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2022-06-15彭晓雪
彭晓雪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社会民众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更高的重视。因此,学前教育当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高职院校是人才孵化的重要基地,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其是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力军。一定程度而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整体质量。主要从多个层面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展开深度的探索和分析。
[关 键 词] 新时代教育;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48-03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特别是学前教育事业,在这一教育改革春风的推动之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不同形式的幼儿园大量涌现。基于此,学前教育事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量的方面要求越来越大,在质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工作者本身所肩负的育人责任也越来越大,应该不断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创新,致力于培养更多优质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模糊,重心偏差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学前教育事业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而高职院校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孵化基地,其主要目标是构建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积极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中。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道路还存在一些阻碍。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则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培养的重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简单来说,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全方面、全过程、多层次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投身岗位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快地适应,能够与岗位职责相匹配。但是在践行这一目标的过程当中,却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主要是往高素质实践型人才方向倾斜。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对高素质所囊括的具体定义不够清晰,缺乏具体的表现形式。因而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该专业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没有明确的教学改革方向,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另外,高职院校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在具体过程当中,对人才培养的重心却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难以实现专业化成长。
(二)教師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见教育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教师本身于教育而已,是灵魂、是核心。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但是在当前高职学校教育专业实践过程当中,不难发现,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教师队伍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和有机结合,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本身缺乏学前教育经验,没有深入接触过幼儿园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多的是倾向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纸上谈兵的情况较为严重,没有实践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在于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任教老师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对心理学管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认知不足,理解不够深刻,专业水平较低,继而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对于学生的“学”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虽然在专业教学中,融合了新颖的内容,但是并没有立足于教学体系的高度,对教学流程重新设计,对教学体系重新规划。可见,“融合”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融合,而没有从实质上进行改变。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路转向
(一)师德为先
学前教育是我国传统的师范专业当中的一种形式,具有清晰、明确的指向性。简单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根本任务始终保持不变,应该积极迎合时代的潮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满足现代教育的实际需求。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更多的是往学徒制、企业师傅制、双元制等方向发展,一定程度而言,这类理念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又有多高的适配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的职业教育专业之间有明显的区分,它有自己特定的属性,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在于高精尖技术人才的范畴,而是不断地加强对专业人才教育情怀、高尚师德的塑造。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当中,它更是一份充满爱、充满温度的事业,而不是机械性的工作,不是冷冰冰的职业。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走坚持师范教育的阳光大道,坚持师范教育的根本方向,把培养学生师德放在所有教育工作当中的首位。
(二)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全情投入,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才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无论是专业知识的获得、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是专业理念和道德品质的养成,都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够获得效果。因而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所有的育人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展开。在学校当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战场,也是老师育人的主要场所,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之上,应该回归课堂育人的主要阵地,实现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让学生获得专业发展、成长、提升。
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则要求老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解脱出来,更新教育思维,融入新的内容,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为学生搭桥铺路,在学、教、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交流碰撞过程当中获得新的发展。另外,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是示范者,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标准,所以专业老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三观”正确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培养出有正确“三观”的学生。
(三)实践落实
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度融合之下,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运而生,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之间的有机匹配,其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实现其职业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一基本特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坚持走实践道路,加强对学生保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当中积极适应,积极融入。因此,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应该深入幼儿园教育,走进一线,探索其岗位能力需求,以此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和幼儿园岗位的无缝衔接。
加强和幼儿园的合作,坚持校-园合作的模式,与幼儿园共建共谋,加强合作,形成多方教育合力,为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添砖加瓦,构建一个更广阔的育人平台,拓展育人空间,优化育人效果。再者,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岗位核心能力的转化,促使其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且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细致地分解,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匹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当中,遵循教学目标,落实实践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以项目的形式铺开,对学生所获得关键能力进行考核,通常以成果或者作业的形式进行监测,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课程与岗位核心能力的对接。
(四)持续改进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改进,并且落实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促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获得稳步提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其一,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标准。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专业调研等,都应该确立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让专业任教教师在相关标准的指引和支撑之下,不断追逐目标、达成目标。其二,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应该实现常态化管理,具体可以组织成立教学督导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展开教研活动,落实听课评教评学等相关制度,做到纪律严明,有纪可循。其三,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的推动力在于高校自身的重视和努力,所以应该不断强化质量主体意识,不断促进教学自我评估制度的完善。其四,完善反馈调节机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的原则,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应该完善反馈调节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改良、解决,并且促使这一过程固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
(一)明确目标,调整重心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以具体目标为导向,才能够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弊端则在于目标不够清晰、明确,重点有失偏颇,继而所导致的结果则是效果不佳、质量堪忧。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基础关键的环节之一,则是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的重心。而关于目标的落实,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新时代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积极对利益相关方进行调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这一基础之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在人才培养重心方面,则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然后对目标进行分解,增强对幼儿园教师岗位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分析、系统性研究,将相关的要求进行条目化、模塊化,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相匹配,实现针对性培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养直接影响教学结果,高职院校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则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是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强势推力。一定程度上,教师队伍的构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助推我国职业实现教育良好改革的力量之源,是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构建教师队伍的过程当中,应该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科研为基、双师素质为要的理念,发展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出一条“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之路。
其一,加强和优质幼儿园的合作,实现双向、稳定交流,确立互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比如,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当中,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服务幼儿园教育,同时增加实践经验,提升保教实践能力。幼儿园的优质教师也应该定期入校,给予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实践指导,积极参与学术性研究活动,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其二,落实“双师型”教师专题培训。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获得发展,才能够紧跟教育时代的脚步。为落实“双师型”教师专题培训活动计划,具体可以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或者知名的大学进行有效合作,构建一个更宽广的培训基地,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
(三)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教学体系构建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该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乘着时代的东风,积极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之路注入新鲜的血液。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在这样的一个大型资源库当中,容纳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优质的教学案例、前沿的教材内容等,实现共享,丰富教学内容,使得专业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和魅力。另一方面加强对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新颖教学方法的研究,积极打造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促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另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设置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一定程度而言,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具体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强对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进行模块化设计处理,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专业人才,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让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养有用武之地。再者,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实践主要落实在校内与校外实践、实训与实习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等多个环节。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明确自身所存在的短板,查缺补漏,针对性地提升,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实现建设思路的转变,落实具体的建设途径,打开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段元花.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家教世界,2021(24):28-29.
[2]刘晓.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3):100-103.
[3]樊丰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追求、指向与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0(2):59-64.
[4]陈金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30):106-107.
[5]刘玉芝.解析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J].教育现代化,2020,7(39):174-177.
[6]刘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2):84-8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