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狙杀在概股

2022-06-13国晔

国企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概股阿里巴巴

国晔

3月,受多重因素影响,中概股遭遇大暴跌。14日,摩根大通将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公司评级下调至等同卖出水平,并称它们短期内“不可投资”,幅度之大让一些资深投资人直呼“荒谬”。

中概股惨遭暴跌

眼下,中概股的出海路正处于低谷。

从2021年开始,中概股经历了多轮下跌,总体跌势惨烈。不少个股更是雪崩式下跌,市值大幅缩水。数据显示,自2021年出现高位以来,在美上市的中国民营公司总市值累计缩水已超过1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6.3万亿元)。

而今年3月,在中美监管博弈和俄乌冲突的推波助澜下,中概股进入了“至暗时刻”,出现惊人的暴跌。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4月11日,过去一年时间里,股价“打1折”(低点较高点跌幅超过90%)的在美中概股公司是49家,股价“打2折”(跌幅超过80%)的在美中概股公司有113家,合计已经占在美中概股公司接近一半。在今年3月的暴跌中,所有在美中概股的市值甚至下探到了1万亿美元以下。

3月1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将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暂定清单。根据这一法案,中国内地或中国香港的企业必须证明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并提供审计底稿审核。如果连续3年未能遵守法案要求,上市企业将无法在美国交易所包括场外市场进行证券交易。

该名单的发布,让中概股大受打击,不少公司股价几天内极速下跌。从3月10日到3月14日的短短3个交易日里,腾讯的股价从400港元一路下跌到300港元附近,较2021年的高点回落了60%,万亿市值蒸发;阿里巴巴的股价也一度下探到70美元附近,较310美元附近的高点回撤超过75%。

美方步步紧逼。半个月后,3月23日,微博作为第二批公司被列入“预摘牌名单”暂定清单。3月30日,又有5家中国公司被列入暂定“预摘牌名单”,包括百度、爱奇艺、富途、Nocera等知名企业。

自2021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细则之后,截止到4月22日,纳斯达克中概股整体市值下降了29.2%,股票价格平均下降了17.8%,其中近半数公司跌幅超过30%。

不过此次中概股大跌,并非简单由暂定清单的发布所致。业内人士表示,多个负面因素在同一时间叠加,是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国内对于互联网、教育、电子烟等行业的监管,削弱了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估值前景,导致股价缩水;另一方面,美国对中概股的打压,导致市场陷入恐慌性抛售;此外,美国加息预期、俄乌冲突影响以及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反复等也加大了抛压。

“狙杀”仍旧未停止

目前,美国资本市场依然是容纳最多中概股、也是中概股融资规模最大的地方。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1日,境外的中概股已有377家,其中美股占了280家。中美双方的监管政策,无疑对中概股的处境起到巨大影响。

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在中概股审计监管方面的分歧由来已久,近年来矛盾更是逐渐升级。中国方面,2021年6月11日,《数据安全法》正式发布,明确了未经主管机关批准,不得向境外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境内数据。此外,中国证券法规定,境外证券监管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直接进行调查取证。而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要求,在美上市企业需接受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检查。

不过,中方一直在努力化解矛盾。针对3月暴跌的中概股,中方迅速作出了反應。

3月11日凌晨,对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的消息,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了5家在美上市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精神,愿意通过监管合作来解决美方监管部门对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问题,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

中国证监会还称,近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持续与美国PCAOB开展沟通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

4月2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境外上市新规征求意见,拟修订国内企业境外上市有关规定,将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企业的合规水平,并表示坚定支持企业根据自身意愿自主选择上市地。

然而,美国的“狙杀”行动并未停止。5月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官网再次公布了一批中概股“预摘牌名单”,有多达88家中概股公司被列入名单,其中包括哔哩哔哩(B站)、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网易、蓝城兄弟、华能国际、中国铝业、华住集团、陌陌科技的母公司Hello集团、小牛电动、音频公司荔枝、涂鸦智能、趣店、途牛、雾芯科技等知名公司,这一批次的数量远超此前几批。而“确定摘牌名单”也从4月份的5家公司,扩大到23家公司。

5月1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一次将11家中概股加入“预摘牌”名单。这已经是SEC发布的第七波“预摘牌”名单,累计被列入名单的中国企业已超百家。中概股的日子愈发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种种的不确定性,中美监管机构的态度是关键。正如我国证监会所言,中概股问题最终结果如何,要看中美双方的智慧和初心。事实证明,中概股在美国上市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情,强制退市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既然双方都有意愿解决分歧和矛盾,那么中概股问题就不会成为死结。

“国际化”不可阻挡

如今面临的困境,除去自身原因和宏观背景外,中概股还在被一些做空公司紧盯不放。2010年底以来,一些中概股公司开始被做空。继瑞幸自爆22亿财务巨额造假风波后,爱奇艺在2020年4月7日晚间遭机构WolfpackResearch不痛不痒的做空。

瑞幸自爆的两个月前,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就公开了一份匿名做空报告,指控瑞幸咖啡涉嫌财务造假,这份报告促使瑞幸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这也成为瑞幸暴雷的导火索。

面对重重困难,各大中概股公司也在积极尝试自救。3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将股份回购计划总额由150亿美元扩大至250亿美元,回购将持续至2024年3月底。这项回购规模约相当于阿里巴巴市值的十分之一,创下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回购纪录。

腾讯也有所动作。在业绩静默期后,3月25日晚间,腾讯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以每股352.8港元至365港元的价格回购了83.8万股,耗资约3亿港元。

哔哩哔哩拟在未来24个月内回购至多5亿美元美国存托股票。

截至目前,多家中概股公司都加入了回购大军,此次现象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大中概股回购潮”。

正如BOSS直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所说,股票回购计划不仅反映了企业对业务模式的信心,也反映了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的承诺。

“中概股想要一举通过大规模或多次回购扭转颓势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这样的集体回购行为有利于重新建立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从而为未来真正实现扭转颓势创造机会,而信心的重建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ATFX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林铭添表示。

虽然市值在缩水,但是中概股的巨头们的营收依旧在稳定增长。如腾讯2021全年营业收入5601亿元,同比增长16%;阿里巴巴2021财年第三财季收入为2425.8亿元,同比增长10%。而且,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明确了产业互联网的转型方向。转型路上,巨头依旧是巨头。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概股回归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中概股眼前遭遇挫折,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脚步不可阻挡。中概股未来去向何方,不仅要看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更取决于中概股公司的选择和投资者的信心。

猜你喜欢

概股阿里巴巴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美政治打压,中概股又遭“血洗”
辨析中概股“归巢”
中概股的AB面
中概股回归政策不变,这意味着什么?
短文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