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识图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以《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课程为例

2022-06-15成霞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施工图图纸岗位

成霞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土木教学部,上海 200241)

1 前言

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这也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及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建筑设备类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识读和理解相关的施工图都是其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它可以为后续的建筑设备安装及工程造价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快速的进入并适应工作岗位。但从以往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就业单位的反馈来看,学生进入岗位后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明显欠缺,这必然会造成学生就业后对工作岗位的不适应,从而延长了适应时间。

究其原因,一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脱节,学生岗位素养和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工作上手速度慢;二是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传授为主,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不好;三是多数学生对图纸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图纸本身,未能形成三维立体概念,将图纸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因此,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相关专业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课程为例

根据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以给排水专业方向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训练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引入实际工程案例,重构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如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既要学生掌握给排水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给排水施工图的制图规则,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的识读和理解图纸,从而进一步解决施工过程中与其相关的问题。

笔者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教学,针对实际工程案例中全套给排水施工图,结合实际项目施工组织子项进行拆分,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室外给排水系统等;在各子项中,又根据图纸类别如平面图、系统图、详图进行分类。通过将一套复杂的给排水施工图进行拆分并用于教学,一方面与实际工作过程吻合,突出职业特点,引导学生理实一体,促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化繁为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案例的选择上,选取学校实地项目(综合楼)作为教学案例,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图纸与实际项目之间的关系。

在选定实际案例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依据,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排列,以实际案例图纸为教学载体,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具体施工图的识读任务中,构建融合工作过程性知识和岗位技能标准的理实一体教学体系,从而实现由追求学科知识系统性向追求完成职业领域工作项目的知识系统性和过程完整性转变。通过讲授识图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岗位实际,设置若干学习任务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比如对给水系统教学单元,先根据岗位实际设置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再讲授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方式等知识点,最后在实践环节给出给水平面图、给水系统图的识读任务,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翻阅教材、规范,识读图纸。通过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完成由基本理论知识向知识综合运用的转化(图1)。

图1 教学设计思路

2.2 结合工程岗位实际,编制识图工作页,构建工学一体模式

在课堂实践环节,结合工作过程性知识和岗位技能标准,对接“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设计识图工作页,并以识图工作页作为任务驱动载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完成工作页,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工作页的设计中,将识图的方法蕴含其中,引导学生在识图的同时,掌握相应技能。例如,在“给水平面图识图工作页”的设计中,首先引导学生读取图纸名称、比例等基本内容,之后从底层给水平面图到屋顶平面图,按顺序依次设置任务,引领学生识读;在一层给水平面图的识读中,引导学生从给水系统的起点——引入管开始,沿水流方向进行读图。通过工作页的设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习识图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同时,工作页中引入给排水专业相关制图标准、设计施工规范等,引导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强化学生理解规范的能力,加强识图与建筑设备安装等后续课程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规范施工的意识。如在排水系统详图的识读任务中,通过让学生查阅施工规范,标注详图中排水管道的坡度,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排水系统的特点及排水管道的安装要求等专业内容。

2.3 信息化手段用于教学,虚实一体

给排水系统设备、管道、阀门种类繁多,从而导致其施工图较为抽象。将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引入教学,对工程案例图纸进行三维建模,实现了建筑设备和管道的具体化、直观化,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通过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的对应,进行平面和空间的转化,更好的理解给排水施工图所表达的内容,化解课程难点。同时,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引入,引导学生了解当下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另外,依托职教云在线教学平台,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及时反馈和论坛功能等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鼓励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课后拓展提升,构成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程为中心互动教与学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2.4 以立德树人为纲领,融入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教育改革,而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计着眼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重点培育学生严谨认真、高效务实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如在“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中,通过对国家水资源匮乏情况的介绍,引导学生树立节能、节水意识;在“消火栓系统施工图的识读”中,引入上海市胶州路大火等案例,分析其火灾原因及造成的后果,让学生深刻体会作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文明、规范施工对于项目的重要性,明白“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成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型人才。

3 结语

在对《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入学校实际项目案例,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岗位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识图工作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BIM模型化解了识图类课程传统的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课程思政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认可度,培养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后续,笔者也在思考将识图工作页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编制一本《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活页式教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后续教学。

猜你喜欢

施工图图纸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信息模型图纸多人协同创作系统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建筑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剖析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