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江: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不能混为一谈

2022-06-13居平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生态

居平

“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绝不能混为一谈。”

当我采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伍江教授时,他很激动地说。

“城市更新”一词似是近几年刚出现的网红词,过去更多谈的是“城市改造”。这两个词在语义上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更新必然蕴含着改造,改造的目的就是更新。但必须明确的是,这两个词的产生背景不同,主观上用意也大相径庭。

“城市改造”更多指过去那种大拆大建成片式、整城区的改造更新,甚至可以指大量农业区转化为城市区。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城市不可能永远处于大拆大建的模式,而是需要更小尺度的、细胞层面的更新。今天的“城市更新”也更多指这种有机更新。

在美国,“城市更新”一词常伴随着人们对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城市更新运动的负面印象。波士顿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有几乎三分之一的老城在更新中被完全拆毁,位于市中心的Government Center地区被认为是过度城市更新的负面典型。也正因为这两个词本身的模糊性,使得很多人把“城市更新”和“城市改造”混为一谈。在不少案例中,“城市更新”只是给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戴了顶新的帽子,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整片区改造。

伍江教授为什么反对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一座城市可能有两百年,甚至两千年的历史。大拆大建阶段最多可以持续二三十年。在未来,大尺度的、战略性的更新会越来越少,真正支撑城市发展和新陈代谢的,是那些位于细胞层面的、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的小尺度更新。

如果当地方政府仍处于大拆大建的惯性中, 把城市更新看成是一次新的旧城改造的机遇,并希望把这种经济机遇无限扩大,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地方都希望借城市更新来引进高端的业态和产业,同时成片地把城市中老旧、低端的内容都更新和清理掉。

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通过城市更新,把低端的业态用高端的业态来替代,有助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是一件好事。但伍江教授认为,从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背景来看,城市更新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充分尊重城市已有的生态平衡上来,活态保护原有的生态。这里所说的生态,不仅是自然生态,更是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过度追求经济机遇,可能会对城市生态平衡产生不可逆的破坏。

拿坊间经常赞许的六本木新城更新案例来讲,如今的六本木是日本旧城改造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个项目有效地振兴了六本木地区和东京的经济发展。但假设,东京不是造了一个六本木,而是一口气造了一百个六本木,那会如何?想必不但不会提振经济,反而会对原有的城市经济生态带来根本性的冲击。反观中国,通过过去二三十年的城市建设,很多城市都已经有大量的“六本木”了。现在有条件能成片改造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我们难道还要把这些地方都拆除,建成“六本木”?

因此,伍江教授认为,今天的城市更新中,所有的开发行为都要更加细致地研究其合理性。一个地方需不需要商业綜合体?需不需要引入更高端的业态?都要基于这里的现有生态需求。

如果地块内部的生态没有达到平衡,居民们对现状颇多怨声;同时,利益相关者们都愿意把地块拿到市场中,那再出现一个“六本木”可能是好事。如果地块的内部已经形成了平衡的经济生态,那么,建立新的经济生态意味着要把原来的生态“毁掉”。这或许有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但对原有生态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来说就是一种“牺牲”。

城市更新是一种针对城市生态的“外力”,现在所要反对的不是外力,而是这种外力让地块里的老百姓都成了利益无关方,都成了旁观者甚至牺牲者。外力要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尊重原来的生态平衡,尊重正在运转的规律,尽可能让利益各方都平衡。

把城市更新当作城市改造来做,折射出地方政府依旧保持着大拆大建时期的开发惯性。一方面,地方政府依旧致力于追求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土地上的相关利益不够重视,认为那些土地价值还没有最大化的地方,是可以随时介入开发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借助开发商的力量进行大拆大建,很大程度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当时可供开发的土地都是公有的,土地上也没有私人的产权。城市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绝大部分居民也很希望政府来动迁,所以利益冲突相对较少。但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土地上存在复杂的利益相关,不能为了城市的某些所谓“整体利益”而牺牲部分老百姓的权利。

所以伍江教授极力反对继续以城市更新为名义做旧城改造。上海现在所推进的二级以下旧里的成片改造,依旧沿用了过去的城市开发思维。对此,他认为“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更多地考虑有机更新、常态化更新会怎么影响经济,而不是继续搬用大拆大建时代的经济模式。

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现在的城市建设者们更应该活态保护原有的城市生态,让城市平衡可持续发展。

2019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的时候,来到杨浦滨江,对杨浦区科学改造滨江空间、打造群众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做法表示肯定。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202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为此伍江教授觉得蛮高兴的,因为外部的政治支持又更强了。

这次会议指出:要更加自觉地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上海城市发展全过程和城市工作各方面,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鲜明主题,切实将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务实行动。

会议还指出: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人口总量和建筑规模更庞大,生命体征更复杂,城市治理需要更用心、更精细、更科学。

会议最后要求: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世界影响力。

伍江教授觉得这些话的描述,不但是跟他们的工作价值取向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一个方向固定了下来,这是对下一阶段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有序推进的一个重要政治支持。

伍江教授由衷地说:“我们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让城市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更加美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一年,期待推陈出新的城市有机更新。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生态
点线面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深化
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
常谈常新的城市更新思路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市场主导、利益共享:城市更新的深圳实践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