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评点中看《西游记》前七回孙悟空形象

2022-06-15杨陆海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游记

杨陆海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形象 叶昼 小说评点

袁无涯在《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中写道:“书尚评点,以能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也。得则如着毛点睛,毕露神采;失则如批颊涂面,污辱本来,非可苟而已也。”a小说评点点缀于文本之中,不仅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创作意图,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更多读者。其中,优秀的评点对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特点和思想内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叶昼假托李贽所作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西游记》评点本中广为流传的版本之一。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贯穿始终,这一形象对于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家的创作意图的展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关注《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一书前七回中对孙悟空的形象评点,探究取经之前孙悟空性格的转变过程。

一、叶评中孙悟空形象的自然性

叶昼的评点首先注重孙悟空的自然性,前七回的孙悟空正处在由“大道生”向“定心猿”的转变时期,“猴”的自然本性在其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中得到体现,为塑造一个丰满灵动的孙悟空形象打好基础。

猴给人留下的顽劣印象多来自它灵活好动、贪吃爱玩的本性,物性为猴的孙悟空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五回,玉皇大帝安排孙悟空看守蟠桃园,他却监守自盗,“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随后便“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叶昼在此二处分别评点“这是本色”与“猴”b。猴子爱桃即是本性,叶昼将猴子贪嘴好乐的本性点出,是其自然本能驱使他犯下大错,为读者揭示此处伏笔。不但是吃桃,偷丹时的孙悟空也顽劣至极。他寻得太上老君炼制的宝贵丹丸,“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叶昼评:“此猴可恶,又可喜也。”在常人看来,如此珍贵的丹药怎由得一个猢狲糟蹋?可孙悟空眼中只同“炒豆”一般。这是猴性,是他的本色,也是他无视制度与礼教束缚的自由精神的外现。敢作敢为,一不做二不休,才是孙悟空的可爱之处。这样的人物令人不禁大呼有趣,引人神往。

猴子本爱学人扮相,孙悟空习得七十二般变化更是这一特点的外延。叶昼集中评点他与哪吒、二郎神的较量。第四回,孙悟空与哪吒争斗酣时,使出如此招数,“正在那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作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遇上二郎真君,孙悟空故技重施。第六回,他“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二郎真君回到庙里,一众老小竟分不出孰真孰假,直到与真君打了照面,孙悟空才现出真身,还不忘调侃真君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孙悟空这七十二般变化源自猴子学人的顽皮脾性,别人用了反而卑鄙,他使出来还抖着几分机灵!叶昼在这两处评“猴”,既说明孙悟空反应机敏、善用招数,又将孙悟空的猴性外现。

孙悟空的自然性还在其狂言中。狂妄自大的口气,犀利露骨的话语,常常出人意料。初见二郎神就揭人老底,将真君的家丑外扬,他直言:“我待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姓名。”接着变换样貌,抢占真君庙,扬言要真君庙改姓孙,活脱脱一个霸道山大王。叶昼评“猴”,意在说他心无规矩,目无道德,不入尘世,不懂道理。评点语言,是在动作与心理描写的基础上对孙悟空这一形象自然性的完美展现。

二、叶评中孙悟空形象的社会性

叶昼的评点从三方面展示孙悟空形象所具有的社会性,拜师学艺时的聪明坚定、追求自由时的决心反抗和面对强权时自如应对的灵活机敏。

拜师学艺的故事中,叶昼就指出孙悟空的聪慧坚定。第一回,孙悟空萌生拜师学艺的想法后就毫不犹豫地启程寻访高人,当时“群猴尊美猴王上座,各依齿肩排于下边,一个个轮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次日,美猴王早起”,叶昼评:“如此勇决,自然跳出生死。可羡,可法。”前一日痛饮,已是大醉,可第二日仍可以早起,即便天生神猴,这样坚毅的决心不可小觑。“勇决”二字称赞孙悟空当机立断的气魄和异乎常人的决心,“自然跳出生死”也暗示他即便困难重重也要学得长生之术的恒心。叶昼还感叹“可羡,可法”。羡慕孙悟空可以舍下一切追寻自己想要的长生,也在告诉读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孙悟空请樵夫为他指路一节,他拉住樵夫不肯放手,刨根问底,生怕寻不见神仙。“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绝不忘你指引之恩。’”此处叶评:“痴猴。”拉着樵夫仿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个“痴”字分外传神,不仅表现他痴于学艺渴望跳脱轮回找到自由大道,还点出他不畏路途艰苦一心求学,不愿错失任何机会的决心。第二回中写祖师传将他秘术,佯作恼怒离开徒弟们,那些不明就里的弟子“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赔笑”。叶昼评:“老猴聪明。”

孙悟空的聪明机智早有体现,只不过前篇的聪明是与动物相比,这里的聪明是和这一班修仙之人相比。祖师的话里有话,他能听懂;同伴对他鄙贱嫌恶,他能忍受;大家对他抱怨不止,他还能赔笑。这样的孙悟空拥有的不仅是变通灵活的小聪明,还有坚忍不拔的大智慧。

孙悟空追求自由、渴望“跳出轮回网”是《西游记》故事的开端和主题。拜师一节,祖师问孙悟空父母在何处,他说自己没有父母,叶昼评:“着眼。无父母,就是自家做祖了。”道出这一角色的使命,也为他不断追求自由,要“自家做祖”打下伏笔。第三回中,他直下地府、勾生死簿,叶昼评曰:“爽利,的是妙人!”“爽利”二字旨在说明孙悟空的果敢与坚决,绝不瞻前顾后,即便阴曹地府有十代冥王执掌也未曾令他有丝毫畏惧,这是孙悟空的绝处所在,也是他决心反抗的体现。斗过地府,再斗天庭,花果山豎起“齐天大圣”的旌旗昭告天下自立为王!叶昼大加赞赏这自立为王的举动:“爽快!要做便自家做了,何必在他人喉下取气。”“爽快”点明了孙悟空的勇气和决心,形式上“自家做祖”,本质上在于他追寻自由精神的坚定决心与高昂志气。

两斗天庭的实质都是个体与强权的对抗和斗争,叶评重在点出一个能够自如应对高压强权的机智猴王形象。第四回中,孙悟空两次与天庭接触,一次直面玉帝,一次遇上天庭使者太白金星,两次见面,他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觐见玉帝,孙悟空上殿,玉帝问道:“那个是妖仙?”他方才“躬身答应”,叶昼评:“猴孙不知礼体固矣。”孙悟空本就生在自然之中,摘野果、饮清泉,与猴子猴孙们共享乐,哪会知道尊卑高下?哪会知道等级社会中的君臣之礼?“唱个大喏”对孙悟空而言就是一个大礼了。接见使者时,孙悟空态度一转,“带引群猴,顶冠贯甲,甲上罩了赭黄袍,足踏云履,急出洞门,躬身施礼,高叫道:‘老星请进,恕我失迎之罪’”。此处,叶昼评:“此猴有知礼体矣。”相隔不久,为何孙悟空便能识得体礼?两处评点想告诉读者,面对天庭不同的安排,孙悟空的态度也明显不同。受职天庭,孙悟空深知天神眼中的他只是一个碰巧得道的猢狲而已,他也没给玉帝一个好脸色。大闹天庭后,太白金星前来招安,面对肥差,他自然高高兴兴,便与天庭使者和和气气。这不是孙悟空的成长,而是事情的发展如他所愿产生的效果,看似知礼,实是给天庭做戏,这是猴王的机智与态度。

叶昼通过评点细节将孙悟空身上蕴含的社会性展示给读者,将其形象特点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形象。

三、前七回中叶昼评点的特点

孙悟空形象本就顽皮、可乐,加上叶昼风趣、幽默的评点语言,令人拍案叫绝。第一回,孙悟空钻进水帘洞安置好家具,安坐洞中,对众猴说:“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猴自石中来,父母都寻不得,哪有人教书识字?也学儒家经典?叶昼评:“老猴也曾读《论语》?”一问作者,又问读者,机智风趣的反问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他还自问自答,石猴变身美猴王后有诗一首:“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叶昼评:“此物原是外王內圣的,固有美猴王,齐天大圣之号。着眼!着眼!”“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属道家思想,叶评告诉读者,无论是诗赞还是后文取名起号,孙悟空口中虽念着《论语》,但也身兼道家之思想抱负,可见他具有的思想内涵并不单一。这里既回答了上文提出的问题,又暗示读者孙悟空合儒释道三家一体,故是神猴!这样诙谐的评点三言两语中道出作者真意。

除了语言,叶评也揭示了故事情节发展。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只是个养马小官时,他一怒而走,做回山大王,众猴同他谈起做何官职,他却说:“那玉帝不会用人。”叶昼也评点此处:“玉帝也不会用人,奈何!”玉帝掌管天庭怎会不善用人?这是叶昼将作者的伏笔提示给读者,为召孙悟空再次去天庭为官做铺垫。二次进入天庭,玉帝又给猴子一个看守蟠桃园的官职,为下节偷吃蟠桃、破坏宴会、大闹天宫做铺垫,这里评点更是幽默:“着他管蟠桃园,分明使猫管鱼,和尚守妇人也。”既照应前文评点,又提醒看客此处伏笔,猴子看桃园,有违世间常理,必然有乱。此类评点向读者提示行文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意图。

叶昼常借评点感慨世情,其评点中有的旨在慨叹世风日下、价值观扭曲,有的则用讽刺的语调表现他对世相的不满。第一回,众猴围观水帘洞时叫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叶昼评:“着眼!今世上哪一个有本事钻进去讨出个源头来,可叹!可叹!”这里影射当时世人价值观扭曲,慨叹世上缺少有勇有谋之人。孙悟空求学到南瞻部洲时,作者描写世人皆为“名利之徒”,后有诗写道:“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叶评:“世人可惜,世人可叹,不及那猴王多矣。”一句短评,将当时社会上争名逐利的价值观一语道破,既表达了叶昼对名利社会的不屑,也写出其心中的无奈。

孙悟空觐见玉帝一节,叶昼在评点中还不忘嘲讽世上“君子”,写道:“猴孙不知礼体固矣,如今又有一等君子互损,就在礼体内作耍。”叶昼借此讽刺那些自称“君子”却迂腐至极,仿佛跳梁小丑为人不齿。叶昼评点中也注意到社会乱象,孙悟空与哪吒斗法时叫板,说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叶昼直言:“如今偏是奶牙未退,胎毛未干的会大话。”这是对社会中自大妄为者的批判,也将明末思想启蒙过程中扭曲畸形的政治观和道德观暴露无遗。

四、叶评孙悟空形象的意义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西游记》:“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c孙悟空在《西游记》的神魔中可谓“首屈一指”,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是作者对现实中一部分人思想的真实反映,还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叶评揭示了孙悟空形象的内涵意义。吴承恩将动物、人、神三种个性融合为一,令孙悟空形象兼具自然性与社会性。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作者既传递了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又表现出对无法挣脱现实枷锁的无奈,同时也寄寓了其渴望打破藩篱的愿望。叶评则提升了读者阅读时的审美感受,叶评重在人物刻画处,“猴”“趣”等批语都向读者传达孙悟空的个性和趣味,解读平凡中的非凡,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孙悟空形象和作者的创作手法。这样的评点将“齐天大圣”一把拉回我们身边,挖出角色身上的亲切感,拉近读者同角色、作家之间的距离。

许景昭在《评论与修改:明清小说评点的功能及意义》一文中提到评点的重要功能在于“为读者鉴赏作品、引导读者正确阅读,以通作者之意”d。叶昼的评点不仅将孙悟空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揭示出来,还将他从猴到人再向神转变的过程呈现给读者,使读者关注到这一形象的活泼可爱之处,也看到他身上为追求自由而具有的坚定果敢的精神,还将这个大智大勇形象不时暴露的小缺点告诉读者,展现出孙悟空形象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此外,叶昼重在对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的评点,对提升读者的审美感受、增加读者的审美水平有一定帮助。叶评分析作者的行文脉络、剖析作者的创作手法并揭示其创作意图,为后世叙事小说的创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猜你喜欢

西游记
《西游记》校释补苴三则
闽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