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青少年的不可思议
2022-06-13于燕青
于燕青
“真愁人!最近儿子拿着手机不放,根本没心思好好写作业,我一气之下把他的手机没收了,他却一摔笔,用不写作业的方式和我对抗。”“我的女儿总拿离家出走来威胁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的儿子最近特别臭美,我怀疑他早恋了。”……家长会开始前,家长在一起闲聊,倒苦水的居多。初三,不少学生情绪波动大,令家长苦不堪言。家长都很困惑:为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就和之前判若两人了呢?
《不可思议的青少年大脑》帮助我们从生理角度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读过此书之后,我不禁对青春期有了新的理解。
让青少年的情感大脑在合适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書中提到,情感大脑对思维大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安全,当青少年感到自己很安全时,他们更善于动脑筋;其次是驱动力,当青少年想主动做好某事的时候,他们的任务表现会显著提高;最后是感觉和情感,如果学生感到焦虑或愤怒,他们的情感大脑能把能量从思维大脑中抽走,如果学生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支持自己,心理感觉满足并且能够承担任务,那么他们的思维大脑就可以“火力全开”了。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来刺激学生的情感大脑,调动他们的思维。如学习《藤野先生》一课后,我在班级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课后搜集鲁迅学医的社会背景,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以及成长经历,小组探究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学生对鲁迅和藤野先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再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展演时,图片、音乐、道具相融合的舞台背景将学生带入到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对情节、人物的言行举动都理解得更加深入。从学习情境的创设到表演情境的渲染,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实现了沉浸式学习。
书中强调情感大脑引导人们朝着自认为重要的事情前进,情境的创设就是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发、踊跃地朝着我们预设的方向探索。
培植成长型思维模式
书中提到,重复构建大脑回路能让学习变得越来越高效。当学生做一件事情感到小有成就时,就会经历一种“心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因为感觉良好而一次又一次重复这件事情,新的大脑回路在重复中逐渐形成,学生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学习循环,从而变得越来越专业。
可是,在学习或生活中,学生体验到的并非都是感觉良好的事情,失败和挫折也总是伴随着他们。受挫后,思维模式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大脑成长的程度也会不同。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学生会认为失败是一种信号,提醒他们,这个任务并不适合自己,然后放弃;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会把挑战和失败理解为学习的一部分,他们相信,坚持不懈终会成功。毋庸置疑,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拥有更强的成长能力,因为他们在受挫时会进行更多的大脑活动,从挫折中学到更多东西。
因此,培植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带来令人欣喜的结果。培植首先要播种,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实践体验课:让学生挑战一分钟鼓掌400次,感受人的运动潜力;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记英语单词,感受集中注意力对激发潜力的重要性……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的点滴进步来激励自己,引导他们从轻言放弃转向锲而不舍,那么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就能得到锻炼。
做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书中总结了青少年学习的三个过程:观察他人——把某一行为与某种效果相关联——模仿练习并改变自己的行为。青少年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会把同伴当成模仿的对象,更会把目光聚焦到教师身上。既然被关注、被模仿,那么教师就应该做好学生的榜样。
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时,当他表现出对书籍由衷的热爱时,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课间,我翻开书,安静地坐在教室一角品读,好奇的学生会被我吸引,围在我身边问我看的什么书。学完冰心的文章后,我在班上轻吟《繁星·春水》中的小诗,偶尔还背诵几首,没想到,期末的时候,班上有十多名学生也买来了这本书,而且有两名女生竟然能背诵十几首小诗。“无心插柳柳成荫”,榜样就有这样的力量。我每个月都会在导读课上给学生推荐一本名著,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会买我推荐的书,偷偷地告诉我自己读完了。在我的影响下,班上爱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把阅读当作休息,班级的书香气不育自成。
阅读《不可思议的青少年大脑》一书,那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言简意赅的建议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引领我认识了青春期大脑的变化,明确了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教育不仅要用心,更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黄金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