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2-06-14徐燕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7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

徐燕贞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不再单一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德育也开始深入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知识的重要科目,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了当下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在实际渗透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究和实践。在此,笔者就构建“信息技术+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策略

当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这项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高效。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认知,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较大。然而,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不良因素,对于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德育,积极构建“信息技术+德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德育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立德树人的教学效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把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满足教学改革要求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德育能够满足当下这一阶段对于信息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深化教学改革,同时也能够完成以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时期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

(二)规范学生信息行为

在信息化时代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这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及社会治安。由于很多人缺乏对于法律法规的正确认知以及缺失道德而走上了犯罪的这条道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将德育融入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专业素养

在当下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尽管教师在教学方面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然而,由于整体素质不高,因此也直接限制了德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很多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对学生开展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缺乏对德育的正确认知。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对德育教学有正确的认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当下这一阶段很难真正推进德育核心素养教学。

(二)教学方式选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强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在当下这一阶段,很多教师开始认识到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信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识地开展德育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并不例外。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对于德育的正确认知,往往会出现教学模式选择不当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

三、构建“信息技术+德育”的策略

(一)立规矩:以规立人,助力“信息技术+德育”教学模式的形成

对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缺乏对于事物进行精准的判断。作为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小学阶段的引导力度,使得学生能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行为,长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制定教学的规章制度,通过立规矩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学生的规矩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上第一节信息技术时,笔者明确如何集队到电脑室,在路上行走不能谈话,影响其他班级的学生上课。进入电脑室后要安静入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应当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小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之前并不是十分了解电脑,仅仅是运用电脑看视频、听音乐等,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如,电脑桌面整洁、资料存放有规律。其次,应当提醒学生热爱公物,在上课之前通过向学生灌输这一方面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了解不能够随意删除电脑文件,哪些文件会被删除之后造成怎样的故障,不仅仅会损害学校的公共财产,同时也会直接影响课堂秩序。通过向学生明确这些行为,才能够引导学生做到爱护公物。笔者要求学生轻轻按键盘,不能扔鼠标,要慢慢移动它;不能画显示器,下课时所有物品要归位。

(二)创情景:以情动人,构建“信息技术+德育”教學模式的雏形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下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家长过于溺爱,疏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导致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十分任性,这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以情怡情,让积极向上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同时,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改善学生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并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开学之初,笔者结合四年级Scratch编程教学创设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在第一课至第四课学习时让学生编写”红军过雪山、过草地”的游戏。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收集“过雪山、过草地”的文字图片,让他们在编制游戏时随时穿梭历史长河,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同时,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制订一个教学任务,并且安排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及互动交流,最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三年级学习复制、剪切、粘贴操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发一个文件夹,文件夹里有学习用品、运动器材、食物、衣物四类图片,四人小组每人负责建一类文件夹存放同类图片,四人合作完成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在讨论时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快乐儿童节——玩转摩天轮》中要显示8个座舱时,先让小组内讨论下面问题:要快速画8个座舱,可以使用什么命令实现?组内学生都会提出个人建议并在实践中不断讨论改进所遇到的问题,这让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三)善诱导:晓之以理,逐步发挥“信息技术+德育”教学模式的育人优势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加强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和道德素养。作为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艺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技术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做到胸有成竹,精准发力,循循善诱,使学生不但爱学信息技术,还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人生目标。一方面,作为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由于小学信息这一门学科知识更新的速度十分快,作为教师应当时刻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学科变化,在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参与各项学校培训及进修活动之中,使得自身的知识储备有所提升。如,教学六年级下册“3D打印”时,我们在学校并没有接触过这门知识。笔者课后网上报学相关课程,同时遇到困惑会主动与同行讨论,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最终目的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都不能达标,那何谈素质教育呢?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品质素养。笔者不仅经常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德育讲座,而且阅读《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把话说到孩子心里云》《一线表扬学》《学生品德问题与教育方案》等相关方面书籍,使个人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实,同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评课反馈在笔者课堂中看到学生课堂习惯养成很好,任务设置渗透德育。例如,六年级学生学习下册第8课《创意水杯》创设任务:请发挥你的创意设计一个水杯送给你的长辈。课后,笔者把部分优秀作品打印出来,让学生送给长辈。同时,叮嘱全班学生在家里要经常给长辈倒杯水,说:“您辛苦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为教信息技术而教信息技术,要积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加强学生的德育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想跳出学科教学的困境,就必须把德育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過程中,扎实有效地构建“信息技术+德育”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和教书育人的质量,全面提升新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金花.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J].求知导刊,2019(27):73-74.

[2]何雪娟.让德育之花在信息技术课堂绚丽绽放——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9(15):84-85.

[3]张玉智.浅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新途径[J].长江丛刊,2018(31):293.

责任编辑  钟春雪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