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率真与含蓄

2022-06-15陈鹏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含蓄艺术风格

陈鹏宇

关键词:韦庄词 艺术风格 率真 含蓄

中国人是喜欢中庸的,我们常说过犹不及,太过与不足都要让人皱眉头。譬如男孩子找女朋友,高冷绝艳如姑射仙子的,大概率让他们畏缩不前;狂热主动如虎豹豺狼的,又让他们避之不及,若再长得尴尬些,便要大骂腿短了。什么样的姑娘最讨人喜欢,大概是平日里天真活泼,稍稍碰一下却又红粉生脸的邻家妹妹。因为她们既不黏,又不疏,和你保持了一个恰恰好的距离,她把自己的好处半遮半露,给人一个似乎可以够得着的诱人目标,就是这一点可能性,撩动着你的好奇心。

蒲松龄是掌握了其中的奥妙的,他在《婴宁》中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益?”曰:“以示相爱不忘。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 妹子痴耶?”女曰:“ 何便是痴?”生曰:“ 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女曰: “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 “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 “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俛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 a

书生的婉转与婴宁的天真交相辉映,二者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就在书生逐渐把潜藏的愿望提到表层来,这个平衡即将打破的时候,婴宁俛思良久,说:“我不惯与生人睡。”少女的天真无邪打败了书生,他的愿望最终仍是没能破土而出,平衡重新恢复,而读者却从这一“追逐”的过程中发出会心的微笑。

当然了,这种调和之道并非蒲松龄一人专有,晚唐至五代的词人韦庄也是其中的高手,他的词很好地统一了率真与含蓄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特性,与读者形成了一个恰恰好的距离,从而引人入胜。

先来看看这些句子:“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读这些句子丝毫不会有费力之感,可以很顺畅、很轻快地读下去,盖其笔调疏朗畅达,有民歌的风味。哪怕是停顿较多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無情弃,不能羞”,读起来也丝毫没有顿挫之感。对比下“温韦”中温庭筠的《思帝乡》:“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其音节的疏朗畅快就明显不及韦庄了。

词本自民间,温庭筠和韦庄乃是最早致力于填词且卓有成就的词人,温庭筠尽力把词带离民间词的质朴与真率,显现出文人化的倾向,像“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样工丽的句子,是无论如何不会出现在民间词当中的。而到了韦庄这里,很容易看出他与民间词风的靠近,“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竟和“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乃是同一种风味了。夏承焘先生称韦庄“把当时的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路上来,又对民间抒情词给予艺术上的加工和提高”b,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

与民间词风的靠近造成韦词率真活泼的一面。首先便是遣词造句上的天然真率。韦词在语言上显出畅达妥溜的特性,少有“斧凿痕迹”,仿佛句句都是脱口而出。“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李冰若评这一“断”字极劣c,又如“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这顺口溜似的语言,与平民百姓生活中的用语是如此相像。乃至工丽一些的句子如“一枝春雪冻梅花”,“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指点牡丹初绽朵”,“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在我们一般人看来,也都很好理解。

他的随性最能体现在一首《女冠子》的开头:“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把日期作为一首词的开端,多么随意,多么直白,却又那么庄重。

其次是色调的疏淡。温韦都很喜欢在自己的词中加入一些色彩,但二者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温庭筠对于色彩的把握可以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他喜欢将一些艳丽的色彩繁密地织到词句里面,达到令人目眩的效果。典型的句子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是描写一位佳丽将醒时的情景。“小山”意指美人的眉头,王观有诗云:“山是眉峰聚”,“小山重叠金明灭”便是说这位美人耸耸眉头,即将苏醒,这个小动作使得她额上的蕊黄若隐若现。

随即,更大的动作到来,她那乌云般乌黑浓密的秀发也耐不住寂寞,将要滑过美人雪一般的亮白的脸蛋了。

这里温庭筠夸大了色彩的浓艳程度,蕊黄怎地如金?

美人再白也白不过雪。“鬓云”未着色彩,但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乌黑繁密的秀发。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形成一个色彩鲜明的对比,就如同操控着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先用金光闪烁你的眼眶,随后立马换成乌黑,再镜头下移,露出大片雪白,三个浓丽的色块紧密地朝读者的眼睛袭来,给人绚丽之感。他对色彩是着重强调的,并且费了大力气让它们浓,让它们艳,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韦庄对于色彩的处理和温庭筠可谓是完全相反。在他的笔下,虽然也有“金”“翠”“红”等明丽的色调,却一点也不使人印象强烈。韦庄不会过分地强调色彩,他只把色彩当成是一个调剂品,放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上。如“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这里面也有色彩词,却没有喧宾夺主的意思,它们只是老老实实地做好修饰词,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金杯”“春水绿”,而不是单纯的“金”和“绿”。明而不艳,可以说是他词中色彩运用的特点之一。

还有便是韦庄不会把众多色彩词集中到一起来“压”向读者,他的词中,色彩词的分布比较疏落,几乎没有把几种颜色汇聚到一起的情况。就算他写了色调鲜明的“皓腕凝霜雪”,而上一出现色彩的句子还要追溯到上阕的“春水碧于天”。碧色给人的印象早在到达“皓腕“前就消磨了,如此便不能留下色彩绵密的情况。两点结合到一起,韦词色调疏淡的特性也就很好理解了,这些色彩只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地方。

最后是抒情的直露。搭配着疏快畅达的词句,韦庄在主观抒发感情方面也是直接和畅快的,他不会留下许多似是而非的线索,叫人去猜,而是把想说的话、想抒的情明明白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读他的词,主旨很容易清楚,写离愁便告诉你是在写离愁,诉相思便告诉你是在诉相思。可以想见,韦庄应是个大度的人,他敢于大大方方地对陌生人坦明心迹。如《 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一对恋人今生永隔的无奈和愁怨呼之欲出。又如《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直可说是一首告白之作了。

韦庄擅于用一些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修饰词,如“惆怅”“恨”“含愁”“含悲”等来袒露情感,像“惆怅香闺暗老”“凝恨对斜晖”“含悲斜倚屏风”,都生动而浅露地传递出词人的情感。有时他甚至会直抒胸臆,“白头誓不归”“不胜悲”“恨何穷”,等等。

他的抒情是显的。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你读多少遍也不知道他在忧愁什么,而在韦庄这里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正如唐圭璋所言:“端己则深入浅出,心曲毕吐。”

韦庄词风自然真率、清秀可人,周济称其“初日芙蓉春月柳”(《介存斋论词杂著》),甚是精当。然而,靠近民间并不代表他彻底融入民间,当词这种文学体式落入文人阶层手中,就必然要被其拔高,逐渐脱去身上质朴的外壳,注入一些更为复杂的东西。韦庄与温庭筠相比,只是在这条道路上少走了几步罢了,虽然有清丽自然的词句,但韦词中的绝大多数篇章仍与“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这样的民间歌谣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韦词本质上来说是属于文人的,表面上的率真实则潜藏着一股不易被察觉的含蓄和婉转。

词(尤其是小令)篇幅短小,长短错落,形式较为自由,十分便于抒情。因而自它诞生以来,词作者们大多用比兴的手法,用一些飞动的、跳跃性的语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像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很难找出这些句子间有什么确切的逻辑关联。又如温庭筠的“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后两句飞燕不知从何处破空而来,又踏空而去,仿佛欢洽的教室忽然推门闯进一个绝色美女,风一般又从后门飘出去,惹人注目,又令人费解。

而韦词则不然,他的词更多地注重“ 赋比兴”中“赋”的使用,喜欢铺陈,上下文之间有着清晰的脉络,叙事性或者说逻辑性带给韦庄双重身份——他不仅是情感的抒发者,同时也是故事的讲述者。这使得他的词有了“浑成”的境界。试看这一首《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清朗暢达的语言特色仍在,但在叙述上,这首词是曲折的。上阕述说了一对恋人在经历缠绵一夜后清晓分别的情景,到了下阕,空间转换,来到了一个放有漂亮金翠羽装饰的琵琶的房间,“我”在抚着琴弦,弦上发出黄莺一般的叫声,那个声音在劝“我”:早日回家吧,家里的那个她正长得跟花儿一样呢!到这时读者才发现不仅空间发生了转移,时间也发生了转变,上阕原来是“我”的回忆,这种叙述不得不说是婉曲的。

多铺叙的成分使得韦词产生了曲折的效果,这样的内容又很容易潜藏起一些细节,让人找到疏畅语句中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如那首有名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这是“人人”说的,韦庄本人可不一定这么想。以下皆是旁人劝他留在江南的说辞,什么景好人美,最后告诉他:“你又没老,为什么要回乡呢?(因为中国人常说叶落归根,人老了回乡是天经地义的,还没老那就不强作要求了)回去也不过是去断肠罢了。”韦庄是长安人,当时的北方战乱不断,江南则太平多了。前面的语句如春水一般轻快地流下,但到了“未老莫还乡”这里,显然是碰到了一些阻碍,打了个旋儿。注意这个“莫”字,这是个表示嘱托叮咛的字,态度较温软,如果换成“不”, “不还乡”乃是主观上不愿意还乡,而“莫还乡”就十分耐人寻味了,这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想回乡却不能回的苦楚和无奈,若加上后面的“还乡须断肠”,就能进一步坐实这个推断了。

又如他的一首《浣溪沙》中的一句“想君思我锦衾寒”。一个“想”字,一个“思”字,极为含蓄。明代沈际飞评:“替他思,妙。”(《草堂诗馀别集》)明明是自己在思君,却擅作主张,认为君应当在担心“我”的锦衾寒吧。由他人起笔,委婉地传递出自己微妙的情感,这种“自以为是”的写法很容易被忽略。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中两次出现的“须”和“莫”;《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中的“更”字等,都有这样的意蕴在里面,这里就不多加阐述了。

还应当指出的是韦词抒情的不完全性。前面提到,韦词在抒情方面是直露的,他会大方地告诉读者他在此处是想传递哪方面的情感,可这并不代表他会大方到把一切都告诉人们。韦庄的词里,这种特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详细写了一个女子清晨梳妆妥当之后,独自观赏牡丹的全过程,末一句点出她的伤春情绪,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了,给我们留下太多想象空间。

还有的时候韦庄喜欢顾左右而言他,抒情抒到紧要处,突然转向别的地方去了,恰如辛弃疾的“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便是韦庄喜欢以写景作结。如《清平乐》: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这是写的异地恋的苦闷。以写景起笔,镜头慢慢转向闺房,一位女子正在那里惆怅,悔恨她的婚姻,她独自凭栏,思虑万千(思深)。一般说来,像这种情况,接下去便是直抒胸臆,将心中积压的愤恨毫无保留地喷出,但韦庄却跳转到孤眠梦醒时分的空寂景象。情感的流动是:压抑,压抑,欲爆发,最后又转回压抑,一如鲍照“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踟蹰不敢言”,这同样是一种抒情的不完全性。

总的来说,韦庄的绝大多数词作都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清新流利的语言下潜藏着内容层面的隐痛。率性的语言成了一层防卫能力并不那么强的保护壳,在它的“欲盖弥彰”之下,韦庄词里的含蓄一面被人一知半解地瞧出来,从而产生出一些耐人咀嚼的东西。二者相互配合,构成韦词的特殊风格。

清代的陈廷焯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e 这个评价真是再精当不过了。虽然吴世昌先生曾表示过反对:“端己词,直达而已。如‘去年今日’,全是直抒胸臆,如出水芙蓉,了无雕饰。曰‘ 纡’曰‘郁’,都是厚污作者,硬欺读者。” f然而,如《思帝乡》(春日游)这样“直达而已”的篇章只占韦庄为数不多的词作中的极小一部分,“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仍可以作为韦庄绝大部分词作的总体概况。

韦庄的词体现了率真和含蓄这两个特性较为和谐的统一,正如一个勾你过来又嬉笑着向前跑开的翩翩少女,她与我们维持了一个恰恰好的距离,从而散发出一种摄人心魄的美。

猜你喜欢

含蓄艺术风格
含蓄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忘了含蓄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含蓄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含蓄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