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调督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2022-06-15王晓荷黄东挺卢琰琰

中外医疗 2022年8期
关键词:毫针疱疹带状疱疹

王晓荷,黄东挺,卢琰琰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

带状疱疹(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产生带状分布的多个水疱,且伴随病情加重,水疱体积相应增加,颜色从透明转为混浊[1-2]。 HZ 多出现在中老年和免疫力低人群中,其疼痛难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尽早予以合理科学治疗对疾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有关HZ 治疗方式较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以及手术等,但疗效均不理想或者代价高昂,容易遗留下后遗症。经临床研究显示,针刺、灸法、电针单独或者联合治疗对HZ 患者均有一定疗效, 但治疗时多采取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祛邪之法[3]。 该文现对2019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该院门诊及住院HZ 患者60 例开展研究,分析益气调督法对该类患者的疗效, 以期为临床制订有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就诊于该院门诊及住院的HZ 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 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40~90岁,平均(64.35±6.28)岁;病程1~7 d,平均(4.65±1.02)d。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41~89 岁, 平均(64.40±6.15)岁;病程2~7 d,平均(4.70±1.04)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与《皮肤性病学》[4]中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相符,多数沿头面部或肢体单侧分布;皮损是于红斑基础上产生簇集状水疱, 甚至存在大疱,严重者可产生血疱;疼痛存在一定特征,呈现针扎样、烧灼样甚至刀割样疼痛,且疼痛呈间歇性;疼痛是表皮神经受损导致,属于表皮疼痛而非内脏或者疱疹内疼痛;②年龄在40~90 岁;③发病时间在7 d以内;④意识清晰,同时生命体征稳定;⑤患者可积极配合完成研究, 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有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②妊娠或者哺乳阶段女性;③无疹型、内脏性、三叉神经或者耳带状疱疹等特殊类型带状疱疹者; ④拒绝参与此次研究者;⑤存在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病或者全身衰竭者,存在糖尿病、血友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恶性肿瘤或者出血倾向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盐酸伐昔洛韦片(国药准字H1096 0202),0.3 g/次,2 次/d;强的松片,30 g/次,1 次/d。 连续用药7 d,且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他药物,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出血,禁止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并指导患者戒烟戒酒。

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主穴选取局部、夹脊穴和阿是穴,配穴选取行间、阴陵泉、侠溪、内庭,双侧,常规消毒穴位后,夹脊穴采取1 寸华佗牌毫针,确保针身和皮肤之间呈45°, 往脊柱方向进针, 且深度在0.5~0.8 寸;阿是穴经1 寸毫针沿着疱疹局部区域围刺,于疱疹带头尾分别刺1 针,两旁结合疱疹带大小选择1~3 点,往疱疹带中央位置沿皮平刺,余下体穴能采取1~1.5 寸的毫针进针, 等到得气之后采取平补平泻法,以患者存在酸胀感为宜,1 次/d,5 次/周,3周为1 疗程,疗程间期休息1 周,总共治疗2 疗程。

观察组予以益气调督法,具体包括:(1)益气调督针刺法:①毫针刺法:主穴选取和疱疹对应督脉穴位(即病变相应的神经节段以及上下分别一节段),疱疹局部阿是穴;配穴选取支沟、气海、血海、足三里、太冲,均双侧。常规消毒穴位后,督脉穴经1 寸毫针, 针身和皮肤间呈现45°, 往上方斜刺, 深度在0.5~1 寸。 阿是穴经1 寸毫针沿着疼痛区域开展围刺,沿着皮肤呈现45°角度斜刺,迅速刺入0.5~1 寸,余下体穴能采取1~1.5 寸毫针进针, 等到得气后予以平补平泻法,将存在酸胀感为宜。结合疱疹范围大小采取6~10 针,针刺方向对称,疱疹带头尾部各刺一针。②电针:选择华佗牌SDZ-II 型电子针疗仪,频率5~20 Hz 连续波,确保强度在患者耐受范围内。上述治疗针刺及电针治疗30 min/次,1 次/d,周一至周五连续进行5 次治疗。 (2)益气调督灸法:①局部益气灸:选取局部疱疹区、足三里以及气海。 局部疱疹区回旋灸,确保患处存在舒适温热感但无灼痛,时间在10 min 左右;对气海和关元穴开展雀啄灸,各90下,确保局部皮肤潮红同时存在温热感。1 次/d,于针刺及电针期间同时进行。 ②调督火龙灸:患者放松,俯卧在治疗床上,将其腰背部暴露,消毒施术部位,将棉纱布铺在患者背部, 后将火龙灸器具放于棉纱布上。将备好的生姜末均匀铺于火龙灸器具上,确保姜末宽度覆盖住督脉和两侧膀胱经, 厚度约2 cm。均匀摆放艾绒至姜末上,艾绒的厚度约1 cm,将艾绒点燃施灸,等到艾绒燃尽之后重新摆放点燃,进行3 次重复操作,控制治疗时间在40~60 min。 结束治疗后将覆盖材料取下, 取干毛巾对背部开展擦拭同时覆盖上衣物。 1 次/周,于每周六(针刺休息日)开展。 观察组治疗3 周为1 疗程,疗程间期休息1 周,总共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 结合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对两组开展评估,痊愈:疱疹和疼痛完全消失;显效:80%疱疹消失,同时基本无疼痛;有效:≥50%疱疹消失,同时疼痛显著缓解;无效:<30%疱疹消退或者疱疹加重,出现新疱疹,疼痛感无减轻。 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100.00%。

②疼痛评分: 分别在治疗前后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开展评估,在纸上划一条10 cm 横线,代表0~10 分,横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外一端为10,代表剧痛,中间部分表示程度不一疼痛,由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程度,对应分数越高,即疼痛越明显[6]。

③睡眠质量评分: 分别在治疗前后经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开展评估内容涉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以及日间功能紊乱等项目,总分在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7]。

④统计两组疼痛消失、结痂以及皮损消退时间。

⑤不良反应:包括皮下出血以及烫伤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取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 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VAS 得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s),points]

注:和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6.98±1.25 6.95±1.36 0.089 0.929(1.75±0.46)*(3.84±0.65)*14.376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PSQ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 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PSQI 得分比对照组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SQ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SQ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s),points]

注:和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睡眠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2.76±0.24 2.80±0.28 0.594 0.555(1.68±0.42)*(2.39±0.45)*6.318 0.001睡眠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1.95±0.54 1.98±0.52 0.219 0.827(1.46±0.39)*(1.86±0.31)*4.398 0.001入睡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2.18±0.45 2.20±0.42 0.178 0.859(1.56±0.44)*(1.98±0.62)*3.026 0.001

续表3Continued table 3

2.4 两组患者疼痛消失、结痂以及皮损消退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疼痛消失、 结痂以及皮损消退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消失、结痂以及皮损消退时间对比[(±s),d]Table4 Comparisonofthetimeofpaindisappearance,crustingand skin lesions disappear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表4 两组患者疼痛消失、结痂以及皮损消退时间对比[(±s),d]Table4 Comparisonofthetimeofpaindisappearance,crustingand skin lesions disappear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组别 疼痛消失 结痂 皮损消退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2.96±0.70 5.25±1.08 9.746 0.001 3.18±1.02 4.96±1.14 6.373 0.001 3.05±0.96 5.02±1.05 7.584 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1 例出现皮下出血,1 例出现烫伤,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1 例出现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33%(1/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HZ 是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类非传染性皮肤病,有资料显示,该病在临床上的患病率较高,每年平均患病人数在3 000~5 000 人, 同时每年增长比例为2.5%~5.0%,复发率在1.0%~6.0%[8]。西医在HZ 治疗中多采取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加巴喷丁、甲钴胺等,但疗效欠佳,且存在一定不良反应[9]。 近年来,有关HZ 的研究多是于西医治疗前提下加以针灸治疗,但有关HZ 的针灸治疗标准及客观疗效评定标准依旧较为缺乏[10]。

带状疱疹于中医学上被划分到“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白蛇串”以及“玉带疮”等范畴,该病是情志内伤,使得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内火毒蕴积, 再加上风邪上窜头面部而发病; 或者夹湿邪下注,出现在阴部或者下肢;对于火毒炽盛者常出现在躯干部[11-12]。 此外,研究认为HZ 出现和督脉被邪毒入侵导致正气虚衰紧密相关。 因此,正气盛衰是HZ发病和预后重要决定因素, 也是该研究采取益气调督法的根本所在。 王艳珊等[13]对88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开展分析, 一组予以针刺治疗设为对照组, 一组予以针刺联合益气调督针灸治疗设为观察组, 最终发现, 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为 (1.58±0.42)分低于对照组(3.65±0.56)分。 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VAS 分为(1.75±0.46)分低于对照组(3.84±0.65)分(P<0.05),与王艳珊等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文观察的为单纯益气调督针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而王艳珊等研究中分析的是针刺联合益气调督针灸的疗效。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PSQI 得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消失、结痂以及皮损消退时间比对照组短,说明观察组疗效更佳,能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其睡眠质量。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分别从益气调督针刺法、益气调督灸法两方面开展治疗, 其中益气调督针刺法包含毫针刺法以及电针刺法, 毫针刺法选用督脉及益气扶正穴位开展刺激,能发挥疏经通络、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电针经高频电流刺激督脉能使神经兴奋性下降,促进脑啡肽等止痛物质释放,起到良好镇痛效果;同时能改善皮损区域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组织营养及代谢过程,加快皮损再生;局部益气灸通过艾灸局部疱疹区域、足三里和血海等,能发挥补中益气、活血止痛作用;调督火龙灸通过背部督脉和膀胱经施灸,利用经络加温以火郁攻之,能起到活络通经、扶正祛邪和调节神经机能的效果。联合以上针刺及灸法治疗发挥温通和温补效果, 于起到良好镇痛作用同时可对神经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睡眠质量[14-16]。 有研究显示, 对督脉穴位开展针灸能对患者五脏六腑功能起到良好调节作用,促进其机体的新陈代谢,提升其机体的免疫能力,有效抵抗病毒入侵,进而减少疾病出现[17-19]。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疗法安全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益气调督法对HZ 患者疗效确切,能减轻其疼痛感,改善其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毫针疱疹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