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霁:勇闯“芯片无人区”

2022-06-14王强

发明与创新 2022年23期
关键词:龙芯陈云处理器

◎王强

让计算机更聪明,让机器更好地服务人类,这是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云霁孜孜以求的梦想。

图1 陈云霁展示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图/新华社 记者 李鑫 摄)

兴趣引领 潜心科研

戴着一副细框眼镜,穿着一件淡蓝色衬衣,谈吐文雅,这是陈云霁给人的印象。这位“80后”青年科学家,竟已在国产处理器芯片研制领域奋斗了20余年。

1983年,陈云霁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为了培养他的科研兴趣,早早地将童书换成了数学竞赛和与工程相关的书籍。小小年纪的陈云霁展示出过人的学习天赋,9岁小学毕业时,他就已经学完初中数学课程,14岁便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大学三年级时,怀着对芯片研究的兴趣,陈云霁几乎把计算机系所有实验室的门敲了个遍,询问老师是否接收他。大学四年级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制国产通用处理器(龙芯1号),陈云霁争取到参与的机会,成为当时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博士毕业后,25岁的陈云霁已经是我国首款多核高性能通用处理器“龙芯3号”的主要架构师之一。

勇于探索 孤勇者胜

探索未知领域无疑充满艰辛,回首陈云霁的科研之路也确是如此。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陈云霁窝在一个没有空调的宿舍里写有关CPU构架的论文。经过不断摸索与尝试,这篇论文成为HPCA(高性能计算架构国际研讨会,体系结构领域三大旗舰会议之一)上首篇第一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的论文。

当时,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不被业内人士认可,可陈云霁和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的弟弟陈天石认定了“人工智能”这条看不见尽头的路。陈云霁回忆起第一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的研发经历:“只要写起代码来,我能连续工作几个月,往往吃完早饭开始工作,再感觉到饿时天已经黑了。”

十年鏖战苦,一朝亮剑寒。陈云霁在黑暗中开路,让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名师点拨

陈云霁的经历既普通又传奇。普通在于,他和一般人一样,都经历了从求学到工作,从辛苦付出到收获成果,从默默无闻到光彩熠熠的过程。传奇在于,他研究的是未知的领域,他坚持的是关乎国家科技发展的理想,他付出的辛苦是我们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写作应用:

1.奋斗的力量。陈云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芯片领域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

2.青春的力量。作为“80后”,陈云霁从业已20余年,大学四年级时成为龙芯研发团队成员,25岁时便已是“龙芯3号”主要构架师之一,这正是青年不断奋进的真实写照。

3.梦想的力量。陈云霁早早就在心中种下了科研梦想的种子,在自己的不断浇灌下,终于绽放出成功的花朵。 ——吉林省实验繁荣学校 刘权辉

猜你喜欢

龙芯陈云处理器
基于国产化龙芯的动环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
“龙芯1号”:电脑中国“芯”
“龙芯1号”:电脑中国“芯”
英特尔发布至强5500系列智能处理器
火线热讯
龙芯更需要支持而非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