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叩问
2022-06-15本刊编辑部
文化产业 2022年15期
本刊编辑部
余寒未消的春日,与友数人前往一古村,查看村中一家族從清康熙繁衍至今的族谱和逢年过节供奉的神子(先祖遗像)。趁隙又在村人的陪同下到村中财神庙参观,庙的规模甚是可观,雕梁画栋,彩塑金身,香炉前烟雾缭绕,可谓香火不断。但是一一审视,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是尘土覆身的彩塑,全为新建新设。从庙的西侧折返的时候,忽见庙旁有一别院,于是便进入查看,只见断垣残壁,门毁梁倾,瓦砾遍地,在枯草残枝之中有碑仆道,细看其上文字,才知这里原来是“雷音寺”,于是问村人,他说这里正殿供奉的是佛祖,东面是罗汉庙,西面是阎王殿,无人打理才塌毁成今天这般模样。不禁慨叹!
今人只识“财神庙”,不知“雷音寺”,追逐于世之名利,却不知珍惜身旁之瑰宝,不加修葺,任碑倒屋塌,暴殄天物。实是可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空心古村落不断出现,对其加以保护和活化利用,散落在村中的古建文化和流传在村中的民俗文化才会逐渐焕发光彩,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因了文化的内涵才会更加坚定。
碑文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有的可佐证文献记载的史料,有的可说明当地的发展历史或某一时期的民俗文化,有的不乏文学价值……可是,随着岁月流逝,石碑会逐渐风化碎落,碑文也会漫灭不存。传承数百年甚或千年的古村落文化,陨落或许只在须臾。
现以南怀瑾的话作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12636E9C-33EF-4825-A820-7112694E06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