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的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

2022-06-14尚晓凯

广州化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高校教师育人

张 甜,尚晓凯,冯 勋

(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课堂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战场,在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克服消极、倦怠思想,抵制反动意识形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思想政治课往往只在大一、大二期间开设,难以实现全程育人;一定数量的思政课形式刻板、单一,不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深入人心、真正冲击学生的心灵,思政效果不佳[1]。为改变此弊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是化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是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众多课程的基础。据统计,化学学科的前沿成果 50%以上都跟有机化学有关。而《有机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好有机化学除了能够帮学生打好专业基础之外,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深挖有机化学中丰富的思政资源大有可为。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同向同行、各司其职,方能实现全程育人、协同育人,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情操得以全面提升,真正把高校“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但就目前来说,课程思政已在众多高校实施了起来,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专业育人目标引领、各门课程围绕、呼应的整体效应尚未真正建立,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尚有较大提升空间[3-6]。

针对当今高校课程思政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再结合现在所处的时代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1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首先,要端正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很多高校专业课老师都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把知识和技能交给学生就行了,至于“育人”是政治老师和辅导员的事情。这种想法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书”和“育人”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书”是“育人”的手段和途径,而“育人”则是“教书”的目的和价值。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并将其融入知识与技能的讲授过程中,才能达到教师授业与传道的融合,实现学生求知与修德的结合,达成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此外,高校教师要树立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完成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之前所学与老师、同学们进行沟通和协作,在充分互动的前提下建构新知识。在此指引下,教师要把精力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上转移到思维能力的训练上,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任务驱动、项目实施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习惯。

2 重分挖掘思政内涵,精准设计教学内容

习总书记说过“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都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导向,每门专业课都包含巨大的隐形思政资源宝库,教师带领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融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的精髓。例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如表1所示从多方面的进行课程思政,可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表1 《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及教学方法

续表1

3 提高教师育人水平,组建多维思政团队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高知群体,在专业素养、 文化知识方面的水平都比较高,但大多都不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但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承担“课程思政”的教师,本身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以国家的先进思想方针为指导,强化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保持自身的思想先进性,能够及时传达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保持自身的思想意识水平发展。所以,应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有思想政治教师的针对性辅导,也要有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

首先,组建基于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多交流、多总结、多实践,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提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其次,要将党支部理论学习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既使支部活动丰富起来,又能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党支部不同专业的老师聚到一起,多多交流之下,还可以避免思政资源重复使用,毕竟,如果一个素材反复使用的话,也会令学生反感,达不到该有的教育效果。

另外,要组建“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的思政团队,经常聘请马克思学院的教师负责培训,为专业课老师辅导较深层次的思政理论,也便于老师们与时俱进。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对不同年纪、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把握透彻,参与其中可以帮助专业课老师因地制宜的组织思政课堂。搭建出合作交流平台,可以起到同心同向、同向同行、全面协作、全程育人的效果。

图1 “两团队、三一体”的课程思政队伍建设

4 结 语

经过疫情的洗礼,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评价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此背景下,自我迭代方能凸显教师的未来价值,源头活水才能培育出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做好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让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融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猜你喜欢

专业课高校教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