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源自一次斗诗
2022-06-13郝思斯
科教新报 2022年19期
郝思斯
生活中常常会用词语“再接再厉”,但它经常会被误写作“再接再励”“再接再砺”。为何是“厉”?
其实,“再接再厉”最早正是写作“再接再砺”,它的来历非常有趣,与文学家韩愈、诗人孟郊的一次斗诗有关。一次,韩愈、孟郊一同观看了一场激烈的斗鸡比赛,有感而发,两人便一替一句、联手赋诗记录了这场比赛,形成了《斗鸡联句》一诗。其中,孟郊写下这样一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句中的“一喷一醒”和“再接再砺”生动形象,后来都成了文人常用的成语。
为什么到了今天,词典中的标准写法变成了“再接再厉”?在古代,这三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厉是会意字,繁体写作厲,从厂,从萬。这里厂(hǎn)与工厂的“厂”不同,表示的是突出的悬崖。厉字本义为粗糙的磨刀石,又由磨刀石的功能而生出“磨,使锋利”之意。
“砺”又是怎么来的?原来随着使用,“厉”越来越多被用作动词(磨,使锋利),“砺”便及时补位,慢慢取代了厉本义“磨刀石”的用法,如詞语“砥砺”,本义就是磨刀石,其中砥是细磨刀石,砺为粗磨刀石。因此,从字源上说,二者虽然可以通用,但在字义和用法上还是有所区别。所以从诗句“再接再砺乃”向成语“再接再厉”演变时,就发生了用字上的变化,用主要表动词的“厉”代替了主要表名词的“砺”,成为标准用法。
总结来说,成语“再接再厉”,本义是斗鸡每次投入交锋前都会磨利喙部,后指交战一次磨一次兵器,因此衍生出比喻义“一次又一次努力”。它虽然常常被用来鼓励人,但其中的厉跟鼓励没有关系,所以不能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