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探讨

2022-06-14范雪梅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大连

摘要:大连地区2000年开始研究并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介绍大连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总结推广适宜技术模式、加强农机农艺结合、解决病害草害难题、做好对比试验等保护性耕作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应用;大连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2)01-0091-02

收稿日期:2021-12-24

作者简介:范雪梅(1972—),女,高级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2000年大连地区开始进行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2014年开始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2020年大力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推动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由2000年的533 hm2增长到2020年的2 万hm2,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总结大连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完成本地区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1 大连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

2000年大连市农机有关部门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即:秸秆立杆在地里过冬→春季将秸秆清除→进行灭茬整地作业→应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田间管理→人工收获,并开展相关技术的试验示范。2014年,随着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的逐渐增加,开展了高标准保护性耕作技术规模化应用示范,采取以下技术路线:秋季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秸秆还田作业→春季应用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地表直接进行免耕播种作业→田间杂草及病虫害防控管理→秋季机械化收获+2~3 a深松整地1 次。202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带动了大连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各地区结合农业生产和耕地条件的实际,制定了差异化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主要包括: 1) 免耕模式。其技术路线为:秋季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秸秆还田作业)→春季应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作业→田间杂草及病虫害防控管理→秋季机械化收获+2~3 a深松整地1 次。2) 少耕模式。其技术路线为:秋季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秸稈还田作业→春季对土壤表层进行苗带浅旋作业(动土面积≤30%)→应用精量播种机在浅旋的苗带上进行播种作业(或直接采用苗带浅旋播种机一次性作业)→田间杂草及病虫害防控管理→秋季机械化收获+2~3 a深松整地1 次。

2 大连地区保护性耕作推进措施

2.1 成立大连市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

大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领导小组,组长为分管全市农业的副市长,副组长为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组员为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和市水务局副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因工作需要印发文件时,由大连市农业农村局代章。

2.2 建设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

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建设基地中心负责,为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示范基地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由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各市区县农机推广部门,为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示范基地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各技术支撑单位组建农机、植保、土肥等相关领域专家团队,作为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的技术后盾,建立试验示范对比田,确保各基地技术模式示范到位、应用到位、辐射到位,引领周边地区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扩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范围。

2.3 部署宣传培训观摩工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全市范围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重点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基地及当地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技术带头人,宣讲国家及省有关保护性耕作的政策,提炼适于本地区推广应用的技术模式及其实用装备,建立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组织保护性耕作演示观摩会,发放宣传材料,现场演示机具,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深化项目实施主体及相关技术人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制定每年召开市级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不少于2 次、县级现场演示会不少于12次、乡镇级现场演示会不少于100次的培训计划,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之中。

2.4 加强作业质量跟踪监管

为实现保护性耕作实施地块、作业装备和作业质量可核查可追溯,在对保护性耕作播种作业实行全面信息化监测的同时,全市成立了质量抽查和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在耕、种、管、收关键作业环节亲赴作业现场,对作业质量进行实地核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实施质量符合要求。2000年以来,全市通过应用高标准保护性耕作技术,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8.7%,全氮增加5.3%,速效钾增加13.4%,有效磷增加18.2%,平均产量增加3.7%。与传统浅旋起垄作业相比,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综合效果明显:1) 均匀行、二比空、四比空等种植方式的出苗率均达95%左右;2) 采用二比空种植方式的玉米秸秆茎粗、株高和测产数据优势明显,原因在于二比空种植模式的透风、透光效果好,利用作物生长,可起到增产的作用。

3 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兼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风明显。对玉米生产而言,夏天气候凉爽加之80%左右的空气湿度,大大增加了玉米大斑病的染病几率,2021年全市玉米田出现大范围的大斑病害。虽然各地采取了一些紧急施药处理,但仍损失较大。保护性耕作地块要求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地表,易使大斑病原菌以休眠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形态在病残秸秆内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此外,受近年全市春季雨水过多的影响,一些地区出现涝灾或早期感染大斑病的现象,导致玉米大量减产。对此,一些农户选择在芒种节气前后进行玉米种植,但过晚种植的危害是地表杂草容易泛滥成灾,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除草难度,而且提高了作业生产成本,导致玉米种植前不得不进行旋耕和翻耕整地作业,无法采用以“多覆盖、少动土” 为原则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如此循环,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4 推進保护性耕作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研究制定适于本地区推广应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建议采取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深松整地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择年适时深翻作业,掩埋杂草和病秆,降低病虫害发病率,间接减少农药使用量。

2) 组织农机农艺专家从选种、栽培、植保等各环节深入合作,围绕大连地区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每项技术难题,重点攻关,逐一解决,尽快消除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隐忧。重点解决好病害和草害问题,为保护性耕作可持续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3) 做好保护性耕作模式对比试验,让农民眼见为实。加快制定大连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让农民逐步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大连地区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5):50-60.

[2] 纪树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效果及推广策略[J].农业工程,2021(5):25-28.

[3] 贺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思考[J].当代农机,2019(8):66-67.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in Dalian Area

FAN Xuemei

(Dalian City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Dalian Liaoning 116000, China)

Abstract: Dalian area began to study and apply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in 2000.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measure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in the provinc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such as summarizing and popularizing the appropriate technical mode, 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diseases and doing comparative tests.

Key words: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ical mode; maize; application; Dalian

猜你喜欢

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大连
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大连市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措施
大连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与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