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考“囧途”

2022-06-13周婧

方圆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戏陈冬李睿

周婧

通过艺术考试低分上大学的时代,已经过去。2021年9月,教育部出台政策,到2024年艺术类专业将基本实现省级统考全覆盖,各院校不再组织校考,同时将逐步提高文化课录取成绩。2022届艺考,部分院校已经停止部分专业校考,一些艺考生失去前路。

2021年12月28日,艺考生李睿作了一个决定,她打算放弃主攻的编导专业,将艺考方向转为录音艺术。为了恶补录音基础知识,她找到北京的一家培训机构,试听了一个小时的课,结束后,对方管她要2000元。李睿感到愤怒,掏了钱,又赶忙买了张飞机票回到家乡辽宁大连。在大连,她报了集训班,补交插班费,10节课收费一万元。

这样的收费在当地算贵的,但没有办法,2022年1月中旬至2月初,各大高校即将组织艺术考试,时间迫在眉睫。促使李睿做出改变的是这样一则公告:除保留播音主持、录音、表演专业的考试,全线取消编导、戏文、摄影等艺术专业校考,改为省统考成绩录取。

当时李睿正在修改她的故事写作,为接下来的考试做准备。消息出来后,她所在的培訓机构艺考群一下子炸了,传来艺考生们阵阵哀号和声讨。往年,该院校的一个专业招生人数少则三四十,多则上百,编导摄制专业都加起来,就是近千张艺考合格证。对李睿而言,是更为重大的打击。原本她将该院校作为校考的最后一道升学防线,现在她几乎只能用地方艺校做保底。

李睿所在的培训机构,在线上组织了一场动员大会,老师们轮流打开摄像头发言:“不要想着复读,只会一年比一年难,同学们拼一把。”这一观点也不能视作空穴来风。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政策,里面详细阐述了关于未来艺考考试的规划与趋向。包括扩大省考覆盖面,全面提高文化成绩,到2024年校考全面取消,届时,只有几所顶尖院校有校招资格。

2022年1月初,各大高校还没有开放报名通道,李睿已经开始思考转专业的事了。李睿有艺术天赋,也有明确的目标,通过艺考上大学,将来能成为一名导演。艺考还未开始,选择的道路已经收窄,摆在李睿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走编导专业,只能往顶尖的院校冲;另一条是走回音乐,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录音专业可报考的院校相对要更多些。

李睿马上制订学习计划,大部分院校的录音考试,第一关都是才艺展示和自我介绍,她打算裸考,等通过初试后,再有针对性地备考。每天她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补齐录音的相关知识,她需要抽出1小时练琴和录像;4小时听线上专业课,2小时练耳(拿音乐软件反复听音频),3小时试唱歌曲,其他时间她还会创作乐曲,临睡前已经接近凌晨2点。这些对李睿而言不算什么,她只是替自己感到不值。这些年她学习编导,光金钱投入就已经超过了10万元。高一那年,她看到比自己年长几届的学长学姐们报考艺术院校,学校多报考专业也多;到了高二,她又围观了一次,那年中戏的戏文专业突然被取消,变成了纯文化分录取;轮到自己,能报考的学院更少了。

过去十几年间,全国艺考报名人数从2002年的3.2万上升到2020年的117万,翻了36.6倍。相对普通高考,通过艺考上大学分数较低,让一些人感到这是一条可以走捷径的路子。近几年的艺考改革,就是强调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给艺考降温。

校考大面积取消是从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学院将绝大部分专业取消,需要校考的专业首次采用视频初选,在线考试的方式。

两年过去,线下考试仍然没有恢复,现在的艺考模式,依然采用“统考+现场复试”或是“线上初试+现场复试”的形式。这种考试模式给了考生们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2022年1月15日上午9点,中央戏剧学院开启线上第一轮初试。考试持续5天,由考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时间段进行考试。18日上午9点,郑州考生王莹莹早早来到培训机构,为中戏的电影导演专业准备考试视频彩排。她穿着白衬衣,外面套了件牛仔服,扎着丸子头。在一间空旷的教室里,她架好手机支架,整理好妆容,开始录制。考试的内容是3分钟编讲故事,那天她录制超过7个小时,其间她反复背诵,练习讲述方式和讲述时的手势,调整背景,整理仪态。凌晨3点,她录完了最后一版。

第二天下午4点,王莹莹正式开始考试。她的电脑前摆放着2部手机,一部主机位拍摄考试内容,一部辅机位拍摄考试环境。接近5点时她完成考试,在上传视频时,她发现辅机位视频反复上传失败。随即,她打开5G流量,上传的进度不停地变化,从0%到80%,又再次跳回0%。在这样反复的变化里,她就这样看了整整30分钟。19日下午6点整,中戏关闭考试系统,“考试失败”四个字从她的电脑荧幕前跳了出来。王莹莹不敢相信自己就这样结束了考试,她给学校数据库管理的老师打电话,还给校长的邮箱发邮件,都没能得到准确的回应。

那天,“中戏初试系统故障”登上热搜,近千名考生受到影响。王莹莹不甘心,在朋友圈里写道:“我可以接受因为实力不够,而被淘汰。但我接受不了,我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为了这场考试王莹莹足足准备了3年。2020年她第一次参加艺考,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直到4月,中戏才出台新的艺考政策,她最喜欢的演出与制作专业取消考试,只剩下制片和影视编导两门专业。她描述那场考试,“糟糕透了”,她既不懂如何录视频,也不知道怎样在视频前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在磕磕绊绊的过程中完成了线上考试。

2021年,王莹莹第二次冲击中戏,这一次她在视频上做足了准备。硬件设施上,为了使光线看起来更柔和,拍起来更好更清晰,她购买了2盏打光灯,准备了2台手机。在妆容方面,尽管学校要求素颜,但大多数考生都会化淡妆,王莹莹上镜前会修眉、化眼线、涂唇膏、面部打底,让自己的五官看起来更立体。穿着服装也有讲究,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也存在差别,王莹莹会揣测监考老师的偏好,并准备了七八套衣服。

相比前一年,王莹莹在专业上打磨得更为成熟,但她很快意识到艺考既需要实力,也需要一点运气。2021年,中戏的一个专业报考人数达4000余人,初试过关率仅有2%。王莹莹没能成为幸运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021届艺考确实更为艰难。除部分高校部分专业恢复校考外,不少高校校考专业数量近一步缩减。王莹莹意识到,像自己所在的高考大省如果不举行艺术生校考,也就意味着文化生和艺考生之间没有区分,文化生也可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艺术类院校。不仅如此,艺术类院校正逐年提升文化课成绩。在往年,同样是上一本院校,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一般要比普通高考生低30%,但从2020年开始,各院校普遍把文化课成绩提高至50%。

王莹莹的另一个艺考朋友,在2021年参加校考后,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合格证,由于文化分没能过线,无缘北影。后来她凭借纯文化分考上了中戏的戏文专业,最近她们聊起,那位朋友劝她,“去拼文化分吧”。王莹莹哭了,她花了太多时间精力赌在专业上,文化课早就力不从心,2021年高考成绩下来,比前一年还低了40分。“我这样坚持,这样努力,都是在干什么。”她已经走不了回头路。

2022年2月20日,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专业开始第一轮初试。考试前几天,陈冬和他的艺考朋友们围在一起猜题,出试卷,反复背诵知识点到凌晨。

陈冬的很多朋友都是冲着名校的牌子而来,他们会把自己心仪的学校当作微信头像或是朋友圈背景,但陈冬不一样,至少在他艺考的第一年他还处在懵懂的状态,学艺术的建议是母亲提出来的。他深深记得那个场景,在地铁上,收到了母亲的一则短信,提到听到他创作的一首歌,“你可以朝影视创作方向去学习”。

陈冬成长在离异家庭,他跟着父亲生活,母亲很少过问他,突然到来的短信令他有些吃惊。那时他刚刚开始尝试音乐创作,参加比赛被刷下来,心情很不好。对他来说,那是一段迷茫的时期,他不爱学习,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更喜欢做創造性的事。在母亲的建议下,他决定走艺考的道路。对此,陈冬的父亲很反对,说他走捷径,投机取巧,再说家里也没这个条件。陈冬很坚持,他觉得比起在学校浪费时间,那样更有意义一些。2020年,他第一次报考北影,拿到了导演专业的合格证,专业排名第23名。北影招收18个人,专业排名前18人里有4个人文化分没过线,于是名次开始顺延到第22位。最终,他离进入北影只差了1个人。名次带给他的成就感超乎想象,他觉得自己有艺术天赋,天生就应该做导演。于是,他选择了复读。

复读的那一年,陈冬开始对世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思考和看法,对人与人关系的重新理解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陈冬说,他人生的道路好像因为学艺术这件事开始走向了一个更清晰的地方。今年艺考,陈冬不再执着于名校,他唯一确定的是这是他喜欢做的事,他要上大学,让自己的人生有新的开始。

3月末,2022届艺考已进入尾声,考生们一边抓紧最后的艺考,一边开始全力以赴备战文化课。李睿在2月底回到学校一手抓文化课一手抓专业课。王莹莹还在准备其他学校的校考。3月初,中戏的初试成绩在网上公布,王莹莹的考试视频没有上传进入系统,最终无缘中戏。距离高考不过100来天,她说自己没有难过的时间,能做的只有“好好努力复考,好好备考”。

艺考改革逐年推进,也考验着考生们的综合能力。可以预见的是持续数年的千人、万人艺考校考场面,未来将不复存在。偶尔,陈冬还会想起2020年前自己从北京出发前往南京赶考的场景。那一年,陈冬写道:“南京考试结束之后我们就散了,我欣赏,敬佩的那些人们散落在中国南方的各地,没有再见面,也不知道是否有机会再见。”(本文由“真实故事计划”特约供稿。应当事人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猜你喜欢

中戏陈冬李睿
Low-Velocity Impact Response of Stitched Multi-layer Foam Sandwich Composites
GLOBAL WEAK SOLUTIONS TO A GENERALIZED BENJAMIN-BONA-MAHONY-BURGERS EQUATION∗
中戏女教师怒怼《战狼2》 无逻辑一文不值
陈冬:把能用的劲儿都使出来
“整式的加减”综合检测题
盘点明星们的艺考趣事
春节的“鱼”
冯内古特小说中戏拟手法的运用研究
不愿错过的节目