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归人才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
2022-06-13刘栋
文| 刘栋
(作者就职于山西晋城市侨联)
左图: 晋城归国留学生与中东欧国家大学生交流联谊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践证明,推进事业、谋划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人才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着眼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晋城市率先在全省启动深化省校市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工作,抓人才、抓平台、抓项目,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动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安徽理工大学晋城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实质性研发,“煤层气开采前沿技术调研”项目已完成编制工作;建设11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844家,带动就业3580人;出台多项人才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在晋工作提供科研经费、创新平台、生活补贴、服务保障等支持。当前,晋城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推动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2022年,晋城市将进一步健全“一对一”服务机制和服务联盟制度,持续推动省校市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3年内引进1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20个以上高层次创新团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探索科研创新容错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强化人才发展政策支撑,优化人才发展服务环境,让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右图: 晋城归国留学生与中东欧国家大学生开展歘犸文化交流
留学人员作为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思维,在各大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中,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晋城市不断实践探索如何充分释放海归人才工作热情,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纵观全市,仍存在海归人才总量支撑不足、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团队匮乏、为海归群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不足等突出问题。相较于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晋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弱,且在海归人才引进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措施保守、服务理念相对落后的问题。如何聚才、用才,使海归人才真正成为推动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实施兼容并蓄的人才战略
探索完善针对不同层级海归人才的引进政策和使用机制。坚持五湖四海原则,不仅引进“金字塔”尖的领军型海归人才,同时引进大量其他层级海归人才。通过大量海归人才的集聚,为晋城市注入新的理念和模式,润物无声地影响城市文化与生活,对提升整体城市形象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同时,以海归人才为“桥”,发挥其以才引智、以情引智的作用。海外人脉是海归的优势,应鼓励海归加强海内外广泛联系,保持与海外留学人员社团等组织的联系与沟通,掌握海外高层次人才动态信息,畅通引智渠道。
教育卫生,事关民生。应注重民生领域海归人才的引进。将海归人才引进作为提高教育卫生水平的重要抓手,推动晋城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引进海归人才,为学生开阔视野、更新理念,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成就更好的自己,在富民强市的进程中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实行软硬兼具的人才策略
区域发展的差距,表象是产业,实质是人才。加强政策引导是集聚海外人才的关键因素,晋城市可考虑持续加强政府引导,出台“长期回国计划”“临时回归计划”“外国学者访问计划”及“科技工作计划”等举措,力促人才集聚。同时,从“引人”到“引智”,可采取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组织开展“院士专家晋城行”“海外留学人才项目洽谈会”“青年博士服务周”等专题活动,为对接单位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并通过现场对接促成合作。
多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市,晋城市在引进海外领军人才方面虽有所收获,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传统学科和传统产业人才较多,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却人才匮乏,这也是晋城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双百计划”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方面要坚持按照晋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转型项目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企业需求,使企业真正成为引才、用才的主体。
引进只是起点,引进之后更要真正使海归人才“干得好、用得活”。晋城市可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吸引聚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创业机制,形成有利于海归人才释放活力、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应在高新技术成果认定、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商务楼租赁、政府采购及落户、医疗待遇、社会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为海归人才破除阻碍发挥作用的各种樊篱,为海外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相应措施,特事特办,实现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城市“零障碍”。
与此同时,晋城市应着力提升城市软环境,让人才更好地扎根留下。社会环境是人才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政府作为社会环境的营造主体,应坚持以人才优先布局为战略方针,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在体制方面,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转型,尤其要消除部门权职不清、职权交叉的弊端,提高工作效能。在载体方面,按照高标准、国际化的要求建立科技孵化公共平台,杜绝重复建设,提高利用效率。在教育方面,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尤其要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各研发中心的科技投入,为海归人才的知识更新和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保障。在人文方面,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氛围,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精神力量和舆论环境。
以情暖人,用情服务,也是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留学报国、建设家乡,留学人员有着独特作用。为了更充分地激发留学人员的报国热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晋城市应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及移动媒体平台做好各类海归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交流和对接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其他形式为国服务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如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归联谊会等。此外,要及时了解并切实解决海归人才遇到的困难,用情用心做好服务工作,真正实现以情留人。
三、构建以用为本的评价体系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引进海归人才和团队,除了要看是不是真正的人才,也要看能否为其提供有所作为的环境和平台。要杜绝引进“空壳”海归创业团队现象,不能让政府资助“打水漂”;要防止为引进而引进,片面用引进人才的数量来衡量地方人才工作;要避免人才引进后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能让引来的人才和团队当“花瓶”、做“摆设”;要为海归人才有效发挥才干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重才、爱才、尊才、惜才的人才观。
评价人才,必须坚持以用为本。人才引进应坚持与地方需求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能力与潜力。在引进海外人才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才使用为最大目的,以地方产业特征为主要方向,通过科学设立准入门槛,精心挑选海外引才的受众群体,加强引进人才和项目的日常管理、调研、评估等,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引导体系和严密完善的评审体系,形成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共同发展、高层次人才与适用人才均衡发展、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科学发展的局面。此外,晋城市应进一步加大海归创客的引进,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归人才新动能。
目前,在鼓励海归创新创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尽管目前的环境对海归科研人才来说已大有改观,但科研评价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的问题仍有待解决。一方面应适当延长评价周期,改变急功近利的倾向。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对于从事应用研究开发的海归科研人才,要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成效作为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