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

2022-06-15陈首珠

学理论·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

摘 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遵循了社会文明演进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现了从“一个文明”到“五个文明”的转变,正致力于实现“五个文明”的全面提升,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党始终贯彻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立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与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历史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5-0001-0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且强调中国共产党已经创造了社会发展这一崭新形态。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讨与研究是当前不少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关系到人类能否有效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正积极践行人类文明新形态。近期一些学者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其内涵、特征、意义、理论渊源、实践路径等内容。人的正确认识能够为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带领人民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成功之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最新成果。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理论成果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1]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负责任的执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推进“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积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坚持奋斗的伟大创造[2]。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协调发展的崭新形态。实践证明,它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2.人类文明新形态能有效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追溯历史,人类历经一次又一次生态危机,迫切需要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人类曾经的工业文明常常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符合人类根本利益要求的,也迫切要求人类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保护好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这样形势严峻的时代背景之下,生态文明成为人类必然的选择。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解铃还须系铃人”,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早已突破了生态文明的范畴,在文明系统构成上坚持实现全面发展,促进“五个文明”的提升,其旨归是实现人与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3]。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从完善法规制度、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创新科技等诸多方面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本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坚持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服务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促成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共生[4]。

3.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其在文明演进方向上坚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5]。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积极促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同向同行、同根同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遵循。”[6]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促进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实困难,积极推动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努力實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价值目标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保持高度一致性[7]。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的最大威胁就是新冠病毒疫情。该疫情不仅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饱受经济上的损失,还使得很多国民因此失去了生命。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人类文明新形态,努力做到“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另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及幸福生活。

二、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遵循了社会文明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中国人民为独立与生存而斗争到为自由与全面发展而奋斗的历程,也反映了从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到追求更美好幸福生活的进程,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1.新中国成立初期致力于“一个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百废待兴,国家迫切需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当时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首先致力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因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主要矛盾就是解决“温饱问题”,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伊始就以建成先进的工业国家为奋斗目标。1964年12月21日,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努力把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8]。可见,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探索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四化”建设。由此可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党致力于“一个文明”即物质文明的建设。6FC864DB-124F-45C5-9BCB-FABE938FF634

2.改革开放初期致力于“两个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文艺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高度的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离开“四个现代化”这一主题,但其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逐渐升华为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即“两个文明”建设为主题[10]。在当时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现实条件和重要基础。

3.从“三个文明”向“五个文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政治文明建设得到了党的高度重视,中国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江泽民同志强调,“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11]。根据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更高需求,特别是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党的十六大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文明”建设的科学论断,即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人与自然的矛盾,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2007年,“生态文明”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开启了“四个文明”的建设。2012年11月8日召开了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建设“美丽中国”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且强调力争提前完成这一目标。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必要条件。近些年来,党和政府从战略全局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和措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快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实现“五大文明”全面提升,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崭新形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与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显示出极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差异性,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区别于已暴露弊端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是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吸收了人类优秀成果,植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崭新形态[12]。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历经短短八年多的时间解决了世界性难题——绝对贫困问题,也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且为世界很多国家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既促进了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又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实现了“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否定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普遍有效的价值预设,用鲜明的事实形成了对美国霸权或“卓越”地位的有力挑战[13]。中国引起世界高度关注的发展事实充分证明,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的领导。实践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条成功之路。

第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21世纪人类追求和谐发展的成功的实践形态,为世界各国解决共同面对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突出矛盾找到了出路,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致力于解决人类发展的共性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希望。纵观西方发达国家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尽管他们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他们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如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类似弗洛伊德事件的种族歧视问题,政治体制失灵,选举暴露出民主的虚伪性等等。由此可见,西方国家长期标榜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神话”不攻自破。通过中西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优势显而易见。

第三,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的贡献与担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其现代化发展之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路径,为世界各国改善自身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照。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弘扬了中华文明,又满足了人类文明价值共识的要求,在人类文明价值观体系建构上体现了独创性和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人类文明新形态,尊重差异,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14]。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造福本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的贡献与责任担当。

四、结语

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离不开对生態文明的思考。面对生态危机,生态文明曾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社会形态,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文明形态,曾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生态文明的范畴,有利于促进“五个文明”的全面提升。只有正确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才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6FC864DB-124F-45C5-9BCB-FABE938FF634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也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完成时”,而是“正在进行时”,其充分彰显了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促进“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6.

[2]田鹏颖.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坐标意义[N].光明日报,2021-08-16.

[3]陸云.中国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4]陈首珠.十八大以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7(5).

[5]张云飞.努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J].国家治理,2021(25).

[6]田鹏颖,李雨珊.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指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2(1).

[7]王灵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社会主义论坛,2022(1).

[8]《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21.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谭玉龙.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之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3).

[1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4.

[12]刘进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探索者和实践者——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J].社会科学辑刊,2021(3).

[13]韩震.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J].人民论坛,2021(34):16-21.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7-60.

收稿日期:2022-03-31

基金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1LLZXB1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首珠,博士,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等研究。6FC864DB-124F-45C5-9BCB-FABE938FF634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