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建议
2022-06-13张海涛
张海涛
(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吉林,长春 130000)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严峻,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林业生产建设具有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积极作用,林业经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国“十四五”规划对生态林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是林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林业调查规划中的实地踏查,我们能够全面掌握林分结构、树木生长、荒漠治理等林业数据,为下一步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意见。我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起步较晚,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开始步入正轨,经历了一段飞跃式发展时期,为林业资源生产奠定了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处理手段引入到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之中,探索更多人们还无法进入的林业资源地域,让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人员责无旁贷的使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不仅能为林业经济政策拟定和调整提供准确数据,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帮手。然而,当前我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陈旧的管理体制与先进的科技应用之间存在矛盾,阻碍了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快速发展,落后的林业调查规划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林业生产建设的需求,面对林业发展的新时期,林业工作者更要勇担责任,从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出发,不断加强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从而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双赢局面。
2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积极作用
2.1 有利于实现科学营林生产
林业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关键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科学营林生产都极为重视。然而,我国土地广袤,可利用的林地资源却并不丰富,如何充分运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营林生产,创造更大的林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直是林业工作内容的重点之一。众所周知,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科学营林生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行林业建设,更不能片面的为了保护生态而停止营林生产建设,这就需要一个平衡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下,怎样去开展营林生产活动,实现林业经济收益最大化。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打开了科学营林的新方向,通过林业调查规划数据,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到林地资源的基本情况,避免了盲目扩张和开发,确保了科学营林生产的正确路径,同时,林业调查规划是一项动态的工作,调查规划数据也在实时更新,便于科学营林方案的及时调整,更好的解决营林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力推进科学营林生产建设的发展。
2.2 有利于增强森林植被保护
生态保护机制不完善、森林乱砍滥伐现象严峻、人们森林防火意识淡漠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正在破坏着森林植被保护体系,大量的多年生树木被无故砍伐,森林火灾频频连发,森林植被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随着信息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森林植被保护工作也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也正是森林植被保护信息化的基础。林业调查规划可以全面了解林区内的林分结构以及树木生长现状,为森林植被保护规划的及时调整提供数据性支撑。通过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可以定期将林区树木植被情况做好汇总,针对一些季节性的树木病虫害开展预防性治理工作,并做好观察记录,收集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数据,便于下一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3 有利于平衡林业经济效益
林业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点,不可片面的追求一项目标而忽视其它效益,因此,为了平衡各方面的效益,在林业发展规划上,需要全面掌握林业当前发展数据,及时预判出未来发展趋势,将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做到认真和细致,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要站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不断加强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调查规划方案,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方案的实践性与新时期林业发展需求相吻合。比如某林区为了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一味地种植速生林树种,打破了原有的林业生态环境平衡,致使林区其余树种频发病虫害灾害,这就是林业生产规划前期没有做好调查工作,不了解速生树种与原有树种在生长期间可能会产生的矛盾问题,最终引起了林业产业的减产减收。
2.4 有利于优化林业管理方式
我国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国有林场管理方式还是延用传统管理,国有企业改制后,国有林场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运营,传统林业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优化林业经营管理方式势在必行。林业资源情况调查数据是开展林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以往的林业生产数据资料能够帮助我们迅速的找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所在。比如某国有林场在改制之前连年亏损,从调查规划数据中就可以看出经营管理方式陈旧,可以大概判断出是哪个流转过程出了问题,做好相应解决预案,让林业经营管理方式与时俱进,将绩效考核纳入到管理方式之中,让国有林场重新整装出发,摆脱体制弊端,创造出新的成绩。
3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遇到的困境
3.1 专业人才流动大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环境艰苦,经常需要深入到林区腹地开展野外作业,十分考验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然而,目前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人员普遍呈现出人才结构断层的现象,原有的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已经不适应这项工作,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又忍受不了艰苦的环境,纷纷离开了这个行业。为了满足林业调查规划工作需要,很多林区招聘了一些非专业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匆忙上岗,致使很多林业调查数据出现了失真的情况,给林业科学规划工作造成困境。林业调查规划单位现有的薪酬体系十分僵化,工作人员按照年限和级别制定工资发放标准,福利待遇水平较低,没有实行绩效考核工资,长此以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缺少工作热情,对工资福利不满,尤其是基层林业工作部门,高学历人才流动性大,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现代化进程缓慢。
3.2 调查监督欠规范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关乎到林业发展规划方案和目标的制定,因此,林业调查规划数据的准确度必须要有保障,当前我国多数林业部门还没有实施规范化的林业调查规划监督工作,对调查规划数据的核实也是流于形式,一些先进的林业调查规划设备的使用操作不够规范,经常出现技术性错误,部分工作人员对报送的林业调查规划数据没有经过详尽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就盲目的进行报送,导致上级林业部门无法真实而全面的掌握林区植被资源情况,整个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章程,工作起来杂乱无序,调查规划数据滞后性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对林业资源利用工作产生影响。
3.3 工作经费不到位
我国基层林业部门工作经费不足是影响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开展的问题之一,受到经费条件的限制,先进的林业调查规划设备无法引进,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无法提高,致使工作效率得不到显著增加,更是留不住专业化人才。虽然各地政府已经逐步意识到经费短缺给林业产业化发展造成的困境,而且也在寻求多方解决的途径,但是进展缓慢。很多发达国家的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已经引入了无人机拍摄技术和卫星定位传输技术,可是我国只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使用了这些设备,在偏远的基层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还是依靠着人工测量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传统调查手段来开展工作,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设备都远远达不到林业调查规划现代化的标准,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4 当前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建议
4.1 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林业资源调查规划工作涵盖范围较广,涉及到的知识层面也多,不仅要求工作人员熟练使用各种测绘调查仪器,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独立处理各类分析汇总报表的能力,能够定期将林业资源调查情况形成数据图,并与年初既定调查规划之间进行对比。因此,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应将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作为重点来抓,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应承担的工作职责,细化人员分工,增强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力。同时,不定期的展开继续教育培训,请高校或者科研单位的专家来讲课,帮助职工了解到前沿的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技术和工作方法,加深他们对自身岗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为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4.2 规范林业调查监督机制
为了规范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程序,确保林业调查规划数据详实准确,必须积极落实林业调查规划监督机制,促进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持续发展。首先,建立监督检查小组。由林业部门主管领导带头,各相关业务科室抽调,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对林业调查规划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核实,定期抽查林业调查规划工作责任履行情况,如果发现职工消极怠工,调查数据不准确等现象,要及时制止和改正,并且设立奖惩措施,有奖有罚,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其次,制定监督检查条例。明确每个人应该负责的项目和责任,防止出现责任推诿,坚决制止各部门各自为政,一切按照条例规定执行,保证每项工作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好。
4.3 增加专项工作经费投入
由于林业调查规划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要引导各级政府注重林业调查规划的建立和管理工作,要对林业调查规划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汇总、审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拨款。基层林业部门应该要就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申请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对这些设备进行购买。但政府财政拨款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不能满足林业调查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还可以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资金注入到林业规划调查过程中。
5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技术含量高,且工作环境恶劣。因此,在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度剖析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运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破解工作困难,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从而显著提升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林业发展规划提供真实的林业调查数据,帮助林业规划人员更全面的了解到林业资源分布情况,让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