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创伤救治教学模式在创伤中心规培生临床培训中的应用*
2022-06-14薛建华虞俊波刘佳佳
杨 洋,薛建华,虞俊波,刘佳佳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江苏 226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事故及建筑作业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创伤发生率逐年增高[1],每年创伤死亡人数达百万。创伤患者若能早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目前我国创伤院前及院内救治力量比较薄弱,急诊创伤科医生的能力普遍不高。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于2004年开始推行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培训,目的在于培养大批具有急救能力的医务人员,对创伤患者实施早期有效的规范救治。PTC培训已在全球多个国家推行,是最具影响力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之一[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规培生)为刚毕业医学生,急诊创伤救治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对规培生进行PTC培训,提高其急诊创伤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创伤中心轮转培训的规培学员88例,进行为期5天的PTC培训,培训前后进行创伤急救理论考核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创伤中心轮转培训的规培学员88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8例;学历:本科生32例,硕士研究生50例,博士研究生6例;专业:急诊医学32例,麻醉医学14例,外科24例,内科18例。
1.2 培训方法 由创伤中心富有急诊创伤救治和PTC教学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5名。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期10~15名学员,为期5天,包括3天理论课和2天实践操作课,共举办9期。采取授课讲座、小组讨论、实践技能操作、场景演练、疑问解答等多种教学模式。理论课程主要讲授创伤管理方法,急诊创伤病种分类以及创伤现场急救知识。实践技能操作内容主要为开放气道、简单呼吸器使用、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脊椎固定、胸腔穿刺排气术及闭式引流术、绷带包扎、止血止痛、骨折固定、轴向翻身等,由培训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学员进行练习。
1.3 考核方式 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学员进行创伤急救理论考核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考核试题来自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教师手册,随机选择30道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30分,≥24分为合格。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各项操作的正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比较 PTC培训后规培生学员理论成绩27.43±2.87分,高于培训前的12.64±4.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培训前后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PTC培训后规培生各项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正确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TC培训前后初级创伤救治操作技能考核正确率比较 例(%)
3 讨 论
我国近年来创伤死亡人数逐渐增多,多数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发生院外死亡。创伤预防是最安全和最廉价的创伤管理方法,时间和关键决策能力影响救治伤员的效果[3]。现场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提高伤员生存率、降低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4],“第一目击者”主动参与急救,为患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可明显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PTC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创伤急救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伤情作出判断和及时处理,为患者转运及救治争取时间。
PTC培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现场演练贴近实际情况,让学员们在短时间内提高急救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5]。
PTC培训根据内容采用相应的培训方法,多种形式结合应用,向学员传授在接触现场第一时间实施有效的救治。强调从基本生命支持开始,将气道、呼吸、循环放在首位,给予伤者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教会学员根据救治现场情况就地取材,争分夺秒救治伤者。
本次教学培训结果显示,实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后规培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正确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创伤中心PTC培训能有效提高规培生的急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