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食品科技地位,完善包装环保法规
2022-06-14陈之秀
陈之秀
孙宝国是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在今年“两会”上,他提出了《关于后疫情时代全面提升食品产业与科技战略地位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食品金属包装固废定向回收与原级资源化利用》的提案,其宗旨在于,一是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食品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撑,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二是加快食品金属包装原级再生利用及完善食品金属包装固废回收再利用相关法规。
提升食品产业科技战略地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入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快速摆脱疫情影响,回归稳健发展的轨道,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发生改变。中国食品产业的市场需求、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也在快速调整中,并将在未来对中国整体经济运行发展走向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回顾改革开放进程,食品产业的发展,既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国民营养与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宝国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产业的发展稳健有序,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与此同时,我国食品科技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食品科技界在国际学术领域也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绩,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我国的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分列前两名,而前五名中,中国高校占据四席。同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也使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全球工业范围内进入先进序列。作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不仅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方案,也在疫情期间,凸显了应急、救灾的功能,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在突变环境中持续发展的稳定器。2020年中国食品产业以占中国工业5.3%的资产,创造了7.8%的营业收入,完成了9.6%的利润总额,居工业经济之首,同时也为“六稳”、“六保”工作的持续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孙宝国表示,进入后疫情时代,作为中国经济“扩大内需”的主体力量,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行业,“健康中国”中营养与健康的载体,在通过科技力量化解“粮食安全”问题的实践中,食品产业的发展与食品科技的创新承担着比以往更加重大的使命。目前,我们还有很多重点攻关的课题,需要从产业与科技的角度去实现突破。例如,粮油、水果、豆类、肉蛋、水产品等深加工率仅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食品产业与农业产值比仅为1.2:1,相比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11.7:1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孙宝国建议,首先,要进一步提升食品产业与食品科技的战略地位,研究实施“藏粮于食品”系统工程。明确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与布局,推动我国食品产业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实现“四大安全”的保障功能,即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安全”;确保民生刚需的“食品安全”;在特殊条件下释放强大产能的“供应链安全”;在慢病高发态势下的“营养安全”。
其次,要树立食品产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面向未来的发展定位,以农业生产为根、以食品产业的发展为干,不仅要成为农业大国,更要成为食品加工的强国,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食品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撑,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再次,要以“健康中国”为契机,强化食品科技与营养健康的正确科学观、价值观。避免人们形成过度、主观、非理性认知,以免对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最后,还要培育食品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与发展动能。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食品科技界共同打造具有公益性、生态性特征的“双创”平台,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实现传统食品、传统餐饮的工业化、标准化。
孙宝国强调,要确立食品科技界规划未来产业发展与创新“四个面向”的重点目标: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未来食品”为契机,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面向经济主战场,以创新能力为抓手,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导向,服务人民健康。
孙宝国表示,在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中,食品产业将在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与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食品科技将在提升国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引领世界食品科技发展潮流中勇立潮头。
食品金属包装要实现固废定向回收与原级资源化利用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郑重承诺。而“十四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及窗口期,食品接触用包装材料节能减碳,是食品饮料产业链减碳方案中重要的一环。因为,食品接觸用金属包装容器,数量基数庞大,增长迅速。
孙宝国说:“2020年,我国铝质易拉罐年产约470亿罐左右,消耗原生铝约72万吨。易拉罐饮料行业预测未来5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5%,2025年饮料用易拉罐的数量为600亿罐左右。按照每个空罐平均14克计算,到2025年,我国在啤酒和饮料行业产生的废旧易拉罐的数量约为82万吨。2020年,我国钢罐食品接触金属容器(俗称‘马口铁)年消耗钢材约380万吨。”
孙宝国表示,目前,国际上食品接触用金属容器原级再利用技术已相对成熟。其中,再生铝已被广泛使用在铝质易拉罐中。美国铝罐的回收再利用率已超过60%。2020年,日本铝罐的回收再利用率为94%,原级再生利用率达到71%;钢罐回收再利用率为93.3%,原级再生利用率达到73%。我国废旧铝易拉罐回收再利用率虽然达到90%以上,但是原级利用率几乎为零,全部降级使用到了非食品接触领域,如铸件、铝合金门窗等。我国钢罐(如婴幼儿配方奶粉罐、罐头金属罐)全面回收尚未实现,有的企业一家每年消耗金属罐超过1亿5千万罐,原级再生利用为零。
孙宝国进一步解释称,原级再利用较降级再利用碳排放更少。以铝质易拉罐为例,经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对比,我国铸造用再生铝的碳排放是铝质易拉罐原级利用再生铝碳排放的3.6倍,而制罐用原生铝的碳排放是原级利用再生铝碳排放的8.7倍。
我国食品接触用金属容器产业链已具备量产能力。以铝质易拉罐为例,现已突破原级再利用的关键技术熔融脱漆再生。UBC铝水/铝锭的生产工艺流程已经较为完善,重熔再生企业的产品已被用于3104铝板轧制及后续制罐工艺,2021年铝质易拉罐用再生铝产量已超过20万吨,含再生铝成分的铝质易拉罐由于我国的使用限制已被大量销往国外,被广泛用于国外啤酒、饮料的灌装生产,造成了我国再生资源的外流。原级再生的铝质质量符合现有国家标准。原级再生铝的生产成本是原生铝生产成本的83%。
孙宝国认为,食品金属原级再生利用面临着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合规性问题,政策法规不清晰,缺少标准支撑以及税收等优惠政策。
为此,孙宝国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产业链回收再生利用相关法规。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针对食品接触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规定。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修正)》,明确鼓励食品接触金属包装的原级再生利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规定,废旧铝质易拉罐原级再生利用的增值税优惠比例由30%修订为100%。回收商采取“进园管理”,加强回收处理。在税收政策上降低行业整体税负和成本。
二是完善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食品接触铝质易拉罐原级再生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再生利用产业链技术规范,明确再生回收标识要求,细化食品安全及质量标准要求。修订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等产品质量技术标准,明确回收铝质易拉罐作为铝合金板原料之一;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和消费者教育。
三是支持食品接触材料再生技术突破。国家财政要加大投入,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回收与原级再生利用研究》科技专项,支持食品接触材料原级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开展再生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碳排放及标准体系等研究,实现食品接触材料的原级再生利用尽快在国内落地。BF228788-F9D0-42CF-96D1-9FF2E248D5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