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有尚与东平考析
2022-06-13赵苹
赵苹
摘 要:文章通过耶律有尚墓碑,考析其世族谱系与其迁居东平,便于人们研究辽国皇裔耶律氏的分布、元朝东平学派的源流、耶律有尚的生平等。
关键词:墓碑;考析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29
2020年6月初,东平县博物馆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梯门镇花篮店村发现一墓碑,该碑原垒砌在村内一桥头,平放,上面文字漫漶不清,长期以来,以为是告示碑,后因小桥维修,取下后发现两面刻有文字,存放于村委会,经认定,是耶律有尚墓碑。2020年6月10日,镇村干部等积极捐赠,现藏于东平县文物保护中心(博物馆)内。
元代耶律有尚墓碑(图1)的发现,对研究辽国皇裔耶律氏的分布、元朝东平学派的源流、耶律有尚的生平等,提供了重要历史物证。
1 世族谱系
辽代耶律氏皇族,枝繁叶茂,子孙昌盛,衍及金元,亦不乏人。
《元史·耶律有尚传》记载:“耶律有尚,字伯强,契丹族人,辽东丹王十世孙。祖父在金世尝官于东平,因家焉。”
辽东丹王,就是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
叙述耶律家族谱系,耶律倍是绕不开的关键,因为“终辽之代,贤圣继统,皆其子孙”。
耶律倍是文武全才,尤其推崇儒学,集文学家、翻译家、画家等一身,传世名作有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射鹿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番骑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骑射图》等。
耶律阿保机对耶律倍很器重,封为皇太子。926年,耶律倍和父亲一起攻打“海东盛国”渤海国,取得胜利并改国名为东丹国,耶律倍称王,穿天子服装,管制东丹。耶律阿保机去世后,作为嫡长子的耶律倍与乃弟德光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反目。
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其母述律平偏向次子耶律德光。原因主要是耶律倍如果继位,以儒家思想治国,会对自己及身后的利益集团造成危害。
于是述律平亲自导演了一场众拥耶律德光的把戏,她在大臣齐集的帐内说:“两个儿子都很优秀,都适合做皇帝,我不能决定由谁继任,现在把选择权给你们,你们认为谁适合就执谁的鞍辔。”文武百官都知道述律平的意图,抢着执耶律德光的鞍辔。
皇太子耶律倍洞悉母亲心思,无奈让位。天显二年(927)底,耶律德光即皇帝位,称为辽太宗。
耶律德光虽然如愿即位,但对哥哥并不放心,让其迁入东平(今辽阳),并对其进行监视。天显五年(930),耶律倍出于求生本能,从辽东渡海投奔到后唐。
耶律倍有5个儿子,太子阮在辽太宗去世后继位,称世宗。阮的儿子贤,在穆宗死后继位,称辽景宗。以后的辽代皇帝,都出自此系。
耶律有尚的祖先耶律倍的次子耶律娄国,在成年时谋反被杀。辽代时对皇族谋反时不祸及子孙,耶律娄国的后代得以延续,才有了耶律履、耶律楚才、耶律铸、耶律有尚、耶律希亮等彦才俊杰(表1)。
历史上耶律家族从耶律德元起,辽代灭亡,耶律家族由皇族而變成金朝子民。德元之子耶律履(1132—1192)仕金而显,成为家族此时期的关键人物。耶律履有3个儿子,分别为耶律辨才、耶律善才、耶律楚才,均入仕为官。
据元好问撰《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载,金亡后,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耶律辨才于1237年(67岁)去世,“镛以癸卯秋九月,奉公之柩,葬于义州宏政县东南乡之先茔。仕宦情况不详”。
耶律有尚祖父即耶律善才,曾任衡水令、中京副留守。蒙军攻破开封之时,耶律楚才让哥哥北行,“乞留死汴梁”,后“自投于内东城濠中水而殁”。善才的儿子耶律钧,曾为尚书省译史,后“授东平工匠长官”。耶律钧有3个儿子,大儿子宁寿即耶律有尚,字伯强,官位至昭文馆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元好问曾受耶律楚才之请,撰写了《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对耶律善才进行了生平介绍和历史评价。
耶律楚才是耶律有尚的叔祖父(三爷爷),是蒙古帝国著名政治家,推行儒家治国方略,为蒙元发展奠定了基础,谥号“文正”。楚才之子为铉与铸。铉“监开平仓”;铸在楚才死后,官至中书左丞相、平章军国重事,谥号“文忠”。耶律楚才死后,葬于元大都(今北京)。
耶律氏家族,虽然经历两次改朝换代,但家族繁盛,俊采星驰,仕宦者众多,仍为有影响的世家大族。
2 迁居东平
新发现的耶律有尚墓碑(图2,图3)高160厘米、宽80厘米、20厘米,上刻“亚中大夫东平路总管门生张博文书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兼国子祭酒,赠资德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追封漆水郡公,谥文正,耶律公茔西去此三里李家槊石碑村瓠山之阳”。可惜碑体背面经风侵雨蚀,人为破坏,已漫漶不清,字迹不能辨认,内容应为墓主生平和立碑人。
碑文的撰写者是当时的东平路总管张博,从内容看,耶律有尚安葬在东平,与其父耶律钧葬在一起。据史料,这支耶律家族也是从耶律钧开始在东平安葬。
耶律楚才的次子耶律铸出生于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燕京,年少时随父亲耶律楚才征战各地。他的母亲苏氏为大学士苏轼的后裔,为契丹皇族后裔,耶律铸在饱读诗书的同时又擅长骑射,在蒙古众臣中属于鹤立鸡群的文武全才。23岁时就涉足官场,官至领中书省事,并先后三次任中书左丞相,在元世祀当政之际,显露出他的政治才干。他曾主管过制定国法、编写国史的工作。他一生著作很多,现存诗歌七八百首,著有《双溪醉隐集》。1244年,耶律楚才死后,耶律铸被任命为中书省事,代理中书令。耶律铸的成名并没有完全依靠父亲,一上任就整理了历代王朝的八十一件德政案例供百官参考。
耶律有尚的祖父耶律善才死节金朝后,根据元好问所撰的《龙护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元遗山集上册)记载:“孤子钧以某年月日奉公之柩,葬于义州宏政县东南乡之先茔。”可知耶律善才死于开封,后安葬于“义州宏政县”,今辽宁省义县。
金朝天会十一年(1133),为加强统治,曾陆续迁移女真人、契丹人到山东、河南等地设立“屯田军”,耶律氏家族有分支迁徙东平。1180年,金世宗为解决“屯田军”土地贫瘠问题,将居住地向经济核心区迁徙。史载,金世宗“诏徙遥落河、移马河两猛安于大名、东平等路安置”。猛安谋克是金朝军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从这次迁徙的名字上看,属于契丹猛安谋克。金朝后期,蒙古南侵,金朝北部的猛安谋克随之又陆续南迁。
据史料记载,耶律氏在东平为官者,从耶律辨才开始。元好问撰《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载:“中夏受兵,山东西路行台檄公戍东平。”1201年后,金宋干戈之际,耶律辨才曾奉命戍守东平。耶律辨才的独子耶律镛,在东平曾拜元好问为师学习。
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南迁至汴京,耶律辨才、耶律善才均护驾,耶律楚才留在中都,“(楚才)母杨太夫人和妻梁夫人随后亦南行,初居东平”,后寓嵩山。东平成为楚才母、妻南迁的中转站,是因为该处是耶律氏家族的重要居住地。
耶律氏家族一支从耶律钧开始安葬于东平。金朝败亡之际,1221年,严实率二府六州投降蒙古后,入驻东平。严实父子在东平稳固统治数十年,社会安定,兴办教育,延揽人才,东平府学兴盛一时,元好问、王磐等寓居东平教学。出于政治考虑,密切和中书令耶律楚才的关系,严实把流离失所的耶律钧一家请到东平,并给予官职。中统初年(1260),耶律钧升任“东平路工匠长官、佩金符”,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东平,年老曾就养京师,1304年,90岁高龄去世,耶律有尚“护柩还东平”安葬。元代姚燧所撰《耶律钧赠官制》载:“赠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追封漆水郡公,谥庄慎”。
耶律有尚生于1235年,在东平学习成长,20岁时跟随大儒许衡学习数年,1264年回到东平,1271年进京伴读蒙古子弟,后先后三次任国子祭酒。
1309年,辞归故里东平,自号“汶南野老”。1320年12月,死于家中,享年85岁,“葬须城县登贤乡执政里之原”。
耶律有尚有5个儿子1个女儿。耶律有尚家族人丁兴旺,根据传统习惯,其同辈和后代亦有很多安葬在东平,但史料不详。元朝以后,耶律氏逐渐衰落,为避祸乱,多改为刘姓,融入汉族。
3 历史地位
耶律有尚逝世后,元代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苏天爵为其撰写了神道碑铭,对其生平、功绩进行了介绍。
3.1 天资聪颖,尊崇儒学
他从许衡处学成归来后,改变当时雕琢文辞、绮丽浮躁的文风,致力于经世济用的儒学研究,进京为官之前,在东平研究传播许衡儒学,为东平府学注入新的内容。
1309年,告老还乡后,喜欢独居静坐,以思索儒学要旨为乐。晚年眼睛看不见,让弟子诵读经史,是远近闻名的儒学泰斗,每天来拜访的学子、官员络绎不绝,对所咨询问题,都给予解答。
3.2 淡泊名利,体恤民众
当时,姚枢为东平宣抚使,曾召其为属官,随后要提拔为幕府,他以不善于从政辞谢不任。1264年,姚枢拜太子太师,上京任职,耶律有尚辞去职务,赋闲在家,研究推广儒学。
1271年,许衡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教育皇室贵族子弟和海内名士,为提高学习效果,许衡召集11名弟子进京伴读,耶律有尚作为高第弟子进京。
1278年,耶律有尚升任监察御史,他以堂伯耶律铸正担任中书省左丞相为由,辞而不拜。
1283年,耶律有尚担任承直郎、蓟州知州,为政以宽简得民。蓟州接近元大都,军队往来纵横,春秋狩猎,要求地方提供给养,耶律有尚坚持原则,不予提供。蓟州当时没有用于支付俸禄的职田,每年从百姓那里征粮,耶律有尚怜悯民生艰难,自己的一份不要,百姓深感其德。
1294年,元成宗即位后,锐意求治,商议安排使者到民间调查百姓疾苦,纠治官吏贪邪,朝中部分贪官污吏因私欲建议大赦天下。耶律有尚建议,现在刚刚商议派遣使者,就大赦天下,与皇上推行新政、惩治贪腐的本意相悖,不可大赦。大家认为建议合乎时势,没有推行大赦政策,所颁布的诏令科条,都是关注民生,于是物阜民丰,社会安定。
他一身正气,朝堂之上,大家对他以礼相待,心存敬畏,被称为“畏友”。
3.3 致力教育,经世济用
1273年,许衡辞去国子祭酒回乡,弟子饯行。许衡说,以后能够光大师道尊严的是耶律有尚,大家要以尊敬我的态度尊敬他。随后,耶律有尚被擢升为国子助教。
1288年,东平府学出来的周砥不再担任国子祭酒,耶律有尚接任,第一次成为元代国子监的掌门人。1289年,因父亲年老需要奉养,辞职回东平,侍奉年近九十高龄的耶律钧。京都文人名士感其孝心,长亭送别。元朝名士赵孟頫作诗《送耶律伯强得请归东平侍父》,诗中称其为“麟凤出瑞世”,佩服其“众进我独退,卓然君子儒”的高节。
第二次任国子祭酒是在1294年,元成宗铁穆耳继位后,下诏要求耶律有尚进京,继续担任国子祭酒,并带父亲进京居住,便于照顾。1304年任职5年时父亲去世,亲自护柩回东平安葬,并按礼制守孝。
第三次任国子祭酒是1306年,耶律有尚守孝结束后,回京任昭文馆学士、迁正议大夫,仍兼国子祭酒。1309年,告老还乡。
耶律有尚先后在国子祭酒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达三十年之久,其教育方针以义理为本,但必须实地考察,不尚空谈。他教学严格,要求学生讲求恭敬,端正诚实。一个蒙古学生不请假去外地,听说耶律有尚要重罚,就请宫中权贵说情。耶律有尚认为“教法不可废也”,进行了扑打。在文风要求上,对于只讲求文章词句华美,故意雕刻者,认为有害于圣人之道,一律排斥。久而久之,学生都知道端正学习态度,尊崇儒学,身体力行,都成为德才兼备之士。他心胸豁达,将成绩斐然的学生蔡文渊(东平人)提拔为学官,同朝为官,加以敬重,以礼相待,朝中官员都佩服其识量。
耶律有尚以博学育人为己任,教育之功受到海内人士所推崇,如老师许衡一样声震政坛。同时,对许衡的文献进行整理,形成《许鲁斋考岁略》一书,是研究许衡的重要资料,其他诗词著作遗失。
耶律有尚从东平府学走出,师从许衡,又反哺东平府学,对东平府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平府学生员在蒙元时期,大都出仕为官,成为重要政治力量。胡祗遹在《泅水县重建庙学记》里说:“今内外要职之人才,半出于东平府学之生徒”。
从东平府学走出的生员对儒学已是十分推崇。元廷恢复了中断已八十余年的科举考试,专以程、朱所注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至此,儒學以程朱理学的形式在元代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蒙古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直接推动了蒙古政权的文化走向。
参考文献
[1]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王善军.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从耶律倍到耶律希亮的个案家族考察[M]//常建华.中国历史社会评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4]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姚奠中.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6]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乾隆东平州志[M].济南:齐鲁书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