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022-06-15曾宇青
曾宇青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是关系全局、长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党中央先后印发一系列文件,使这一民主形式广泛运用于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之中,有力保障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切实保障。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民主制度只有根植于自己的民族性和文化传统,才能长出丰硕的成果,才能真正代表民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从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长出来的,与西方不同。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或以西方民主制度为尺度,只能有害无益。
我国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素有“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决定天命”的“民心文化”。民心,即人心向背,它是中国传统政治对政治合法性阐释的核心概念,相较民意更为长久和稳固。成型不易,瞬变亦难。西方强调民调和民意,对作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来源的民心缺乏学理和实践上的认知。民心指的不是一时一刻的“民意”,而是指实现人民整体和长远利益,追求的是国泰民安、长治久安。这种跨长度的历史眼光和整体思维能力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多重保障”所追求的正是保障“民心”的实现,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非既易成型也易变化的短暂的民意。
中国文化强调国家责任,而欧洲的国家只管立法。历史中国从大禹治水开始,水利建设一直是后世历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核心关注之一。春秋时期齐国就与黄河中下游各诸侯订立盟约,修水利,防水患,不准“以邻为壑”。西汉之后中央政府专设河堤使者等官职,沿黄河各郡县首长都有防守河堤之职责,中央也设有高层级专职官员负责黄河的统一和大规模治理。中国的民心文化意味着国家有义务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政府在18世纪的时候,通过对粮仓储备的管理,以确保各地粮食供求的相对平衡,从而保持粮价稳定。这一做法可以追溯到元朝,甚至更早。中国人眼中的国家责任与欧洲的国家大相径庭。中国的发展是独特的,不能照搬西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在实践中,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伟大的制度创造,其作为制度体系,以“多重保障”的方式,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实现途径和制度载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党的领导,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权、特殊利益。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也不会有真正的民主,只能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健全完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完善人民通过法定途径、方式、程序参与国家治理各方面各环节工作的制度机制,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通过调研、座谈、论证、咨询、听证、公开征求意见、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方式,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着眼于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得到充分体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时代,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意味着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落实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主张要通过法治实现,党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这就意味着党既要代表人民整体利益,又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并非西方国家所指责的专制,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辩证地处理党、民、法之间的关系,并建构相应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当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艰苦努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宪法法律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坚持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政治协商制度有了极大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把政治协商的内涵定义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就在人民政协制度重视党派协商的基础上把政治协商的范围扩大到了全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协商,发展了人民协商制度的内涵和外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和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的制度化实践。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独特性和优越性。相较于西方选举政治和党争政治而言,协商政治更适宜于我国,x更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既重视完善选举形式,又历来都重视协商的作用,并形成了深厚的协商传统。经过多年探索,我国除了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以外,还创造了诸如基层协商、电视问政、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等协商民主形式。其过程非常复杂,例如,党政部门要通过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等形式征求民意,找到最大公约数,还要创造各种体制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等。因此一些学者指出,政治协商在促进政策合理性方面更具优势,是一种政策制定领域的直接民主。协商政治能够进一步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避免 “黨争政治”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我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能够真正“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国人大代表制度,其设立的目标是人民当家作主。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人大代表262万名,其中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94.5%。全国各地共设有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22万多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事情,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全国人大密集地讨论过“三农”问题、义务教育问题、医疗改革问题、民生保障、外部环境应对等,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些之所以成为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议题,是经过了包括政府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基层组织、居民等各单位各代表的反复民主协商反复集中之后才提到议程上的。这些议题最后会落实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实到各种法律文件中。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我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能够找到“最大公约数”,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矛盾、区域矛盾、社区矛盾等多元利益冲突以及价值观冲突不断加深,呈现出多层次复杂化的态势,一直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民主难题”。对于这些矛盾,我国创造性地采取了“找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这正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的医保制度涉及各种社会层级、各种年龄层级、各种医患群体、各种机构(如医院、药厂、社保机构)等利益,通过反复民主协商反复集中,最终在2012年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当时加入医保的人数高达13亿,堪称世界奇迹。我国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能又快又好的建设,政治、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能够快速推进,就是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从而较好解决区域矛盾、社区矛盾、民族矛盾等的结果。
我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实现全过程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并强调,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以我国首部《民法典》立法为例,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例,中央除了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外,同时开门问策,网上征求意见,半个月收集到100万条。各项立法的征求意见,环节多,涉及面广,包括通过政协征求各党派意见,通过基层组织征求居民意见,通过各机构征求利益相关者意见和专业人士意见,等等。其中,各机构包括政协提供的是经过反复民主协商和集中后的建议。环环相扣,过程复杂,确保能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本文作者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