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北京人家的掸子

2022-06-15陈伟

北京纪事 2022年6期
关键词:鸡毛掸子花会羽毛

陈伟

相傳在上古时期的夏代,人们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猜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就是鸡毛掸子的由来。

老年间,老北京人嫁闺女,除了陪送金银房产、家具木器、衣物被褥、脸盆尿盆子孙盆外,必少不了一堂瓷器摆设:掸瓶帽筒将军罐,帽镜盆景大座钟。那大掸瓶里一定要插一把鸡毛掸子,寓意是有娘家人给姑娘“壮胆儿”。

在过去,北京人家家户户必备鸡毛掸子,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装饰摆设。鸡毛柔软吸尘,不伤器物,扫个桌面柜面、边边角角轻巧方便,使用完掸子在屋外磕打磕打就玩事。买卖铺户也备着掸子,随时掸扫浮土,保持清洁。可令人不解的是,卖糖葫芦的商贩也在篮子里插把鸡毛掸子,糖葫芦又不能掸,这是为什么?古瓷泰斗耿宝昌先生回忆,小时候在古玩店学徒时,每天早起要把瓷器掸扫一遍,别的学徒怕碰坏古瓷,都不敢下手,唯他胆大心细,干起活来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受到掌柜的喜爱。还有一种用硬羽毛扎的大长把掸子,专门是扫房用的。掸子是用公鸡的羽毛扎制的,鸡寓意“吉”,瓶寓意“平安”,配在一起即为“平安吉祥”,是镇宅辟邪、迎吉纳祥的象征。由于随手可得,鸡毛掸子也成了当爹娘的教训子女的“最佳工具”,成了家法和威严的象征。

扎掸子也叫绑掸子、缠掸子,乡间叫刨掸子,看似简单,做好了也不容易。要用公鸡脖子、肩膀和尾部的羽毛,俗称“三把毛”,一把掸子半斤毛,精致高档的掸子要求羽毛尺寸一致,无杂色,需用几十只鸡的羽毛才能凑成。解放前北京有名的鸡毛掸子作坊是前门廊房二条的“公顺兴”,他家的产品精致高档,久负盛名。我小时候见过大人们刨掸子,在藤条上边续羽毛边缠麻绳,一圈一圈循环往复,要求均匀、结实、美观,掸子使秃了毛都不能散。羽毛花色有油黑、棕红、雪白、杂色,还有染过色后红绿黄相间的,手巧的人把掸子顶部扎得像朵花,非常别致漂亮。

北京人管乌合之众的聚合叫“攒鸡毛,凑胆(掸)子”,还有俏皮话:“电线杆子上缠鸡毛,好大的胆(掸)子!”“掸子没毛儿,光棍儿一条!”

解放前的香会(花会)活动中有各种服务性质的“老会”,称为文会,如“缝绽老会”(补衣服、补鞋)、“茶水老会”(舍茶)、“净炉老会”(清理香炉),还有个“掸尘老会”,标志就是手里举把长把的大鸡毛掸子。专门负责庙宇殿堂的清洁打扫事宜,有记载的就有“万善掸尘会”“众善掸尘会”等若干个。这些“老会”都是义务参与,没有报酬,如同现在的“慈善义工”。至今北京著名的东岳庙里还残留有许多清代“老会”的会碑。

您可知晓,“鸡毛掸子”还是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呢。评剧名家新凤霞解放前在天桥演出《凤还巢》,饰演妹妹程雪娥,她的老搭档杨星星男扮女装反串貌丑无比的姐姐程雪雁,为追求强烈的喜剧效果,杨星星别出心裁,在头顶上别上个100瓦的大灯泡,又插了一把红绿相间的鸡毛掸子!这奇形怪状的装扮,一出场观众就哄堂大笑!新凤霞对他这洒狗血似的过激表演很不满意,还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鸡毛掸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天津还残留一家“蔡氏贡掸”(蔡家原籍北京大兴黄村),清代时曾为皇宫做过掸子,名气很大,贡掸真材实料,做工精细,外形美观,件件都是上品,价格从几百、上千到几万,成为收藏界的新宠。据传,收藏家马未都曾在店中买过一把五万元的高级贡掸。

老北京掸子摊

“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这是过去老北京城的真实写照。北京人爱干净,家家备着一把布掸子。当家的(丈夫)一回来,妻子就拿着布掸子从上到下、从前到后,连裤腿带鞋面,通身抽打一遍,这才能进屋,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习惯。

布掸子也叫抽子,分两种,一种是用约二尺见方的红、蓝布各一块,蓝布在上,红布在下,绑在掸子把上;一种是把彩色布条或蓝布条绑在掸子把上。有钱人家也有用绸缎做的,挂着流苏,更显得高档华丽。掸子把有30厘米长,都是用硬杂木镟成的,光滑顺手,钻孔穿绳,挂在进门的墙上或门框上,方便使用。“掸子把”现在也成了敲打北京传统玩具“鬃人”(亦称盘中好戏)的最佳道具啦。

过去鞋铺的小伙计,肩膀上都搭着一把布条掸子,掸把朝前,布条朝后,正如饭馆伙计肩膀头搭着一条白手巾一样,显得那么干净利落和殷勤。客人要试鞋,伙计都要拿布条掸子把鞋仔细地抽打几遍再交给客人,让人觉得那么顺心和舒服。修自行车铺也有挂布掸子的,却是那么的油黑麻花,惨不忍睹。现在卖衣帽、鞋袜、杂货的小贩都爱把塑料绳撕成细条扎掸子,图的方便省事,可塑料爱起静电,掸子老是咋咋哄哄的。

什不闲儿莲花落是北京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在花会中称“天平老会”,“四喜”和“八掌儿”是什不闲儿的主要唱腔。什不闲儿的天平架子上必要挂上马鞭、布掸子、佛尘、门锣,既有装饰性、仪式感,又有实用性。在传统莲花落小戏中,布掸子也是重要道具,在《锯大缸》《老妈开嗙》《孙继皋卖水》《赴善会》等剧中广泛使用,演员手持布掸子载歌载舞,可惜这富有特色的表演在北京已基本失传。

花会中“太狮”“少狮”的表演非常精彩,“逗狮人”手持“绣球”翻腾跳跃,潇洒刚劲,引人眼球。据民俗专家张卫东先生考证,早先传统的花会,“逗狮人”是手持红、蓝相间的布掸子来引领表演的,是典型的北京花会特色。京城“叫卖大王”臧鸿老先生,在引领花会“走街”,主持传统婚礼,参加演艺活动时,手里必少不了一把布掸子,是仪式也是道具,从容洒脱,喜庆热烈,老北京风情扑面而来。

鸡毛掸子、布掸子,这昔日再普通不过的老物件,勾起北京人多少难忘的记忆。

猜你喜欢

鸡毛掸子花会羽毛
让羽毛变成“无价之宝”
羽毛项链
鸡毛掸子
吹羽毛
搞笑作业本
让我来
美术作品
买东西
飞翔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