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的发展态势研究

2022-06-13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流毒品云南

张 涛 刘 畅

(1.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2.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我国外流贩毒问题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贩毒形式之一。由于地缘、历史、经济、教育等方面因素,外流贩毒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西部地区外流贩毒表现尤为突出,甚至波及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破坏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给民族地区带来了灾难。1999年国家禁毒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外流贩毒被列为重点整治首要问题。同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禁毒工作会议上,毒品问题突出的云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甘肃被列为毒品重点整治省区,涉及13个地区,其中西部地区有8个,占总数的61.5%。

西部地区地域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曾是我国贫困地区的集中地。 我国在2015年确定的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西部地区占375个,其中不少是少数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成因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与当地的历史、经济的落后、教育水平的不高、生存环境的恶劣有着密切联系,导致该地区外流贩毒问题主要集中在乡村。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在治理外流贩毒过程中,采取禁毒与脱贫、扶智相结合等一系列综合举措,有效遏制了外流贩毒问题蔓延的势头。据国家禁毒委办公室发布的《2020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020年,中国抓获外流贩毒人员1.1万名,同比下降近四成。但新形势下的外流贩毒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因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及禁毒工作重要指示,有必要对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的发展与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为有效解决新时期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提供参考。

一、外流贩毒资料数据分析

项目组基于外流贩毒问题的文献资料、《中国禁毒报告》《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对西部地区外流贩毒发展与演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一)对文献资料的分析

项目组通过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及公安网,对该领域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学位论文进行检索,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研究成果

李振国(2000年)对宁夏各地区的毒品犯罪情况进行调查,重点研究了同心县的外流贩毒问题,是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较早研究成果。杨苏群(2005年)针对新疆外流贩毒问题突出,“三股势力”染指贩毒活动的复杂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新疆毒恐问题交织,外流贩毒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大政治问题。宋红彬(2012年)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毒情变化的分析认为,在境外及国内毒情共同作用下,新疆毒品问题产生了质的变化。单国(2015年)重点分析了“金新月”毒情对新疆外流贩毒问题的影响。刘建强(2008年)对四川凉山特殊人群、彝族地区贩毒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凉山少数民族外流贩毒问题成为制约凉山禁毒工作的“瓶颈”,阻碍当地经济发展。廖天虎(2019年)对新时期凉山外流贩毒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凉山彝族地区外流贩毒影响大,职业化、家庭化和家族化特征明显,组织形式呈网络化趋势,特殊人群外流贩毒问题久治不愈。

贵州与云南相邻,是“金三角”从云南进入内地的通道,外流贩毒也是贵州禁毒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贵州“西南地区禁毒问题研究”项目组(2009年)分析了贵州外流贩毒的特点,表现为人数众多,贩毒区域广,主要涉及云南、浙江、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省市。刘汝宽(2018年)以贵州外流贩毒突出的N市为样本,对贵州外流贩毒的管控问题展开了研究。甘肃省民族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是“金三角”毒品通往西北宁夏、新疆,“金新月”毒品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的通道。郑永红(2014年)在其研究成果中,对甘肃的外流贩毒活动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指出甘肃外流贩毒活动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主。近年来广西外流贩毒问题凸显,广西天等县是国家贫困县之一,也是广西劳务输出大县,被广西公安厅列为外流贩毒重点整治地区之一。崔凡(2017年)对广西天等县的外流贩毒进行了研究,指出天等县的外流贩毒危害了当地经济、破坏了社会环境、伤害了家庭的和谐、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稳定。

2.其他地区外流贩毒问题研究

安徽省临泉县是安徽人口大县,每年到外地打工人口数量大,外流贩毒问题突出,于1999年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列为全国毒品严重地区之一。刘海石(2004年)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安徽临泉外流贩毒展开了研究。宁雯(2017年)对湖南某贫困地区的外流贩毒问题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贫困是外流贩毒的重要诱因之一。从研究成果看,西部地区外流贩毒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从不同视角对各地外流贩毒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这些成果对研究西部地区外流贩毒形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对《中国禁毒报告》的分析

国家禁毒委在1999年首次对外发布的《中国禁毒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西部地区的云南、广西、甘肃、贵州、四川、宁夏、新疆等地外流贩毒活跃,涉及地域范围广,西部一些地区成为我国毒品贩运的集散地。此后,在国家禁毒委发布的历年《中国禁毒报告》中,外流贩毒都是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外流贩毒人数、区域、方式、特点、典型案例、治理对策及成效等内容。不同时期,我国主要通过重点整治、专项行动及专题会议的形式对外流贩毒进行治理,主要包括(见表1)。

表1 1999~2018年《中国禁毒报告》治理外流贩毒的行动(1)资料来源:国家禁毒委.中国禁毒报告[R].1999-2018年.

续 表

通过对我国历年禁毒报告关于外流贩毒及专项治理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外流贩毒形成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空间不断扩大,外流贩毒形势严峻复杂。在国内外毒情形势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外流贩毒的区域、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对《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的分析

国家禁毒委从2014年开始发布《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主要对我国毒品的滥用、来源、贩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发布的报告看,外流贩毒也是被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外流贩毒人数、区域等。

表2 2014~2020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有关外流贩毒的内容(2)资料来源:国家禁毒委.中国毒品形势报告[R].2014-2020年.

通过对2014~2020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有关外流贩毒的内容分析发现:一是外流贩毒仍然是我国当前的主要毒品贩运形式之一,经过综合治理,外流贩毒问题出现向好的趋势;二是外流贩毒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贩毒涉及空间扩大,西部地区外流贩毒的家族式、地域性特征明显,外流贩毒涉外趋势明显。

二、我国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西南、西北边疆地区毗邻毒源地“金三角”和“金新月”,是境外毒品入境的必经之地。1979年云南省永德县明朗乡破获了50年代以来第一起“金三角”向我国走私的毒品案件(3)雷志军.我国禁毒工作方针之历史沿革与发展走向[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01).,成为我国毒品问题死灰复燃的重要标志。此后,境外毒品向我国渗透加剧,西南边境地区的云南不可避免地受到毒品的侵蚀,贩毒、吸毒、以贩养吸等问题层出不穷,源于云南边境地区的外流贩毒问题开始形成。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毒品滥用人数不断增加,刺激了毒品的贩运活动,四川、宁夏、甘肃、新疆、贵州、广西等地区的外流贩毒活动问题开始显现。从西部地区外流贩毒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

(一)第一阶段:西部地区外流贩毒形成期——单一化期

这个阶段大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表现为云南边境地区及云南内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外流贩毒活动。

1.云南边境地区的外流贩毒

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接壤,8个地州的27个县与国外相邻,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地形复杂,没有天然的屏障,除了有各级通商口岸外,还有不计其数陆地小道和水路跨越国境。由于历史原因,云南边境部分地区存在跨境而居的现象,他们分居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服饰、风俗,有着各种各样的血缘关系、家族关系、亲戚关系,保持着较强的民族认同感,过界往来非常频繁。云南边境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民族多样性是云南省边民参与外流贩毒的重要原因,加之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高,有的人便沦为境内外流毒贩运输毒品的工具。在贩卖、运输毒品获取暴利的刺激下,一些边境贫困地区出现了规模较大的贩毒活动,有的地方成为专门从事贩毒的村寨,被称为“背毒村”(4)郑永红,李波阳.西部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地缘因素探析[J].辽宁警专学报,2009(03).。在这一时期,云南边境地区运输毒品的目的地主要是云南境内的大理、昆明等地,部分运输到省外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据调查,在上世纪80年代,云南边境地区抓获的毒犯绝大多数是当地边民,外省籍毒犯仅占总数的10%左右。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外流贩毒的情况,项目组选择了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德宏州瑞丽市等三个县法院近年来审理的运输毒品案件进行分析。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我国的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县是境外“金三角”毒品进入普洱的通道之一。2017年,澜沧县人民法院判决运输毒品案件25起,当地人14起,占案件总数的56%。云南勐海县隶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与缅甸接壤,分布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境外毒品主要从勐海打洛口岸入境。2017年,勐海县人民法院审理运输毒品案件11起,当地人5起,占案件总数的45.5%(5)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http://wenshu.court.gov.cn/.。瑞丽市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缅甸木姐毗邻,320国道贯穿而过,是毒品进入云南向内地贩运的主要线路。2018年,瑞丽市人民法院判决104起贩毒案件,当地人70起,占案件总数的67.3%,主要以傣族为主。

通过对上述三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运输毒品案件分析,可以看出,云南边境地区外流贩毒(运输)问题仍然存在。

2.云南内地的外流贩毒

外流贩毒在云南边境地区出现后,逐步向云南境内交通沿线的城镇发展,云南内地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到边境地区从事贩毒活动,较为突出的是滇西的大理巍山永建地区,滇南的文山平远地区。据调查,1999年,永建乡下辖的十个村公所中,多数存在贩毒问题。1999年国家禁毒委把大理巍山列为外流贩毒严重地区进行重点整治。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山平远地区贩毒问题开始出现,境外毒品走私到平远地区,再从平远地区流向全国大多数省、市、区。据调查,当时每年经过平远地区流散全国各地的毒品约为“金三角”毒品产量的1/10到1/8(6)李淸升.云南部分回族地区毒品问题对策研究[C].云南禁毒研究论文集.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文山平远地区贩毒面广、人数多、时间长、作案猖狂,甚至出现武装贩毒、护毒的情况,带有明显的黑社会性质,为建国以来所罕见。1992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在文山平远地区展开打击行动后,该地区外流贩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二)第二阶段:西部地区外流贩毒快速发展期——多元化期

我国西部地区外流贩毒的第二阶段大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毒情形势转变,毒品滥用人数持续增加,滥用区域不断扩大,刺激了毒品的贩运活动,一些非云南籍的毒贩离开户籍地流入云南边境地区和省内的一些大中城市从事贩毒活动,把毒品贩运到全国。据调查,90年代,外流到云南贩毒的人员主要来自于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南、安徽、浙江、甘肃、宁夏、陕西、新疆等省(区),外省(区)贩毒人员已超过云南本省贩毒人员。云南省德宏州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显示,在1987~1990年审理的毒品案件中,80%以上毒贩来自于云南省外,涉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以四川、贵州等地居多(7)刘婷.当代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毒品犯罪发展轨迹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04).。

1.西北地区外流贩毒

90年代初期,西北的新疆、宁夏、甘肃、陕西等地人员开始到云南贩毒,并逐渐增多,之后流向全国各地。根据云南省劳改局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统计,1991年云南省第二监狱在押毒犯共计1062名,其中西部地区人员占35.12%,主要来自甘肃、宁夏、新疆(8)刘婷.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毒品犯罪透视[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05).。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云南省共抓获外省籍毒品违法犯罪人员7700多名,宁夏、甘肃、新疆籍的人员较多(9)裴智勇.外流贩毒成内地毒品消费主要来源[N].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3日第十四版.。

2004年9月,在国家禁毒委召开的全国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工作会议上,新疆的巴楚县、伊宁县因外流贩毒严重被列为全国重点整治县。之后,新疆将毒品问题严重的伊宁市、霍城县、昌吉市、天山区、水磨沟区、阿克苏市、和田县、墨玉县等八个县、市、区列为自治区禁毒重点整治地区。2007年9月,新疆和田县被国家禁毒委列为全国禁毒重点整治地区。据统计,2002年云南各地公安机关共抓获新疆籍毒贩317名,2006年增至892名,主要来自伊犁、喀什、和田三地州。据调查,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新疆籍毒贩主要在云南边境地区的德宏、西双版纳、临沧及滇中的昆明从事贩毒活动,人数达数千人之多(10)郭杰,梅松林.“金新月”毒品对新疆走私渗透总体态势[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根据德宏州禁毒委统计,2001~2006年间,在德宏州从事贩毒的非云南籍人员增加迅速,从2001年占案件人数的21.1%增至2006年的87.62%,人数高达2646人,其中新疆籍428名(11)茶莹.穿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来自云南禁毒前沿的报告.人民法院网.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6/id/254534.shtml,2007-06-26.。跟据公安部统计,除云南外,新疆外流贩毒网络触及全国许多省区,北京、上海、广东等13个省(市、区)是新疆外流贩毒的主要地区,上述地区在2000年至2005年间,共抓获新疆籍外流贩毒人员6284名(12)曹志恒.跨国毒枭为何盯上新疆[DB/OL].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607/18/t20060718_7778538.shtml,2006年07月18日.。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新疆外流贩毒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疆外流贩毒活动由外流转为“回流”。

宁夏同心县1999年被禁毒委列为外流贩毒严重地区,2004年同心县摘掉了“毒品问题重点地区”的帽子后,外流贩毒共经历了两次反弹,2001年被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列为重点整治地区,2017年被自治区禁毒委确定为重点整治县区。80年代后,以同心县籍人为主的一些贩毒组织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在西北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贩毒集团,形成的贩毒网络延伸到宁夏各地,甚至到西北地区的甘肃省、陕西、内蒙古,同心县成为毒品进入宁夏后的集散地和中转站。据统计,在1985年至2009年中,因贩卖毒品、运输毒品被各地法院判处死刑的同心县籍毒贩高达23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多达1382人(13)马钊旭.宁夏同心县毒品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11中).。1995年2月,德宏州破获一起涉嫌100多人的人体带毒特大案件,抓获宁夏同心县等地农民64人(14)刘慧明.传统与转型:甘青藏民族地区犯罪生成机理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1上).。2019年5月,同心县公安局破获的同心籍马某某特大贩毒案是近年来同心县外流贩毒中影响较大的一起案件,以马某某为首的贩毒团伙,长期在云南边境组织贩毒活动,通过雇佣他人,驾乘交通工具把毒品海洛因运回宁夏分销,该案抓获幕后组织者3名,缴获毒品海洛因8公斤(15)宁夏警方缴获海洛因18公斤.https://www.sohu.com/a/322957648_167307.。

1999年,甘肃被列为毒品问题严重的六省区之一,临夏州的东乡县、广河县被国家禁毒委列为全国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地区。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镇成为当时西部最大的毒品集散地和中转站。据调查,临夏籍外流贩毒人员是甘肃大宗海洛因案件的主要参与者,在甘肃破获的百克、千克以上的海洛因案件中,临夏籍人员所占比例较高(16)数据来源:项目组调研数据整理.。2015年11月甘肃警方破获的甘肃东乡人马牙黑牙贩毒案件就是一起典型外流贩毒的案件,该案共查获海洛因41块,共14261.66克(17)赵志锋.甘肃高院发布3起毒品案件审判典型案例.甘肃白银政法网.http://www.baiyinpeace.gov.cn/news/16861.html,2019-06-27.。

据项目组调查,90年后,西北籍外流贩毒势力不断壮大,甚至垄断了云南省昆明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的毒品市场,给云南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西南地区外流贩毒

与西北地区外流贩毒问题同期出现的还有西南地区外流贩毒问题,主要涉及四川、贵州、广西部分地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的织金县、广西的靖西县因外流贩毒问题突出,1999年被国家禁毒委确立为外流贩毒严重地区进行重点整治。据项目组调查,除凉山地区以外,四川宜宾、泸州、乐山等地部分县,贵州的毕节、凯里、黔西南、黔东南地区部分县也因外流贩毒问题当地省政府列为整治对象。

四川凉山是外流贩毒问题的典型代表,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布拖、昭觉、盐源、普格、美姑等县因外流贩毒问题突出,先后被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重点整治区。据项目组调查,凉山籍外流贩毒问题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早期外流贩毒区域主要分布在成昆铁路沿线的成都、峨眉山、雅安、西昌、攀枝花、昆明等地,凉山逐渐成为毒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凉山州法院2016年至2017年6月审理的毒品案件显示,凉山外流毒品犯罪情况突出。一是毒品犯罪案件以贩卖、运输毒品罪为主(与外流贩毒有关),占全州毒品案件总数的90.5%。二是毒品案件在全州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超过其他类型的刑事案件,共审理毒品案件1306件,涉案1401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27.64%(18)何勤华.凉山毒品犯罪呈现5大特点.四川在线,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1707/55952952.html,2017-07-14.。三是外流贩毒案件数名列全国第一(19)刘瑞强.四川省法院通报:凉山地区面临的“毒情”依然严峻复杂.四川手机报,https://m.sohu.com/a/310059043_99966042,2019-04-24.。多年后,凉山外流贩毒问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毒品贩运的路线从云南进入四川后,有的绕开凉山,直接在成都、攀枝花等地分销;有的经凉山向省外的新疆、陕西、浙江、广东、福建等地贩运。

(三)广西边境地区外流贩毒

随着云南省毒品查缉网络不断完善,境外毒贩开始开辟新的贩毒线路。2008年后,广西继云南之后成为“金三角”毒品进入我国的又一重要通道。“金三角”毒品由缅甸进入越南,再由越南与广西接壤的崇左地区入境,利用广西发达的交通网络中转进入广东,最后通过广东运输至欧美地区。境外毒品的渗透,使广西边境地区毒品贩运活动突出,其情况与云南80年代边境地区的外流贩毒问题相似,首先是边境地区的人员参与外流贩毒,最后发展为省内及外省籍人员到广西境内贩毒,贩毒者多来自贵州、重庆及广西其他地区(20)李灵希,张拓.广西边境地区毒品走私问题及其治理[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01).。

三、西部地区外流问题发展态势

(一)我国主要毒品贩运线路

受地缘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外流贩毒空间、线路与西南、西北地区有较大的关系,云南、广西、新疆等地是境外毒品进入我国的贩运通道。据国家禁毒委办公室发布的《2020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020年我国缴获来自“金三角”的海洛因、鸦片数量占全国总量的96.2%,冰毒、氯胺酮占全国总量的83.1%。查获来自“金新月”的海洛因186公斤,主要从广东、新疆边境进入我国。在云南边境地区,毒品进入云南后,毒贩利用云南发达的交通网络把毒品运往各地。与云南相邻的广西、贵州、四川是“金三角”毒品流入我国其他地区的通道,毒品在上述地区消费或转运至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及西北和东北地区。在广西,“金三角”毒品转道老挝、越南等国,从广西中越边境入境,凭祥是主要入境地。毒品进入广西后大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转运至广东、福建等地,再运至我国香港、澳门、内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新疆,境外毒品进入新疆后,多以新疆为中转站和消费地,其余毒品通过公路、航空、铁路流向广州、上海、北京等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我国毒品贩运线路相对稳定,当前我国毒品贩运线路主要是:境外毒品入境的云南、广西、广东、新疆,西部地区的贵州、四川、广西、甘肃,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是毒品的中转地和消费地。部分省会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流动人口众多,兰州、成都、重庆、贵阳、长沙、武汉、郑州、合肥成为内地毒品的消费地、集散地和中转地。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发展变化与我国贩毒线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外流贩毒的流出地、流入地、流经地都与上述地区有关联。

(二)疫情对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的影响

当前,受疫情扩散蔓延等因素影响,全球毒品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2020全球毒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全球经济、公共健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重大影响,也给全球毒品生产供应、贩运方式和消费需求等带来诸多新变化。疫情防控导致航空、陆路交通及人员流动受限,海上毒品贩运增多。在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边境地区的人流、物流受到限制,境外毒品走私进入我国受阻。国家禁毒委办公室发布的《2020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疫情对我国的毒情形势变化影响不断加深,中国毒情形势出现一些新特点新变化,禁毒工作面临新的风险挑战。长期来看,受国际、国内毒情和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毒品滥用结构、毒品贩运方式、贩运线路、毒品来源渠道必然会出现一些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地区外流贩毒问题势必会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需要时刻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理思路及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外流毒品云南
销毁毒品
基于Fluent的赛车翼板外流场设计与仿真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人口外流成因及对策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火烧毒品
外流贩毒高危预警模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