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莱尔:英国文坛曾经的教父

2022-06-14钱锁桥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卡莱尔保守主义文坛

钱锁桥

托马斯·卡莱尔(1795年~1881年),思想家、历史学家、散文家,曾是19世纪英国文坛巨匠。如果群星荟萃的维多利亚英国文坛也像梁山泊英雄好汉要排个座次的话,卡莱尔恐怕得坐第一把交椅,因为他在当时英国文坛就像个教父,很多人受到他犀利的思想和作品的影响。但现在西方学界很少有人提到卡莱尔了。其实19九世纪末他一去世就越来越少有人提起他了,因为他政治不正确。在美国南北内战中,他站在南方一边,为黑奴制辩护。

我在美国伯克利求學时,很荣幸受到著名哲学家德莱福斯(Hubert Dreyfus)的言传身教。他一辈子主攻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也有人会拿海德格尔和纳粹的关系说事。德莱福斯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没什么关系,不能用政治来随意虚无思想。德莱福斯是个犹太人。恩师的这种态度,我还是能领会的。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界大致分两派,一派是由米勒(J.S. Mill)为首的自由主义(其著作最先由严复译介),另一派是保守主义者,其代表之一就是卡莱尔。看英国的思想、历史,自由主义固然重要,但千万不可低估保守主义。卡莱尔和米勒私下算朋友,但思想上则针锋相对。卡莱尔非常看不上米勒的自由主义工具理性那一套,认为只要公平合理,社会就会逐步改良,扩大民主,走上康庄大道。卡莱尔认为,你要看历史、读历史、写历史,一切知识都是历史,一切智慧也都来自历史。我们来看一下卡莱尔的保守主义历史观。

卡莱尔最初从事翻译工作,译介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如歌德、席勒等,以推荐歌德的作品迈入文坛,但不能算成功。真正令卡莱尔鼎立于19世纪英国文坛的是其历史巨著《法国革命》。可以说,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是英美现代保守主义的根源。英国的保守主义思想都是来自对法国革命的反思和恐惧,即要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法国革命的事件在英国重演。从大的格局看,现代世界思想就是法俄革命和英美反革命之争。英美反革命思潮包括两部分,一是自由主义的循序扩大民主、逐步推行社会改良的进步蓝图,另一就是保守主义的批判思潮,牢牢扣住法国革命所带来的恐怖进行反思。18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柏克(Edmund Burke)著有《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鼻祖。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也是继承这一传统。在卡莱尔看来,法国革命就是巴黎2500万“无套裤汉”(即贫民大众)的革命。这些贫民大众的愤怒、仇恨都是真实的,他们的理想更是美好,所以他们为其理想而制造的恐怖、残忍和非人道亦更为血腥。卡莱尔在书中像画家一样描绘出一幅活生生的血景。

卡莱尔说,法国大革命教会了他一切,教会了他对一切事物的看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的英雄史观。“无套裤汉”的革命只能带给我们破坏和暴力,我们需要的是“英雄”和“英雄崇拜”。只有“英雄”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动力,给社会带来秩序。只有有序的管治才有繁荣的盛世。那谁才是历史上的“英雄”呢?比如英国的克伦威尔,或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卡莱尔花了毕生的经历写出了两人的传记。在卡莱尔看来,历史就是这些“英雄”的传记。

显然,卡莱尔的历史观和时代逆向而行。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是自由主义逐步发展民主的时代,英国花了差不多一个世纪,通过了三次改良法案,最终来到20世纪通行的民主制。但卡莱尔对此不屑一顾。他根本不认为历史是线性向前发展的。卡莱尔身后的历史抛弃了他,可他身前就抛弃了未来的历史。他的理想世界在中世纪。在其《过去和现在》一书中,卡莱尔描绘了12世纪的一个修道院里的生活,来和彼时正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维多利亚英国做对比。卡莱尔宁愿回到那个修道院,由一位聪慧的修士带领,物质生活简朴有条理,而精神生活充实富有意义。BC7A9E05-BE62-404B-8E14-418D1741359D

猜你喜欢

卡莱尔保守主义文坛
卡莱尔与珍妮:乌云密布,只待雷鸣
哭正中老
《南方文坛》2018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保守主义的价值与局限
体界才子,文坛清风
日本的“政治大国”梦注定难圆
什么是保守主义
辜负之后, 别再辜负
韩寒们与传统文坛为何势不两立?
别怕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