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13罗翠玲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重心逐渐向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转移,教师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加强实施问题导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问题导学策略不但契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也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世界的内在动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多维度的强化。本文主要论述了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途径,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加灵动的数学学习氛围,弥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加快我国教育体系创新与改革步伐。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9-005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20
在过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向的知识技能教授关系。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低,思维活性也无法被充分唤醒,导致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并不理想。实施问题导学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上述不良局面,科学的问题导学不仅能重塑师生课堂角色,也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探究,进而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消除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阻滞。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践问题导学策略,将数学教学“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质疑精神,助推数学课程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我們就针对问题导学策略的运用路径展开分析。
一、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问题导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不但可以满足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需求,也可以改善单一化的数学教学格局,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挥着卓越的推进作用。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实施问题导学策略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点燃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都比较薄弱,对于数学课程的参与态度通常源自兴趣,而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最大的缺陷就是趣味元素不足,很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问题导学策略,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从而点燃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使学生充分地融入数学课堂、吸纳数学知识。第二,实施问题导学策略可以增强数学课堂的探究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和发展。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化的数学课堂,这与问题导学策略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实施问题导学不但可以引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也能显著增强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和探究性,从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和发展。
二、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一)明确问题导学方向,精心为学生设计数学导学案
一个科学完整的导学案不仅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策略的基础保证,也有助于增强问题导学策略的实践效果。但是就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而言,大部分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制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没有渗透问题导学思维,不但降低了导学案的编制质量,也会给问题导学策略的高效应用造成不利影响。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树立明确的问题导学方向,精心为学生设计以问题为引领的数学导学案,将问题导学策略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流程,这样一方面可以整合数学教学目标,扩展学生的思维容量,顺利实现数学课程三维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路线图、循序渐进地进入深度探究状态,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导思和导做功能,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打造坚实的数学基础,实现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
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教师编制数学导学案时,既要以问题形式为学生规划数学课堂教学每个流程的学习内容,也要优化教学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每个教学流程所花费的时间。基于问题导学策略的数学导学案,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新课导入、新知讲授、学法指导、自学释疑、师生评析以及拓展练习六个环节。其中新课导入环节和拓展练习环节时长设置在五分钟左右,其他环节时长设置在九分钟左右。在导学案每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利用问题铺陈教学内容。如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上一课时所学知识,向学生提出复习问题或是在黑板上出示几道旧知练习题,通过学生解答问题和练习题唤醒学生的旧知经验,同时利用新旧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之处揭示和引出新课主题内容,从而以问题激活学生吸纳新知的兴趣。再或者,实施数学导学案的自学释疑环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出示课程主要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吸纳的知识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对问题展开自学释疑,锻炼学生合作互动学习以及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化效率,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意识,发挥问题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编制和应用价值。
(二)采用设疑导入,唤醒学生对新课程的探索热情
课堂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采取科学、创新的导入手段,不但可以集中学生涣散的思维,也可以活化学生的生成状态,进而使学生对陌生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注意力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对教师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以及应用问题导学策略来讲,都是极其有利的学情。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上寻求突破口,就能大幅提高问题导学策略的实践质效。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并积极采取设疑导入手段。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实现问题导学策略的初步应用,另一方面也能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对新课程的探索热情,为后续深度教学做好铺垫工作,确保数学课程三维目标高质量、高效率达成,从而实现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除了上文我们谈到的利用旧知识设疑导入以外,教师还可以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和手段开展设疑导入。如教师可以应用口述或多媒体情境创设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再现与数学理论知识相关的生活场景,然后向学生设置疑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经历吗?这其中潜藏着哪些数学奥秘?这种设疑手法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亲近感,也能促使学生基于日常生活去发现和解析数学问题。再或者,教师还可以应用故事情境或者谜语情境为学生设计导学问题,如教师可以将重要的数学知识点编排到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中,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故事里你能发现哪些数学现象?请你和同桌互动讨论。学生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讨论结果汇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故事情境中隐藏的数学知识要素,这样也能顺利揭示新课题,并促使学生更加踊跃地参与数学新课程探索,从而优化和创新问题导学策略实践方法。
(三)优化提问技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问题导学策略本身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但是教师在设计问题以及向学生提问时,也应该讲究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增强问题导学策略的实践质量,持续提升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策略时,应该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优化提问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彰显问题导学策略卓越的实践价值。首先,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应该加强生活元素的渗透,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压力,也能开发学生已经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奥秘,从而培植学生的生活实践意识,增强问题导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其次,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应该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资源辅助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为学生打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直观想象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能使学生的思维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通过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运用[2]。
(四)提炼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突破数学课程重难点
每一节数学课程都有重点的知识技能目标,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策略时,必须着力带领学生探究课程重难点知识,严格落实知识技能目标,为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就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规划导学问题时都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且问题内容和课程要点联系不够紧密。这样不但会削弱问题导学策略的实践质量,也会导致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认知不清,從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和吸收。面对这一教学弊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策略时,必须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提炼核心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数学教学方向不偏离“主线”,将松散的教学内容以问题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核心问题探究,引领学生突破数学课程重难点,从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多层面完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五)实施问题跟进,帮助学生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
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问题导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强调的是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如果一股脑地向学生抛出多个问题,很容易加剧学生的思想压力,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如果一味地沿用“一问到底”的导学模式,也可能导致学生滋生依赖心理,阻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了避免上述不良局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策略时,应该高度重视实际学情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实施问题跟进策略。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问题导学流程,帮助学生逐步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问答之间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顺利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度探究,为学生构建个性化思维模式以及思维对话式数学课堂,从而实现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3]。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实施上,教师应该避免一次性地向学生提出多个数学探究问题,而是在学生解决基础性问题后,再跟进提出难度更高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始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构建和完善数学知识模型。如在学生阅读和分析数学学习资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合作探索学习资料中的数学知识点,待各组学生都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再跟进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这些知识点还可以应用在哪类题型或者哪些生活场景中?教师跟进的问题更具拓展性,有了解决基础性问题的经验,学生的思维活性更高,也能顺利投入对新问题的探究和解析中。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探索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日常练习中接触到的各类题型,为课程知识要点找到更多运用场景,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以及数学实践能力。
(六)科学评价总结,培育学生的质疑和反思精神
质疑、反思精神不仅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培育的重点。评价是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不但是培养学生质疑、反思精神的最佳契机,也直接关系到问题导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质量。教师运用问题导学策略并初步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之后,还应该落实课堂评价,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能力短板,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和强化,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践问题导学策略时应该延展思路,对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展示问题解决成果的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总结。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组间互评和自我评价,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能培育学生的质疑和反思精神。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探究成果作出客观的总结评价,委婉地点明不足,和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方案,消除学生的知识死角,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实现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全面运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力实践问题导学策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点燃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也能打造探究化数学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为学生设计问题导学案、采用设疑导入、优化提问技巧、提炼核心问题、实施问题跟进、科学总结评价,将问题导学策略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彰显问题导学策略卓著的教学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家甫.浅析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24):95.
[2] 雒红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导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学周刊,2021(25):119.
[3] 苏振飞.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6):84.
作者简介:罗翠玲(1972.5—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