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深层影响

2022-06-15张志红付炜炜

文化产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云冈石窟石窟艺术

张志红 付炜炜

本文以文化自信为全新视角,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效能进行深入分析,将从“增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主体性意识;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提供更好的传承性动力;增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包容性;激发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发展潜能”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文化自信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深层影响,从而更好地推进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现代化保护及传播的进程。

从宏观角度出发,文化自信对我国整体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微观角度来说,文化自信对我国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我国民族文化精神遗产的内在价值观的自我肯定和认同感,能从诸多方面对诸如大同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之类的传统文化艺术遗产起到由内而外的积极影响。云冈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因其悠久的历史背景、杰出的造像艺术形态以及内蕴于其中的深厚文化艺术内涵,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西方工业文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及互联网科技等的不断兴起,原本在我国广大民众心目之中占有极其神圣地位的云冈石窟造像艺术遗产,逐渐被削弱了原本在时代语境中的宗教信仰意义以及近乎完美的文化艺术价值。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原本在佛教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封建政权的影响之下,成为石窟艺术巅峰杰作,如今却在各种现当代文化艺术作品的冲击下,逐渐淡出民众的视野。

各种充满现代科技元素与具有全新艺术观念内蕴的艺术展览场所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受众前来欣赏,像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之类的传统型文化艺术遗产,参观者明显减少,且参观者主要是年龄较大的群体和相关学术研究的专业艺术群体。

如此现状,除了上百年来传统文物保护手段落后,导致石窟造像艺术形貌有所损耗而削弱了其审美吸引力之外,还有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带来的效能低下等。这些都是造成石窟造像艺术文化魅力大打折扣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以文化自信的全新视角,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效能进行深入分析,已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探究工作。

笔者将从“增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主体性意识;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提供更好的传承性动力;增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包容性;激发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发展潜能”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文化自信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深层影响,以更好地推进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现代化保护及传播的进程。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

“云冈石窟是在1500年前由北魏王朝举全国之力完成的皇家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在我国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时代在不断发展,而云冈石窟则始终坐落在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南麓。它是全人类的文化艺术宝藏,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艺术魅力。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总计有50000多尊佛像,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主要有佛教雕塑、佛本生故事、飞天造像等内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昙曜五窟”,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群中最高雕塑水平的具体体现,其佛像形制结合帝王相貌,将佛教文化与现实审美相融。

云冈石窟始建于和平初年(460),以昙曜五窟(第16—20窟)的建设为主,这是第一期建造阶段,后来北魏迁都洛阳后其建设工程开始式微,直至北魏灭亡。云冈石窟建设开始之前,魏武帝施行“灭法”政策,佛教相关寺庙和经书遭到大规模焚毁。这一状况让佛教文化信仰者意识到,相比于寺庙和经书,依山而建的石窟具有一定的风险规避能力,不会轻易受到侵害。后来,文成帝开始“复法”运动,佛教重新得到重视,昙曜被任命为沙门统,他鼓励文成帝在云冈建设佛教石窟,借助宗教力量辅助皇权,由此便开启了“昙曜五窟”的建设。昙曜五窟中的佛像“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彰显出皇家石窟建造工程的浩大规模。当时的建造匠人均为凉州人,造像风格尚有印度特征。昙曜五窟总体为穹隆顶、马蹄形制,主要佛像高大健硕、面丰鼻高、眉眼细长,富含古印度犍陀罗造像艺术风格中雄浑、质朴和健劲的特征。

从孝文帝登基开始,云冈石窟展开第二期石窟建造工程,直至迁都洛阳。其石窟包括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随着皇家政权大力提倡开凿石窟、塑造佛像,官吏及僧尼均开始开凿小型石窟,这使得云冈石窟的开凿工程达到高峰期,洞窟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当时北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达到强盛状态,云冈石窟的雕凿技术逐渐本土化,造像呈现出繁复精美的特征,整体汉化。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政治中心发生转移,皇家政权将石窟建造重心转向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使云冈石窟呈现出新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是云冈石窟第三个开凿阶段,只有留在平城即大同地区的官员和老百姓还在继续开展小型洞窟开凿活动。受大量汉文化的影响,“秀骨清像”成为这一时期云冈石窟造像的主要艺术特征,窟内佛像均展现出消瘦和长颈的特点。

隨着北魏政权灭亡,云冈石窟开凿工程也走向衰落。在宗教信仰的支撑下,隋代、唐代、宋代、辽代、元代都对云冈石窟展开了不同程度的修建,但最终还是陷入了沉寂。近代开始,云冈石窟的重大文化艺术价值得到重视,日本学者率先对其展开深入调研,发表了《北清建筑调查报告》等内容。1933年,梁思成详细调查云冈石窟及相关古建筑,从建筑学角度对其展开风格探析。20世纪后期,云冈石窟获得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重视并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文化自信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深层影响

增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主体性意识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在本民族及世界文化艺术历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但是除了北魏时期,云冈石窟造像艺术虽然始终存在,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但仍然处于边缘化地位。

不管是什么事物,要想获得宏大且长远的发展,强大的文化自信和自我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尤为重要。因此,如果我们能增强有关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文化艺术自信心,在全面认识其文化艺术内蕴,肯定其相关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以强烈的主体性意识、积极的心态推动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现代化保护及传播。这无疑可以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作出重大贡献。

要想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提升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主体性意识,首先要充分认识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全部内容、形式、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相关文化艺术特征等。唯有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做到全面认识,才可以从中发现、挖掘出重大文化艺术价值,从而采取相关保护措施,进一步推动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发展。

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提供更好的传承性动力

任何事物要想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便要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基础上,树立自我认同感,在自身相关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可以激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措施,从修建之初便始终存在着。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当地政府部门及民众在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播方面的认知偏差,使云岡石窟造像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并未得到应有且充分的保护及传播。据此,我们应当站在新时代视角之下,认识到文化自信这一概念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当下生存处境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之所以在过去没有得到充分的专业性保护,除了相关技术方面的落后、自然环境方面的严重侵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价值没有树立足够的信心。倘若我们对于某一事物的重要文化艺术地位没有产生全面的认识,未能充分肯定其价值,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对其采取一系列传承性的保护及传播措施。即便有,可能也只是抱着对待一般文化艺术遗产的心态,对其履行相关义务。

因此,只有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树立文化自信心,并发自内心地对其相关文化艺术特征、内蕴、历史文化地位等进行深度审视,充分肯定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对本地、本国甚至全世界的重要意义,才能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措施提供相关理论及实践动力。

增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包容性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讲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云冈石窟造像艺术要想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获得长足且稳定的发展,相关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便不可只沉迷于其自身有限的文化艺术特质之中,全然摒弃其他的文化艺术因素。

即便云冈石窟造像艺术造诣已达到一定境界,但是相关保护与发展工作也需要积极借鉴其他相关文化艺术作品的优势和经验。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积极发现、挖掘其自身的价值资源,并通过其他文化艺术的不足反观其自身的缺陷,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如此一来,才可以保证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在丰富的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有着自己坚实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化自信的确立。要想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之外的重大文化艺术遗产表现出包容及欣赏之态,首先应当充分肯定云冈石窟造像艺术自身的价值,并且对于他者的存在秉持虚心学习以及批判的态度。如若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本身就缺乏自信,毫无疑问也就缺乏从容接受他者优点的谦卑,更加欠缺站在客观角度对他者作出评价的底气。

激发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发展潜能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针对性保护及传播措施始终存在,但是却从来没有将其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彻底激发出来。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始于我国古代北魏时期,当时我国正处于各民族大融合时期,中、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把自身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佛教造像艺术、石窟雕凿手法、佛教禅宗思想传播到了中原地区。通过当时民族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汲取营养以丰富、强大自己的方式,北魏王朝才得以创造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这般既具有本国风土人情,又富有西域、印度、中亚及我国诸多少数民族审美特征的宝贵文化艺术遗产。

毫无疑问,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不管是对山西大同地区,还是对我国乃至世界而言,其具有的重要文化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大众对其重要文化艺术价值的认知却亟须加强。因此,针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的文化自信之确立,便显得极其重要。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历经上千年风霜,向我们走来,今后也应当以更加沉稳而坚定的步伐,走向千百年后的未来,成为华夏民族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艺术根基。

我们要充分肯定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相关文化艺术价值,并充分挖掘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深刻内蕴及重要创作技能,遵从与时俱进的原则,充分运用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所蕴藏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安然.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8.

[2]陈晓莉.“文化自信”语境下的传统节日文化弘扬研究[J].学习论坛,2015,31(09):60-63.

[3]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云冈石窟研究院.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5]张燕.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以甘肃省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7(02):121-123.

[6]张天宇.云冈石窟五华洞壁画修复保护技术[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项目编号:2021Y720);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项目编号:SYYJSJC-2187)。

猜你喜欢

云冈石窟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云冈石窟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
纸的艺术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爆笑街头艺术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