对于患有肠息肉的患者,需做好其术前的肠道准备工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方法是:术前3 min 为患者静脉注射0.6 μg/kg的芬太尼和1.0 μg/kg 的丙泊酚。待麻醉起效后,置入消化内镜,找到息肉组织,观察息肉的数量、大小等。经消化内镜的活检孔将金属圈套置于息肉处,用套圈套扎息肉根部并将其提起,使其悬于腔内。合理设置电刀的电凝功率,用电刀将息肉组织彻底切除,并用三爪钳将切除的息肉组织取出。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或在创面喷洒凝血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方法是:对于患有胃息肉的患者,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对其进行消化道黏膜表面麻醉。对于患有肠息肉的患者,将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涂抹在其肛门、镜身位置。常规置入消化内镜,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完成息肉切除操作,具体的手术方法与观察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及术后排便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创面出血、消化道穿孔、胃肠胀气等)的发生率。术中及术后30 min、60 min、120 min,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的评分。VAS 的分值为0 ~10 分,其中0 分表示患者无痛,1 ~3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疼痛,4 ~6 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疼痛,7 ~10 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疼痛。术前及术后2 h,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包括皮质醇(Cor)和前列腺素 E2(PGE2)[5]。上述指标的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的静脉血3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4000 r/min,离心时间为12 min),取上清液冷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Cor、PGE2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软件录入本研究中的数据,用SPSS 22.0 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本研究中所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和首次排便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手术的时间(min) 术中的出血量(mL) 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h) 术后首次排便的时间(h)观察组(n=37) 28.56±5.33 13.23±4.52 20.23±1.36 28.56±2.52对照组(n=41) 35.52±6.45 20.52±6.14 25.52±3.45 30.56±5.41 t 值 6.3378 8.4015 6.1240 5.3365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3 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
术中及术后30 min、60 min、120 min,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VAS 评分时间 术中 术后30 min 术后60 min 术后120 min观察组(n=37) 1.23±0.12 2.00±0.36 2.10±0.12 1.02±0.11对照组(n=41) 3.56±0.52 4.02±0.33 3.12±0.41 2.00±0.36 t 值 5.6385 8.3345 4.0012 5.7415 P 值 <0.05 <0.05 <0.05 <0.05
2.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or、PGE2 水平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or、PGE2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h,两组患者血清Cor、PGE2的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h,观察组患者血清Cor、PGE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or、PGE2 水平的比较(±s)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or、PGE2 水平的比较(±s)
注:* 与本组术前相比,P <0.05。
组别 血清Cor(μg/L) 血清PGE2(ng/L)术前 术后2 h 术前 术后2 h观察组(n=37) 175.23±25.23 208.52±20.12* 118.23±35.36 155.23±40.10*对照组(n=41) 175.41±26.52 226.56±28.52* 118.33±35.00 188.56±45.63*t 值 0.6356 12.1145 0.1041 9.6345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胃肠息肉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有关。近年来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胃肠息肉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故此病患者的病情在得到诊断后需及时进行治疗[6-8]。现阶段,临床上对胃肠息肉患者主要是进行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进行该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可清晰观察到病灶的范围、浸润深度、有效进行切割及止血操作等。对胃肠息肉患者进行普通消化内镜手术时,置镜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导致其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可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9-11]。近年来无痛消化内镜手术在此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丙泊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具有麻醉效果好、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具有强效的麻醉、镇痛作用,且其不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诸多研究表明,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对接受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12-13]。研究指出,对胃肠息肉患者进行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能避免其因过度紧张而出现平滑肌痉挛,继而可提高手术操作的稳定性,避免术中对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14-16]。Cor、PGE2均为应激指标,可反映机体应激反应的程度。血清Cor、PGE2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的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且易导致其术后出现并发症[1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术后2 h,观察组患者血清Cor、PGE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相关文献[18-20]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对胃肠息肉患者进行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有助于减轻其术后的应激反应,促进其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切除息肉,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轻及应激反应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