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有机合成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06-14

广州化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化学

马 然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思维,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更新教育观念,重构教学环境,重设教学模式,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更加速了这一进程,为大学开展更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提供了机会。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是基于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雨课堂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与反馈环节中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课程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易度[1-4]。

《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升华,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进一步研究深造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以官能团转化为主线,对常见的取代、加成、缩合、消除、氧化还原、重排、周环等七大反应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思维和技巧,如逆合成分析、特殊目标化合物的简化等。课程整体知识体系庞大且各大反应类型间缺乏逻辑性,极易混淆,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很难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兼顾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5-7]。基于此,本文结合我校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基于雨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1 有机合成化学教学中雨课堂的使用流程

雨课堂在有机合成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使用流程如图1所示:教师课前推送预习相关资料,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课程涉及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对应的课前测验;课堂教学中开启雨课堂授课,同步教学课件,根据课前预习调整教学侧重点,对重要内容进行课堂测验、实时讨论等;课后进行作业推送以及课程相关的文献分享。

图1 雨课堂在有机合成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流程图

2 有机合成化学教学中雨课堂的应用

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而杂,内容相对枯燥,学时较少,尤其是对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很容易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逻辑化,同时根据教学重难点制作课前测验习题,依据习题测验结果,调整课堂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有目标有重点的讲解,并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课堂分组讨论,课后根据课堂的实时反馈进行知识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 课前预习

有机合成化学是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提高和升华,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以我校化学专业为例,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差异大,而且学习主动性低,因此仅通过教师口头提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效果不佳。将雨课堂引入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推送预习资料(如有声课件、图片、视频、文献等),同时结合课前测验,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在讲授加成反应章节时,向学生推送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即羰基的亲核加成,以及对应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如亲核试剂、亲电试剂、重键(C=C、C≡C、C=O)的性质以及取代基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影响,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基础知识。基于预习内容,设计课前测验习题,以评估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反馈结果(如哪些没有完成预习,预习到哪一页,有哪些页有不懂的等)调整教学内容,并作为过程化考核的参评之一。

2.2 课堂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板书”,教师是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课堂参与度较低。雨课堂的实时答题、弹幕互动功能,为传统课堂师生互动难题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根据课前预习反馈,着重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并发布限时习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作答情况投屏显示,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分析全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习题讲解和分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保持匿名弹幕开启,学生可以发送自己的观点或者对不理解的知识点提出疑问,教师也可以利用弹幕功能,设计问题讨论式教学,快速调动课堂气氛。此外,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做的标记及时调整课堂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种课堂互动形式弥补了传统课堂师生的互动难题,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签到情况、课堂学习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过程化考核的指标之一。

2.3 课后复习

课后作业是反馈课堂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作业的作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调整教学进度及难度。雨课堂的课后作业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等。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快速的反馈学生作答情况,便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主观题可以通过学生线下作答,然后拍照上传,教师进行批改。通过群发公告的形式向学生推送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通过学生阅读的页数及时间、课后作业的正确率量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有机合成化学教学中雨课堂使用的教学效果

我们对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比对分析,从结果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及格率明显提高,平均分也由62提高至69分(图2)。学生也普遍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他们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加认真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对个人自学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图2 混合式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对比图

4 结 语

本文讨论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有机合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借助雨课堂的平台,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环节有效的结合起来,为学习过程提供了完整立体的信息化支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面向未来和“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继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改革传统课堂模式,与时俱进,智慧组织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对高品质学习的诉求。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化学
清律的基础知识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掌握基础知识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