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风电风生水起
2022-06-14李汉龙
李汉龙
从2018年4月广东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并网“零的突破”,到2021年底全省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二(约650万千瓦,占全国的24.6%),短短几年间,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天帮忙,人努力。广东海上风电产业迅速发展,得益于广东资源禀赋——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约4114千米),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品质较好。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科研机构的技术攻关、装备制造企业的补链强链、产业基地的集聚建设,也极大地推动了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广东海上风电工作任务清单”——出台专项政策,促进有序开发
“广东省在全国出台了首个海上风电省级财政补贴政策,在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时代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广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早在2020年,廣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会同省财政厅着手研究到2021年底海上风电国家补贴政策全面退出后,如何保持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接续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避免装机规模断层,推动项目开发由财政补贴向平价并网平稳过渡等工作,并计划出台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实施方案。
经过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印发了《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修编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完善创新开发管理模式,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发展,加大海上风电创新、示范工作力度,统筹做好海上风电发展与安全工作,实施财政补贴7项工作任务,列出了包含17项主要任务和30项具体工作的任务清单。
《方案》提出,2022年起,广东省财政对省管海域未能享受国家补贴的项目进行投资补贴,项目并网价格执行全省燃煤发电基准价(平价),推动项目开发由补贴向平价平稳过渡。补贴范围为2018年底前已完成核准、在2022年至2024年全容量并网的省管海域项目,对2025年起并网的项目将不再补贴。补贴标准也逐年定了标准,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千瓦分别补贴1500元、1000元、500元。同时,补贴资金还明确了由省财政设立海上风电补贴专项资金解决,并鼓励相关地市政府配套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按照《方案》设定的发展目标,在装机规模方面,到2021年底,全省海上风电累计建成投产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到2025年底,力争达到1800万千瓦,在全国率先实现平价并网。在产业发展方面,计划到2025年,全省海上风电整机制造年产能达到900台(套),基本建成集装备研发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全产业链体系。
《方案》强调,统筹推进粤东、粤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工建设1200万千瓦,其中建成投产600万千瓦;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工建设1000万千瓦,其中建成投产500万千瓦。
《方案》还聚焦海上风电产业关键环节,如推动海上风电技术进步,促进相关装备制造及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对全省产业基地规划布局统筹等。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或鼓励收购新型材料、主轴承、齿轮箱、海上升压站、施工船机运维设备等产业链企业,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中国能建广东院——科学规划施工,绘就风电蓝图
2021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广东院”)以“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总承包(EPC)的模式建设了广东粤电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外罗项目”),该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这是该项目继2020年入选“国家重大工程档案”后摘得的又一国家级荣誉。外罗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98兆瓦,是广东省首个大兆瓦级海上风电工程,也是国内首个以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
同时,该项目在国内首次规模化应用国产5兆瓦以上大容量抗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是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采用一体化监控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的“智慧型”海上风电场,对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能建广东院在推进外罗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风机布置、风机基础、海上升压站、集电系统等开展全面创新设计,主导开发了国内首个海洋工程管理和施工远程调度系统,实现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数字化应用,形成国内首创设计成果7项、国家级专利技术和工法16项。众多新模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该项目成为了全国瞩目的工程,更加体现出中国能建广东院在海上风电领域强大的综合实力。
中国能建广东院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业务的单位之一,现在能成为海上风电领域的佼佼者,关键在于坚持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科技攻关。2009年,中国能建广东院受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负责编制《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摸清了全省海上风电资源的“家底”,成为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的最早开拓者。2020年,中国能建广东院牵头建设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近年来,中国能建广东院的一项项发技术成果成功应用到广东省多个海上风电项目中,在海上风电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慢慢地发展为新能源领域的问题解决者、技术领导者和绿色智慧能源供应者。中国能建广东院见证了广东省海上风电“十二五”时期的蓄势待发,参与了“十三五”时期的蓬勃发展,迎来了“十四五”时期新的飞跃。
广东省一个又一个的海上风电项目能够顺利完成规划、建设、并网的开发全流程,离不开中国能建广东院科研技术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的努力,满足了这些项目在工程技术上的研发生产需求,真正让一张张海上风电的蓝图变成现实中在碧波荡漾的海上矗立的风力发电机群。
阳江——举全市之力推进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2022年4月9日,阳江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称,“格百乐”号货轮载着产自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的5套海上风电机组从阳江港区起航,运往越南。据介绍,这是阳江市海上风电基地投产以来首批出口海外的产品,将用于越南金瓯WTO海上风电项目。
阳江市地处粤西,海(岛)岸线长达458.6千米,占广东省海岸线的十分之一,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阳江市全力发展海上风电,将全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力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海上风电作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广东省绿色低碳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阳江市作为全省重要电力能源基地,按照广东省委赋予的“两个定位”战略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填补行业多项空白、实现跨越式、引领性发展。
2022年1—2月,阳江市海上风电上网电量为13.17亿千瓦时,产值约11.2亿元。据了解,该市自2021年12月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产350万千瓦以来,清洁能源发电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为当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强有力的“绿色引擎”。
别看阳江市现在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大、提速快,谁能想到,该市四年前才起步建设发展海上风电。2018年1月25日,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布局发展海上风电,计划当年开工建设10个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其中有6个项目在阳江。从此,阳江市成为全省海上风电产业的“主战场”,迎来了新能源产业大发展的契机。
在阳江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该市的海上风电资源实现连片规模化开发,取得了海上风电行业的多项第一,比如:建成了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沙扒海上风电场;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全国首个近海深水区华电青州50万千瓦项目,实现了首次应用单桩复合筒基础;完成了首套国内最大海上风机导管架、超大直径单桩基础施工;实现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海上升压站吊装等多项新突破。
同时,阳江市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创新驱动,聚焦强链补链等一系列的“筑巢引凤”工程,越来越多的风电企业、行业龙头被吸引至阳江。这些企业与阳江这座滨海城市同频共振,正努力建成广东乃至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截至2022年3月,已有总投资411亿元、年产值约834亿元的27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落户阳江市,实施项目共计30个。其中,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风电器、中车电机、龙马铸造、鉴衡认证等1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中车电机、东方海缆等4个项目还在加快建设;中国能建、大金重工、特变电工等15个项目正在筹建中。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从整机集成到核心零部件制造,是全省乃至全国产业链最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风电整机产能达700—1000台/年。
明阳智能——深耕广东、面向全国,打造风电龙头企业
能否突破海上风电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上的“卡脖子”难点,支持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和应用,延伸海上风电整条产业链,关系到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技术进步使得海上风电开发市场化得以成为现实,不少国内风电厂商已完全掌握海上风机设计技术,相关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深耕广东、面向全国的风电龙头企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明阳”)从2006年成立于中山市的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茁壮成长为致力于打造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管理与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明阳位居第18位,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慧能源企业集团之一。
2021年,明阳实现营业总收入达271.58亿元,风机对外销售容量达6031兆瓦,其中海上风机2897兆瓦,同比增长220%,继续保持国内龙头地位,位居全球第三。
明阳董事长张传卫曾说:“凭借科技创新,明阳自主研制的采用永磁混合驱动技术的5.5/7.0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已于2018年5月18日成功吊装且并网发电。永磁混合驱动技术攻克了多项台风区海上风电的世界难题,实现了重大装备不受制于人、大国重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目标。这项技术突破使中国庞大的东南沿海台风区的海上风电资源开发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业内专家介绍,在降低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方面,欧洲一个重要的经验是风机大型化、风场规模化、运维科学化。其中,风机的大型化是让海风度电成本下降的最有力措施,风机大型化可以提高发电效率和投入產出比。风机的大型化目前已是大趋势,国外已有10兆瓦、15兆瓦功率的风机,未来很可能诞生20兆瓦功率的风机。
以明阳为代表的国产风机厂商基于国内海上风电场的客观条件,探索推动整个海上风电产业链补链、强链,助力我国形成较为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具备生产10兆瓦及以上等级风电机组、大型变压器、各种电压等级海缆能力以及400兆瓦海上风电场的设计、施工经验。
海上风电机组的技术进步与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使得海上风电的成本具备了与煤电等其他能源一较高下的可能性。随着广东省海上风电实现规模化部署及深海浮式风场等先进技术的探索,海上风电成本也将进一步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